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野生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贵州西南部的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2.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该地区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7):11-12
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吴中区,是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这里光照柔和、雨量充沛,茶树长年受太湖雾气滋润,饱吸四季花果之香。一千多年的湖岛环境和人工选育,形成了洞庭碧螺春特殊的种质优势。根据研究报告,洞庭碧螺春茶所含的氨基酸、儿茶素等绿茶品质理化指标都很高,因而制成的茶香浓醇厚、回味生津。但是近年来,由于不注重对野生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造成了野生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的破坏,不利于推动野生茶树种植资源的发展。本文简述了对野生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应用RAPD分子标记鉴定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亮  王平盛  山口聪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186-1191
 应用RAPD标记对原产于云南等地的 2 4份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RAPD标记在鉴定茶树种质资源方面非常有效。有 3种独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 :特殊的标记 ;特异的谱带类型 ;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类型的组合。 16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 3个特异标记的缺失可以鉴定 14份资源 ;OPO 13扩增的 13种谱带类型可以鉴定 10份资源。利用最少数量引物获得最大鉴定能力 ,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尤为重要。OPO 13、OPO 18、OPG 12和OPA 13等 4个引物带型的组合则可以鉴定所有 2 4份资源 ,包括形态和生化成分上几乎没有差异的 2株毗邻野生茶树  相似文献   

6.
从广西茶产业发展及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保护的现状,以及全国现今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的情况,分析广西茶树种质资源需要保护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民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中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汉中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对汉中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湖北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11份茶树品种资源的适应性,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及抗寒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全面鉴定,结果表明,五峰柳叶早,鄂南10号,鹤峰15号,宜红早等品种一叶期分别比福鼎大白茶种早6-4d,苑香,鹤峰40号,鹤峰6号制绿茶品质优异;鄂南10号,鹤峰15号及苑香等品种分别比CK种增产37.74A%,33.90%和32.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荼省.自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重点介绍安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适制性、开采期、成茶品质、抗逆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供茶叶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1.
胡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1-52,57
对陕西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4年考察广西18个县市,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根据形态分类,有3个系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防城茶为广西独有;广西茶、大厂茶、厚轴茶与滇东互为扩散,形态一个分布区;通过对样品的生化成份测定,百色白毛茶等16份资源适制优质茶。  相似文献   

13.
茶树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隶属函数值法,以叶片抗脱水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干旱处理后SOD活性、SOD干旱胁迫指数、干旱处理前CAT活性、干旱处理后CAT活性、根系长度、根冠比等8个对抗旱力有不同程度贡献的生理生化及形态指标,对来源广泛的96份茶树种质材料进行了抗旱性评定。结果表明,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抗旱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中发现了一批抗旱力强的种质材料,同时还发现杂交后代的抗旱能力均弱于其亲本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介绍了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广西野生茶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4个茶树群体种质资源的红外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茶树群体种的红外光谱整体上十分相似,但由于内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具有各自的特征红外光谱。根据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形和吸光度值,不仅可以区分各群体种,而且可以评价其质量。同时,依据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可以将4个茶树群体种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胜龙脊茶和临桂宛田茶,第二类是凌云白毫茶,第三类是南山白毛茶。FTIR-聚类分析法可以作为茶树群体种鉴定和质量评价的一种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16.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4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68个EST-SSR标记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海拔范围及种都可以分为3类,Gro1代表海拔1500 m以上的大厂茶群体,Gro2代表海拔范围1000~1300 m的茶群体,Gro3代表海拔不明显、种不明显的群体.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  相似文献   

17.
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茶树种质资源地理分布比较广泛,且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对于茶树种质资源应进行科学的收集与保存,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积极利用,争取提升植株的抗性等,并推出符合人们需求的茶叶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创新、名茶开发、生产利用、遗传多样性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是茶叶科技创新和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徽省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名茶不胜枚举。经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发现安徽省现有省级茶树良种23个,为了给生产单位提供参考,按地域分别对其繁殖方式、抗逆性、适制性、产量、开采期等主要性状特征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9.
桂北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入选株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项目组在桂北茶区进行优良种质资源调查,选育并入选了5个优良株系,本文主要对各株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进行描述及叶片结构解剖分析,为下一步培育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生化成分、制茶品质进行描述,为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