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寒山区苦荞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荞麦尤其是苦荞的药用价值极高。发展荞麦优质、高产种植,市场前景非常良好。文章介绍了高寒山区苦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推广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乙醇浸提法,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创制的52个苦荞品种或资源进行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已审定的品种九江苦荞黄酮含量最高、属于高产优质品种;供试苦荞资源中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创制的J208-5和来自墨西哥的Z51-0013MEX黄酮含量最高,是苦荞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3.
用乙醇浸提法,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创制的52个苦荞品种或资源进行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已审定的品种九江苦荞黄酮含量最高、属于高产优质品种;供试苦荞资源中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创制的J208-5和来自墨西哥的Z51-0013MEX黄酮含量最高,是苦荞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4.
荞麦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甜荞和苦荞."九江苦荞"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苦荞新品种.该品种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四川、贵州、山西、陕西、湖南、甘肃、江西等地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一种很好的填闲、救灾及备荒作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高产优质苦荞品种,本课题组以晋荞麦2号为对照,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创制了苦荞种质资源库。本试验从该种质库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49份材料进行总黄酮、多酚和蛋白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49份材料的总黄酮含量在7.55~32.05 mg/g间,平均为20.52 mg/g, 19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总多酚含量在4.55~11.76 mg/g间,平均为8.21 mg/g, 4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总蛋白含量在55.51~116.08 mg/g之间,平均为88.85 mg/g, 2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选育兼具高蛋白、高黄酮和高多酚含量的苦荞品种具有可行性。~(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不仅是苦荞优质育种的有效途径,还可为苦荞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从整地、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昭通市昭阳区苦荞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区苦荞的高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种植密度(43.2万、52.5万、75.0万、97.5万、106.8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281.8、375.0、600.0、825.0、918.2 kg/hm2)对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苦荞产量影响显著,都表现为低水平下呈正效应,高水平下呈负效应,并且互作效应显著。获得产量高于2 100 kg/hm2的合理取值区间为:种植密度84.50万~102.97万株/hm2,施肥320.33~505.05 kg/hm2。建立的数学模型Y=2 208.63+122.53X1-114.33X2-200.91X21-205.58X22-184.85X1X2的拟合程度较好,对苦荞生产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以云南滇宁1号苦荞为亲本,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出六苦荞4号荞麦新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荞麦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25.4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年13点次中有10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76.9%,201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荞2015002号)。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高寒山区苦荞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黔西北高寒山区苦荞春播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该地区春播苦荞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小杂粮苦荞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苦荞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是21世纪健康食品资源。陕南是苦荞的主产区,论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陕南地区一年两熟地区苦荞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苦荞麦新品种“西荞一号”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方苦荞品种“额洛乌且”作原始材料,用γ射线500Gy 0.1%秋水仙素对其处理后,从其变异后代中按单株选择法选出“西荞一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落粒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创建苦荞高产示范片,实施高产栽培技术使苦荞产量达到2250~3000kg/hm2。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高产创建热情,提高了单产,拟在本州及相似生态区推广试验总结的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浅析苦荞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归纳和分析近 2 0多年来关于苦荞方面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苦荞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进展 ,为新世纪江苏地区优质专用苦荞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其产品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靖边县是小杂粮的优生区和陕北苦荞集中产区,我县农民自古就有种植谷黍、豆类、小米、苦荞等小杂粮的习惯,我县在全县推广苦荞高产集成技术15万亩,其中在小杂粮种植区东坑镇、席麻湾乡、乔沟湾乡实施苦荞高产创建示范田1万亩,白于山区天然状态下生产的"榆荞—4"、"苦荞"等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5.2万亩,拉动了周边县乡的小杂粮产业发展,使靖边县日益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苦荞在承德北部高寒冷凉区域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及田间管理等高产栽培要点,为苦荞生产提供种植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苦荞(苦荞麦)比甜荞(荞麦)的营养价值高。文章分析了云南省马龙县苦荞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基础条件、引进良种、改进种植管理等的高产种植技术,为马龙县今后发展苦荞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6,(5):60-61
为了搞好贵州省"百千万"科技特派员系统工程——特色农业产业化创新示范推广之"1万亩优质有机苦荞原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企业增效,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种植荞麦试验示范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万亩优质有机苦荞原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山区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示范研究结果,总结提出喀斯特山区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重施底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供苦荞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