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设计开发了农机装备综合实验平台管理系统及用户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框架,对用户角色设定、角色管理、权限设置和申请单管理等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该系统对提升农机装备综合实验平台管理水平、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有农机试验平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农机装备综合实验平台管理系统,主要阐述该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目的、理念和需求,详细分析该系统设计流程、各模块功能和技术方案,为从事农机装备试验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验室业务及质量管理流程,开发了农机装备综合实验平台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人员、仪器、方法和文件等数据因素有机结合,通过共享平台对大型仪器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并且提供共享服务,实现共享仪器的网上预约、审核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农机装备的受众入手,分析云平台的需求与功能,并阐明平台体系架构及功能模块。本平台基于云计算SaaS思想,采用基于公有云的体系架构与基于本体的服务搜索与匹配技术,提高对用户需求理解,以提高平台服务搜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最终利用Web和数据库技术搭建了农机装备制造业设计服务云平台的原型系统,详细阐述其业务流程、基本功能、体系架构与基于本体的服务搜索与匹配技术,并进行原型系统验证。整合设计资源,将"云"技术引入到农机设计中,能够把资源按需提供给企业,提高农机企业现代化设计水平,为农业机械装备现代化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当前我国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对今后我国农机化和农机装备的发展指明的方向。紧接着,农业农村部又颁布了新的《农业机械实验鉴定办法》(2018年第3号部长令),对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系统的规定,如何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意见》和农业部的《办法》,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机装备智能测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机装备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测控是实现智能农机的核心技术。农机装备智能测控技术以农机装备为载体,包括农机作业相关信息智能感知、精准监控和作业决策与管理等技术。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智能测控存在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国产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从农机作业智能感知技术、农机装备精准监控技术和农机作业智能决策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作物生长信息、土壤信息和农机作业状态信息等智能感知技术的大量成果;阐述了耕深、平整地、土壤消毒、播种、植保和收获领域的农机装备精准监控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农机作业智能决策与管理技术在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农机调度方面的技术突破;重点阐述了农机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在土地耕整机、土壤消毒机、播种机、施肥机、植保机、收获机及农机作业管理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环节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机装备智能测控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农机装备智能测控系统化技术研究;无人农场农机自主作业关键测控技术研究;田间复杂环境农机核心部件及传感器研发;农机大数据支撑的作业决策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优势主导产业,但辽宁农机装备制造业明显落后于山东、江苏等大省。在此背景下分析辽宁农机工业落后的原因,阐述创建辽宁农机产业创新合作平台的必要性,提出平台研发方向,为辽宁农机工业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为全面提升农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科技资源系统整合。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以科技资源整合集中和开放共享为基础、以公共技术服务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目标的陕西省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装备》2006,(1):76-76
(2006年1月1日)为了促进广东省农业机械装备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农机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为广东农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广东省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立开放基金,设立开放课题。热忱欢迎和  相似文献   

10.
<正>1.实施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创新行动。以大功率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端短板装备为重点,聚焦农机发展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组建一批高水平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力争创建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娜  张晓亮 《农机化研究》2022,44(6):240-244
为了提高多农机联合作业的效率,使农机在农忙时节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MapGIS技术构建了农机调度分配优化系统,并利用云平台技术构建了调度系统的基本框架,设计了农机调度分配的动态显示可视化系统,有效提高了农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相同面积的农作物作业为研究对象,对采用农机调度优化系统前后的作业效率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机械底盘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遥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归纳了四轮驱动、无级变速、轮距可调、空气悬架、悬浮车桥、线控转向、制动防滑等新技术在农业机械底盘上应用的进展,并结合不同应用环境阐明了农业机械底盘各系统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与应用需求,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零部件性能优化、提升底盘平台化与轻量化设计水平、实现底盘智能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对农业机械底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智能农业装备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综合体,其智能化水平主要表现在作业过程状态感知、数据分析、科学决策与自主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农业装备在作业服务方面主要存在故障自动监测实用性差、维修服务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服务调度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以农业装备中典型机具——联合收获机为例,重点综述了国内外联合收获机运维服务管理相关典型技术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和剖析了农业装备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作业数据监测、多机协同作业以及运维服务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阐述了运维服务管理平台总体构架与技术进展;并分别阐述了作业工况、作业质量感知与车载终端管理等远程运维数据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路径规划、协同控制与任务分配等多机协同作业技术研究进展,故障诊断预测、维修策略与群体调度等运维服务优化技术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总结分析了农业装备运维服务管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农业装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我国农业装备运维服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针对农机管理实时数据少、农机实时作业监管困难、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首先提出专业化远程管理平台设计时应具有五大原则:专业化、标准化、云平台、模块化以及开放性。基于这些原则,本研究设计了基于大田作业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可定制化的通用农机远程智能管理平台。平台分别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农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GIS 的农机信息库及农机位置服务、农机作业实时监测与管理、农田基础信息管理、田间作物基本信息管理、农机调度管理、农机补贴管理、农机作业订单管理等多个实用模块。研究着重分析了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平台部分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采用低精度GNSS定位系统前提下的作业面积的计算方法、GNSS定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问题分析、农机调度算法、作业传感器信息的集成等,并提出了以地块为核心的管理平台建设思路;同时提出农机作业管理平台将逐步从简单作业管理转向大田农机综合管理。本平台对同类型管理平台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Java的农机作业调度管理Web平台架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农机的派出、组织生产和质量监控等缺少有效管理技术手段的问题,基于B/S架构,使用Java语言和Web服务器,开发了农机调度管理服务平台框架。平台前端以JSP实现与用户交互界面,主要实现了注册用户对个人信息的管理、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双向搜索等功能;平台后端的业务逻辑用Java语言实现。在作业前,可以将农机机具、作业人员信息和农田地理信息录入到调度系统中,根据实际农田作业需求,利用GPS导航规划路径;在作业时,可以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进行监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机的管理水平;最后,使用调度系统和不使用调度系统对6个农田地块的作业效率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敏杰 《农业工程》2011,1(3):17-21
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主旋律。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及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衡量一个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装备水平的高低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声誉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广东区域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构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值得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