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253-255
十三五规划期间,强调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各大高校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以湘潭大学定点帮扶龙山县补洲村为例,探析高校扶贫模式,应文化扶贫先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科学长远规划,实行产业脱贫致富;集结多方力量,开通多种扶贫渠道。以期为高校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重大问题。聚焦于精准扶贫政策,以河北省为例,逐点分析精准扶贫工作在开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农村现实状况和河北省的政策导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两大国家战略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地,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陕西省蒲城县,引进发展的金银花产业独具特色,效益明显,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其他乡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以西电帮扶蒲城县闫家村金银花产业发展为例,探究高校扶贫模式,总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高校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普及农村新农保是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出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当前,虽然农村新农保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社会服务不均等、农保资金单一、基金监管不足等问题,对此可以采用不断优化城乡社保的资源配置、扩展农保资金来源与渠道、增强农村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如今要从原先的“输血式扶贫”迈向“造血式扶贫”,扶贫方式向着持久、稳定转变。高校作为科学、人才、技术的储备高地在其中探索出了多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南京农业大学定点扶贫麻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通过科技助力下的双线共推模式成功帮助当地产业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展延长产业链、实现特色产业转型增值。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目标,在帮扶过程中探索多元参与和牵引保障产业模式,助力麻江地区构建起产业帮扶联盟,充分发挥高校参与产业帮扶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安排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六盘水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以党建引领开展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李峰 《乡村科技》2020,(2):29-30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创新扶贫方式已成为各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点。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芙蓉镇为例,通过对当地政府部门资料的整理以及对社区和村落居民的访谈,试对该地区扶贫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尝试对于贫困问题的产生、政府扶贫模式及产生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俊 《云南农业》2021,(1):45-48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扎根云岭大地,服务"三农",坚守耕养不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 "全真全程、共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云南省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整合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群团组织等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助力云南脱贫攻坚,为压茬推进云南乡村振兴做出应...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余粮村为研究对象,以精准扶贫为背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余粮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当地村民对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的期望和需求,并分析该村当前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解决该村旅游扶贫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面测度大别山片区县域竞争力水平,明确县域竞争力中薄弱环节,为寻找扶贫着力点提供参考。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大别山片区区域增长、产业结构、竞争力进行分析;进一步构建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对片区县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县域竞争力是制约片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大别山片区在财政金融、经济总量、农村居民生活、产业结构效益、城镇居民生活这5个主成分方面存在竞争力薄弱的情况。根据片区内各县县域竞争力薄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善居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制定财政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跨省协调机制;创新发展进行精准扶贫等6个方面精准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的人才挖掘与培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高校的重要使命。对标乡村振兴人才的内涵,研究乡村振兴人才的特点,统筹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已成为农业高校现阶段重要的任务。农业高校需要建立乡村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保障乡村振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地方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吸引乡村人才、留住乡村人才,共同保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山东农业大学深化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改革,主动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乡村人才振兴的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AMOS软件,对江西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量模型的路径图。发现影响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个性因素、人际交往因素、学业期待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就业因素、家庭因素等,其中就业因素与个性因素对研究生幸福感的影响最大。为此,农业院校应加强培养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努力拓展就业渠道;把握硕士研究生群体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个性;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杨豪中 《农学学报》2021,11(9):118-124
为了解决好区域性地方精准扶贫,结合商洛市商州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运用了图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精准扶贫完成情况、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还存在扶贫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人口素质低,观念落后等问题,由此提出应加大政府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扶贫产业多样化与融合发展,强化贫困户技能培训与教育工作,做好贫困动态管理,从源头杜绝返贫多方位融资,加强项目管理等做法,继续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深度贫困山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其迈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黄建颉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20,10(5):97-100
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新型农业人才不足且农村人才整体水平较低,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力度不足。提出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对策,包括农业高校建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新型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向华  刘胜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27-18329
实践教学在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改革与实践,从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等五方面,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实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1990~2003年CAB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农业高校被录用文献数量、南京农业大学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作者的文献数量分布及期刊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增加我校文献被CAB收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创”与共赢:高职院校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社会服务,而选择推动乡村发展的优势在于其人才培养优势,另外高职院校多属于地方办学,与当地乡村发展联系紧密。当下乡村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为了达成双方的供需平衡,"双创"是个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实施这项策略的指导思想,更是实现共赢的根本方式。在"双创"背景下,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乡镇平台三方应从各自基本职能出发,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有效开发本土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文章在阐述农业高校科技协同创新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指出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如强化协同创新意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协同创新机制等,以期为农业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