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古茶树。【方法】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广西各地利用开发野生古茶树基本情况,分析广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并针对野生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广西野生古茶树分布广泛,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的表型性状,可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茶树种质资源优新品种的创新利用。目前广西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主要保护利用模式主要有4种,但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着采摘不科学,管理和保护缺乏,茶产品质量低,野生古茶树茶产品尚未实现统一的质量标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古茶树保护重要性认识,加大野生古茶树保护宣传力度,建立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强技术指导,科学管理,加大扶持,建立标准,促进广西野生茶开发利用实效。  相似文献   

2.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及地方品种变异类型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茶树资源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的重要材料年口依据.对贵州历史上所发现的野生茶亚属Thea(L.)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驯化、栽培的地方群体品种的续存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收集并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和地方品种的变异类型,是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保护与利用昭平县野生突肋茶树资源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昭平县野生突肋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对野生突肋茶树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突肋茶主要分布于山区区域,主要形态特征为小乔木,其茶多酚含量23. 4%~28. 7%、咖啡碱含量0. 2%~0. 42%,是茶组植物中少有的低咖啡碱、高茶多酚的特异资源。【建议】对野生突肋茶保护与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野生茶、古树茶、荒野原生态茶产品因自然生长、安全、优质,近年来深受爱茶人士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广西资源县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收集和完善广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遵义地区部分县市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茶树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对遵义地区部分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探明古茶树资源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大部分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海拔963~1 230m地区,大多数生存在偏僻的乡村,土壤多为砂质黄壤,周围环境多为林地、房屋、农田,古茶树周围有很多或者零星的茶树分布,古茶树资源为野生资源,有性繁殖,乔木,树龄在100年以上,长势优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著名古茶区之一,江苏茶史悠久,在江苏各地仍保留少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但由于人口增长、茶叶产业布局调整以及过度开发等多方面影响,江苏古茶树资源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在概述江苏古茶树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资料分析,从茶史研究、茶文化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江苏古茶树资源存在的文化价值,同时强调了当前江苏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野生茶树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库,是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的基础,在江西系统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明确茶树资源分布和特点,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赣北茶区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赣中和赣南茶区可追溯至明朝,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赣北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共7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6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中井冈山市、遂川县共2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1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南上犹县、崇义县、定南县共5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均为野生茶树,赣北资源为灌木型,赣中和赣南资源为小乔木型。【结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范围广、历史久、类型多,绝大部分未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江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东经98°40~100°33′和北纬23°05′~25°02′之间,是国家级茶树有性系良种勐库大叶茶和凤庆大叶茶的故乡,享誉中外的滇红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就诞生于此,盛产红茶、普洱茶和绿茶.多年来,临沧茶树育种工作者选育了多个各方面性状优异、品质优良的地方良种.现将部分良种介绍如下,并就其开发利用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普遍趋向于追求无公害茶、有机茶等绿色食品的消费,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名优茶、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较有性群体品种,具有产量和品质优势,更适宜制做成各种名优茶.  相似文献   

10.
凤凰山古茶树群是我国独有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国宝"。潮州凤凰名优古茶树保护技术是对凤凰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凤凰名优古茶树良种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凤凰高香型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的良种资源圃和茶苗圃基地,丛而使名优古茶树资源得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介绍了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广西野生茶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瑶山野生茶叶开发利用研究"课题是属于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大瑶山特色资源开发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和广西金秀县瑶山王茶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在大瑶山丰富的野生茶树群体中,选择优良茶树株系进行繁育;改造和保护大瑶山连片野生茶树;开发利用金秀野生茶,创制金秀大瑶山茶叶产品,构建金秀县名优茶产业体系,促进金秀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6,(7):11-12
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吴中区,是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这里光照柔和、雨量充沛,茶树长年受太湖雾气滋润,饱吸四季花果之香。一千多年的湖岛环境和人工选育,形成了洞庭碧螺春特殊的种质优势。根据研究报告,洞庭碧螺春茶所含的氨基酸、儿茶素等绿茶品质理化指标都很高,因而制成的茶香浓醇厚、回味生津。但是近年来,由于不注重对野生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造成了野生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的破坏,不利于推动野生茶树种植资源的发展。本文简述了对野生碧螺春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5.
茶树良种桂香22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特征特性、适制性、加工工艺、生化成分、栽培等方面综述了茶树良种桂香22号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桂香22号研究提供参考。桂香22号是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凌云白毫茶有性群体种茶园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适制红茶和绿茶,属于发芽特早、品质优、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野生茶树资源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野生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的生化成分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概述了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广西德保县野生茶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主要形态特征、检测生化成分进行了描述,指出德保县野生茶集中成片生长,面积达300 hm2,是迄今为止广西发现的连片野生古茶树面积最多、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为保护开发该茶树种质资源和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茶组植物的发源中心,拥有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大理茶是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普洱茶的栽培驯化,被认为是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主要概述大理茶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与分布状况、遗传演化特征、生态适应机制、生化特性与茶叶品质风味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为大理茶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该地区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州。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降雨充沛。地貌属中低山宽谷盆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全州可分为7个气候带。气候、土壤、生态等环境条件适宜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存和发展,据调查,德宏州原住民族(德昂族)历史上就种茶,一直沿袭到今天。目前,州内发现100年以上的古茶树有10株,树龄超过800年的有1株。有2个野生茶种,20个野生茶群落。摸清野生茶资源分布现状,为开展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