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实双创"基地是指具有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河北农业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团队对"双实双创"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优化"双实"教学基地,服务"双创"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建设理念,以先进的技术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双创"人才培养,形成了系统化、平台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大学“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创业能力的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构建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对新形势下农科类院校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19,(16):277-279
在"双一流"目标驱动下,以扬州大学为例,对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在对"双一流"发展建设中农学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缺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大学的定位和发展现状,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教学科研平台,打造双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将科研成果引入专业课程、激发创新意识,导师制带领、培养创新兴趣,依托创新项目、提升创新能力5个方面,对农学学科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学者和高校开展农学学科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创业能力的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构建了"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对新形势下农科类院校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满足国家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在培养"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从目标、师资、课程、方法、环境以及评价六个维度,提出涉农生物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维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由成都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人员组成双创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提炼出以"三链联动"双创人才培养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双创理论课程——科研创新培训——企业双创实践——众创空间创业"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将此人才培养模式在马铃薯产业双创项目中进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并成功培养了多支大学生双创团队和"万春智汇·创客空间",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以山东农业大学为研究案例,认为农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立足服务"三农",全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构建"三三式"实践育人体系,紧紧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为核心的"双创四驱"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旨在构建"三基点、二转变"新型的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即确立"三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二转变"(专才向通才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探索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面临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等一系列亟须研究的问题。在总结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认知、"1+X证书"制度,依托人工智能实训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两大平台,创建"课程+项目""课内+课外""课程+创新创业"的多融合培养机制,形成"一认知、一制度、两平台、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运行模式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建创业学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建设创业学院作为深化"双创"教育的重要平台。新建创业学院在初建过程中,面临着师资、课程等创业教育资源不丰富、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建设预期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等问题。新建创业学院要充分结合当地区域优势特色和高校自身创业教育现状,对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借鉴其他高校创业学院的典型模式及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建设办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农业口径下的"双创"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如何培养农业领域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成为农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需面对的课题。在探讨如何推进农业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区别,以及两者相互融合促进的问题,还需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文化内涵的培养,教学支撑体系的构建,实践关键环节上的把握等层面上进行研究。借助"互联网+"重构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是一条培养现代农业后继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呈现四大亮点: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学校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开展紧密,科学技术应用广泛。其典型模式有:辛辛那提大学"产学结合"模式、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实践"模式、仁斯里尔理工学院"创业孵化器"模式、哈佛大学"校企合作"模式、"互联网+"背景下MOOC教学模式。我国高等院校应借鉴美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校企结合"模式与"创业孵化器"模式的混合推广,"产学结合"模式的推广,"互联网+"背景下MOOC等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其中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十分重要,而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都依附于校企共建,因此"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尤为重要。本课题从"校企共建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讨建设"校企共建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意义,进而总结出"校企共建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东软睿道学院校企协同办学促进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由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构成的"双导师制"积极开拓了"双创"教育的新模式."三位一体"实训平台的共建则对"双创"教育提供了有效的着力点,为形成以实训促创新、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教育格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应以学生为中心,立足课堂内外进行双向教学改革,建设"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的教学课程新体系、实践新平台和师资队伍,建立"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业类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和促进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类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双主体"培养理念的树立、高水平合作办学企业的选择、培养机制的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等方面着手进行构建,并从创新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科学》2019,(7):280-282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的缺失是目前农林院校园艺专业学生创业、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变这一困境,结合学校专业实际,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考核、实践平台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培养农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体制、制度、资金、技术、市场和教育等困境。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制,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育成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时代的显著特征。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地,大力推进"双创"教育改革责无旁贷。本文就当前形势下"双创"教育与英语教育相结合的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双创"、英语教育互融模式的研究,从教学模块、教师培训、教学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工程教育作为实现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开展新工科内涵建设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创业方面,"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满足新时代创业人才需求。创新方面,"新工科"要突破传统工科专业细分的范式,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核心专业能力,还要强调跨界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基于此,提出了以"新工科"和"双创"教育两翼驱动的新时代人才"一脊两翼"平台培养路径。"新工科"以跨专业、多学科的"合"为导向,"双创"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为核心,在专业核心能力和通识教育的脊柱根基之上,实现学生跨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知识到能力有效转化的瓶颈,最终实现"新工科"和"双创"教育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