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斯 《农业考古》2007,(1):160-165
嫘祖,又称雷祖、累组。是中华人文先祖黄帝之妻。史传,是她发明了养蚕和缫丝织绸技术,才使人们结束了赤身裸体,野蛮荒幼的时代。《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史记索隐》司马贞按:“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  相似文献   

2.
正将蚕茧抽出蚕丝的技艺概称缫丝。《说文解字》释义"缫"为"绎茧出丝",传统缫丝技艺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成一股制成生丝。这一技术是将桑、蚕这一农业原始资料转化为丝绸手工业生产原料的关键环节。含茧得丝——缫丝起源的美丽传说据《史记》记载,嫘祖为轩辕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织绢之术,结束了人类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人文先祖。嫘祖"教民养蚕"与仓颉"初造书契"(规律造字)、"服牛"(驯牛耕地)、"作衣裳"(麻葛制衣)等一样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3.
嫘祖与先蚕     
先蚕是最先教人们种桑养蚕织丝的神,又称先蚕神。嫘祖是黄帝之妻,传为蚕桑业的开创者,也是先蚕神的代表。考古发现最早的蚕茧和蚕丝织物是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证明黄帝"垂衣裳"和嫘祖"养蚕为丝"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蚕桑文化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嫘祖文化是黄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嫘祖文化是研究黄帝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需要,也是开发嫘祖文化和弘扬嫘祖精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4月份是观测狮子座的最佳时间。轩辕十四(α)、轩辕十三(η)、轩辕十二(γ)、轩辕十一(ζ)、轩辕十(μ)及轩辕九(ε)由南向北组成了镰刀状,它们组成了狮子的头、颈及鬃毛部分轮廓。狮子座最亮的α星,中文名叫轩辕十四,是一颗蓝白色恒星,象征着狮子的心脏。狮子座ρ星,中文名叫轩辕十六,是颗变星,亮度为太阳的15000倍。轩辕十六是狮子的前爪。东面的狮子座δ星,中文名叫  相似文献   

5.
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皆以《神农本草经》中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乃解”,《史记,辅三皇本纪》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以作为利用茶叶和作为药料医病开始的唯一根据。依《白虎通义》的内容,从意义来说,所谓神农是指原始社会的初期农业阶段,人民开始食用植物时期的劳动人民总称,因此神农并非具体的一个人,也不是神。“得荼乃解”的荼字,若易以解释为现代茶树的茶叶,那么茶的始用无疑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但是“荼”“茶”两字,虽只有一划之差,而争论千年,迄今还未完全解决,得以确论。《说文解字》(汉代许慎)中只有“荼”字,  相似文献   

6.
二、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气象】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使用夏历《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颁夏时于邦国。”【水利】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禹治水,创造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昬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史记·夏本纪》卷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古代洪水和大禹治水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古代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先泰古书中关于洪水的传说很多,粗略的归纳一下,似不外两类,一种是认为洪水是由偶然的原因所造成,只曾经在短时间内存在过。《墨子·七患篇》称“禹有五年之水”,《荀子·五霸篇》称“禹有十年之水”,晁错《守边备塞疏》称“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这许多说法的共同特点,是将传说中的古代洪水,看作是一次范围广大的严重水灾。有些书如《国语·周语》、《淮南子》甚至说洪水是起因于“共工欲壅防百川”,是“共工振滔洪水”,更是偶发论的极端。  相似文献   

8.
李玉洁 《农业考古》2015,(3):310-315
中国各地虽然有许多关于蚕神的传说故事,如汉代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也曾被尊为蚕神享受皇家祭祀。但是后周以后,因其地位低而被淘汰;至于蚕丛氏、马头娘等,只是地方诸侯国或民间传说的蚕神。接受封建王朝正统祭祀的蚕神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嫘祖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先蚕、即蚕桑主神。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李坤福,十多年来坚持订阅《农村新技术》等杂志,刻苦钻研栽桑养蚕新技术,广泛搜集《农村新技术》等杂志刊登的栽桑养蚕信息、技术资料、经验介绍,并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蚕农实践。收到实效后,按《栽桑技术》、《养蚕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病虫害防治》分类整  相似文献   

10.
古老的渔业     
关于我国渔业历史的沿革,古代尚无专著,正如清代的沈同芳的《中国渔业历史》(1906年出版)中提及:“渔古无专业,故亦无专史。”他指出:“《尔雅》《诗经》《周官》《礼记》,繁征博引,一切渔具鱼类,颇借之以传,不可谓非渔史之一助。”因此,关于渔业史话的考证,传说云云,难以一统。现将平时学习所得,随笔记下,略呈数则清读者正之。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根脉系于农耕,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相传我们的祖先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伏羲开创畜养、嫘祖发明养蚕、大禹治理水患,使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捕鱼狩猎的漂泊生活,过上了刀耕火种、纺织作衣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秦汉文献中,曾屡屡出现“种树”一词。例如: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纪》者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之书”。《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46(2013年第5期),报道了宁波"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的信息并刊登了有关文章。不久,研讨会文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于2014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拜读了竺济法先生编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获颇丰,获取了许多茶的知识。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首先,"海上茶路"的概念问题。海上茶叶之  相似文献   

14.
<正>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  相似文献   

15.
文治毫毛安天下,武修长城定太平镶嵌于秦朝大将蒙恬庙门口的这副朱漆对联就是恬笔之传的真正记录。除了恬笔之传说,还有羲之妙笔之传说……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为昧。想当年,中国书圣王羲之用《黄庭经》换取汝阳刘毛笔,书圣使用后连称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歌)。 美丽的传说广为人闻,唱歌的石头却鲜有人见,不想在日前,笔者在昌乐县竟有幸一睹此物。小小一拳石,似未雕之完璞,既玲珑可爱,又质朴天然,尤为令人称奇的是,将  相似文献   

17.
正唐代北方的蚕茧,由于经过了长期的人工选择,茧形已比过去个大,从新疆发掘到唐代的茧壳,据测茧长3.2 cm,茧幅2 cm,性状已酷似现在四川或山东的三眠蚕黄茧种。但当时北方的白茧仍是相当多的,唐代王建(颍川人,今河南许昌)《簇蚕词》提到"箔头作茧丝皓皓""三日开箔雪团团",四川茧丝是白色,如《唐书·尹思贞传》"天宝中,益州……白净无异乎常蚕",苏涣《变律诗》"养蚕为素丝"。但四川茧色可能已有变化,并对蚕茧要求提高丝长,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李坤福,十多年来坚持订阅侬村新技术》,刻苦钻研栽桑养蚕新技术,广泛搜集《农村新技术》刊登的栽桑养蚕信息、技术资料和经验介绍文章,并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蚕农实践。收到实效后,按饿桑技术》、《养蚕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病虫害防治》分类整理成册,形成一套栽桑养蚕技术资料,在全镇推广,并用来培训栽桑养蚕技术人员。李坤福十多年来为全镇培养了2500多名栽桑养蚕技术人员,自己投资1.2万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供蚕农免费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离骚》中的宓妃,旧说一般以为是宓羲氏之女,清屈复和近代游国恩先生认为应该是宓羲氏之妃,由于只是提出一些观点,未能进一步考证论述,所以在学术界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从《离骚》作品和先秦两汉的文献典籍及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来看,屈、游二氏的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又由于宓妃这一问题的解决,长期纠缠不清的《离骚》中求女的比兴内涵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求女即诗人寻找志同道合,实现美政的贤人。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养蚕保险条款》明确,养蚕保险金额、费率计算方式、赔偿处理等保险条款具体内容,为养蚕农户提供了生产保障。养蚕参保五要求在保险合同中列明并符合下列条件的蚕,才能参加政策性保险。投保的蚕品种是县以上农林主管部门推广并发放的蚕种;符合当地农林技术部门蚕养殖技术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