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不断引起大众专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更大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农业小镇,但目前我国特色农业小镇的建设与其他国家成熟的特色农业小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特色农业小镇发展应以传统农业特色和农耕文化为基础。当前正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人们对传统农业文化的认识逐渐淡化,如何传承农耕文化,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将二十四节气概念注入到特色农业小镇发展中,使节气活动与特色农业小镇规划相结合,可以在重塑传统节气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兴镇、生态立镇的乡村振兴目标。本文根据江苏省发布的《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农业小镇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农业小镇的实施方案》,对当前江苏省在特色农业小镇发展培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探索适合江苏特色农业小镇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是武汉都市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武汉应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借鉴浙江和四川等省建设特色小镇的先进经验,建设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农业特色小镇。加强规划引领、搞好顶层设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用文化提升特色小镇的品位;以发展农业经济、提高民众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为关键,建立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运行管护和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戎岩  高鑫 《湖北农业科学》2022,(12):167-172+192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微型产业聚集区,在文旅融合的赋能下,致力于将已有文化资源挖掘内化进而转化为可持续产生价值的旅游资源,在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打造旅游产业架构,深化产业融合,将文化变现,用特色引流,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高质量塑造以文化为核心、以特色为支撑、以产业为导向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通过剖析陕西省特色小镇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引导陕西省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综合质量,使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兼顾数量与质量,促进文旅融合赋能下的陕西省特色小镇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打造陕西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在“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理念的引导下,体育旅游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以其健康、绿色等发展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四川西昌以其优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群众体育基础等先要条件,西昌开发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有较大可行性。以四川西昌彝族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昌的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所得资料、数据对其开发特色小镇进行SWOT分析,为西昌开发彝族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旨在为保护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内体育特色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戴仁卿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185-187
特色小镇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物,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融合的结果.特色小镇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经济文化资源,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特色.特色小镇的多样性离不开镶嵌其中的文化内涵,特色小镇文化内涵的发展应与应用型高等教育资源相融合,做到文化共建共享.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主动融入特色小镇的发展之中,进行产教融合与文化共享,这样应用型高校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的景观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于旅游文化的需求,对此,许多拥有丰厚民俗文化的地域开发出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旅游,其中包括不少特色小镇的民俗旅游,为游客们的精神需求带来新的满足,也为小镇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对民俗文化旅游中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台州市各界积极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创建工作,效果斐然。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选取黄岩智能模具特色小镇、仙居神仙氧吧小镇和天台和合小镇,概括出台州市特色小镇开发模式3类:工业+发展模式、旅游+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同时,分析台州市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加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和重构合理的小镇开发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约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方方面面,其一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是产教融合新形式,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办学针对性、提升特色小镇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推动特色小镇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彰显了职业教育对社会产业经济和人才培养的支撑性。基于此,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如何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探析,旨在为产教融合提供新路径,进而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原传统文化是在中原地区产生、发展、流传并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称。中原地区孕育了最初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原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传统文化逐渐向周边地区及国家传播、扩散,影响并改变着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了解中原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传承,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的特色小镇,是一个汇集七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目的在于发展和提升小镇的经济,在这方面,特色小镇建设的本质与乡村振兴"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因此,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如要加快新模式,还需融入乡村振兴理念。要从特色小镇所在位置及当地环境出发,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突破常规,力争打造一座富有诗意并结合传统手工业、生态种植观赏于一体的小镇。以国内云栖小镇、安徽白地特色小镇、盘陀茶文化特色小镇为实际案例,首先论述选题背景以及这些小镇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然后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对特色小镇进行详细研究和总结,分析这些小镇的现状,结合国内的研究理论和经典案例,提出适合这些小镇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和解决措施。继而对该特色小镇的未来进行定位,提供项目建设措施和相应的意见,使之成为结合自身特点、抓住产业特色的新产业平台。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是以一定的产业为支撑并具有特定社会文化功能的新型形态,与城市和乡村发展紧密相连。选取了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台湾九份小镇和重庆蔺市镇3个特色小镇典型案例,分别针对其发展模式作出简要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总结概括出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要点:(1)特色小镇的建设应立足于地方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属地特色,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有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实现特色小镇与周边城市、乡村、产业、人口的四大统筹;(3)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和约束机制是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从新农村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城镇化的延续与新形式,是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本文基于钻石理论模型,从产业、经济、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成都市30个农业特色小镇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了成都市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成都市农业特色小镇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但仍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特色产业不明显、社会功能不齐全、制度不完善等方面。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坚持农业为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镇多功能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9,(4)
<正>特色小镇,文化为魂。要让小镇真正具有灵魂,必须提炼真正体现小镇独特风貌和特点的文化元素,打造富有文化气质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作为经济和文化的代名词,并不是简单地拿投资、拿规划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必须要靠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提升小镇特色和环境。文化、产业、建筑、社区是特色小镇营造的标配,产业固然是特色小镇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以无锡拈花湾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拈花湾体验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拈花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总结新型乡镇发展成功因素,精确展现中共中央"三农"相关政策以及发改委针对新型小镇提出的七项改革对乡镇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同时研究禅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匠心精神对小镇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高人们的相关意识。  相似文献   

15.
特色小镇聚焦传统与新兴特色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与社区功能,对转换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在梳理特色小镇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之后,探讨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国际经验借鉴,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处理好体制机制创新与现行行政体制、政府与市场、理论与具体实践、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景一面"现象,其本质是各旅游景点"快餐式"规划导致缺乏特色.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返乡创业与特色小镇的之间内涵,探讨返乡创业与特色小镇的契合逻辑,为推动文旅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催生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途径,在实践中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协同性存在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引导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向法制化发展,是提升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特点,需要地方政府和区域市场协同推进.基于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存在的地方文化立法不完善、相关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创建39个特色小镇,其中国家级特色小镇14个、省级特色小镇25个。但是,在福建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快速推进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该文从福建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当前福建省特色小镇的主要类型及数量与地区分布,发现主要存在考评体系未出台、传统文化未弘扬、人文气息淡薄、新兴产业引进困难、人才缺乏等问题,基于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提出应加紧出台考评体系、加快产融结合、加强特色文化打造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泽鑫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255-258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逐渐兴起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近几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更是热火朝天.但随着发展方向和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特色小镇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当地特色更好地融合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对特色小镇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参考特色小镇的政策优势及经济影响,归纳总结出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并针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升级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