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49-25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由投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2015年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更加强调城乡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每年毕业的广大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建设的主力军,可为农村发展提供知识型人才支撑,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新农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作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运用SWOT工具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农村融入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纾解困扰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向城市转移,而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就业压力问题,而与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才凋落,缺乏建设性人才,因此如何能够缓解城乡用人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培育途径做出了相关实践探索,希望能够促使更多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从而解决我国当下的用人矛盾激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全国各地兴起了返乡热潮,很多农村籍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返乡创业带给农村籍大学生的不仅有机遇还有挑战。针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其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优化路径,从农村籍大学生自身、当地政府、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促进返乡创新创业的路径,以期为今后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就业空间日趋饱和,大学毕业生面向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籍大学生回其生源地就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是农村籍大学生对此认同度并不高.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探索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导高校大学生返乡就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而且可以帮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型农村,促进人才流动。基于此,本文主要概述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究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为助推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党政办公室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查督办、服务保障四大职能,负责承办学校党委、行政的日常工作,确保学校党委、行政工作正常运转.基于霍尔三维结构,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为纷繁复杂的党政办公室工作提供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45名家住农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独生、父母是否离异因素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而性别、家庭收入、家庭气氛在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上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最后,根据现代健康心理学理论提出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7):112-1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作为占据江苏省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特别是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农村籍毕业生,其能否顺利就业已引起了政府、学校、家庭和毕业生等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和就业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农村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农村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寻改善苏中地区高职院农村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籍高职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分析农村籍高职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价值,研究影响农村籍高职生返乡就业创业个体主观能动性不强和就业创业能力不足的内在因素,以及各地政策落实程度参差不齐、农村引力不足无法增强学生回乡意愿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缺乏的外在因素,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了加强学生主观意识培养,构建返乡就业创业的内在动力支持;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构建国家政策社会支持网络;优化农村的居住环境,构建宜居宜业的环境支持网络;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构建高职生就业创业指导支持网络;助推资源整合、构建产业集群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政府也关注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关于农村经济相关的扶持政策。如今,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会选择返回自己的家乡农村进行创业,返乡创业是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通过返乡创业的方式解决自我的就业问题。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这是返乡创业机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主要论述大学生返回农村地区进行创业主要面临的问题,讨论适合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因素作为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对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引入地方感概念,并探讨其对新立镇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依托乡村"人才振兴"背景,借助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以探究地方感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行为决策;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将愿意与不愿意留乡就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群体在地方感因素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对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均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但地方依赖对返乡农民工留乡意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呈负向影响;愿意留乡就业与不愿意留乡就业者的地方感存在强度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