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工农业污染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的前景,明确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工矿区土地复垦等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1工程建设成效1.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  相似文献   

3.
明确了安徽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三期工程建设范围,并将长江流域防护林三期体系划分为4个综合治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生态状况及生态防护功能的需要,在省级层面上提出了5个重点建设项目,明确了主攻方向及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4.
<正>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一、工程建设成效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封开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基于栅格对封开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封开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良好,全县土地生态安全、良好、敏感、风险和恶劣5个等级的面积分别为827.64、580.44、440.37、183.4、448.07 km2,依次占评价区域面积的33.37%、23.41%、17.76%、7.40%和18.06%.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调绘、遥感解译、统计分析、历史类比与趋势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区平朔露井联采区2006~2080年期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水土流失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以期为平朔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共挖损、压占和占用土地面积10 791.81 hm2,挖损、压占和占用耕地面积6 239.30 hm2。因井工开采诱发地面中度以上沉陷损害土地资源面积2198.60 hm2。(2)不同情境下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20.44~25.33之间变化,环境质量状况在山西省属于较差等级,废弃地全部复垦成林草地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最好。(3)由于采掘规模的不断扩大,植被的彻底破坏,矿区水土流失明显增加,但在后期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措施下,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辽东山区作为辽宁省中东部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其水源涵养、生产生活用水及生态安全保障的区位作用不可替代。本研究针对辽东山区山多坡陡,土层薄,水土流失成因多强度大,难于治理等实际问题,在充分认识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上,对辽宁东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进行集成和创新。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年调查数据,揭示了区域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2)以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评价的研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本研究采用遥感资料、土壤和土地调查数据、数字地面模型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分别产生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各个参数,从而来评价水土流失量和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纪岚  王琦  皮月  李乐静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47-149,157
为研究江苏省泰州市生态旅游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运用侵蚀模数法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评价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泰州市生态旅游区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侵蚀等级为Ⅱ级,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强度和流失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今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大、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高校管理机制,结合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实现对水土保持的高效管理。文章结合部分生态破坏严重地区的生态情况就其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并提出加大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生态机制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建议,以待生态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路域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南段为例,简述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原则,并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水保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山地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具有扰动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危害大等特点。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县杨树湾风力发电项目为例,通过布设表土保护、边坡防护、截排水设计以及植被恢复等防护措施,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环保型山地风电场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体系,合理有效地缓解了山地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为山地风电场水土保持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壤风蚀和水蚀是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能够降低土壤肥力,减少土地产出,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以辽宁省生态脆弱区防治风蚀水蚀、提高土地收益为目标,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实验研究,明确了农田风蚀、水蚀发生规律,提出农田立体防蚀理念,围绕地上、地表、地下空间格局,研究了防蚀增效种植模式、地表构造、地力保育等关键技术,明确了辽宁省防蚀增效的主要途径及效果,为实现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治水土流失和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针对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阐述了生态修复的定义及原则,分析了影响生态修复的因素,并提出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近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目前已有不少地区采取了这项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问题。在受灾严重的地区停止耕种和开采等活动,并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可以有效预防土地沙漠化,并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基于此,重点讨论了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苏堡小流域的总土地面积35.3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1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1%。总结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分析了流域治理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作为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取南亚国家2010—2016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1)南亚各国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农业生态安全因子的变化趋势均为不断上升状态,但上升幅度及数值范围均有所不同,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农业生态安全程度不断增高。(2)水土流失治理率和土地绿化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556%,初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6.234%和14.322%,说明这两个因子基本涵盖了所有变量信息,可以作为衡量南亚国家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主成分。水土流失治理率、土地绿化率等对南亚国家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直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展开,为了评价改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的环境影响,以忻州市为例,探讨了环境敏感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生态功能敏感地、水源敏感地、污染影响敏感地、优质农田敏感地以及煤矿塌陷敏感地五类环境敏感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并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通过分析评价忻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重大工程用地空间布局与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提出规划可能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协调土地生态功能分区和环境敏感地关系,为忻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控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治理是促进老西沟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措施。本文从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在老西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路径,总结了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应用效果,着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型经营的水土流失治理方略,为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抚顺市金丰矿业银金铅矿为例,针对在开发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对扰动地表、水土流失等问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气候、植被状况,并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和植被生长条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植被恢复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植被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