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播期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播期对河西灌区种植的6个春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以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千粒质量,但适期(3月30日)播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弹性、延伸性、变形功都显著高于早播或晚播.春小麦灌浆期气象因子对产量和品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积温、≥30℃天数、总日照时数与产量、千粒质量、变形功呈显著正相关,日均温、相对湿度与产量、千粒质量及品质性状(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变形功、延伸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下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适宜甘肃河西灌区种植的10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及沉降值差异显著,适期早播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甘春20号、陇春22号、高原602、永良15号、陇春23号和8106的品质性状受播期影响相对较小;小麦灌浆期间14.4-26.7℃的日均温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小麦灌浆期间充足的日照有利于产量提高及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以北疆主要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中筋型)、新春8号(强筋型)、新春9号(强筋型)、Y20(强筋型)作为供试材料.2002~2003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在新疆大陆性气候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春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呈增加趋势,晚播的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比正常播期的要高;在任一播期中,高蛋白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低蛋白品种.但在灌浆期温度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灌浆期以前的温度状况对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形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晚播条件下,随播期的推迟,产量降低,成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均呈下降趋势;(2)随着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有提高的趋势;随播种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春小麦定丰18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较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29.08%~131.56%;单位面积穗粒数增加了14.4%~27.54%。不同栽培方式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穴播处理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比2017年显著增加了6.02%;湿面筋含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了6.15%;沉降值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了26.8%、9.94%。因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小麦漯珍1号为材料,用不同水平的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量处理考察农艺性状;采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品质性状。[结果]当栽培因子为播期时,处理间株高、理论产值、实际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硬度、沉降值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播种量时,处理间穗数、穗长、退化小穗数、理论产值、实际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有机肥施用量时,处理间穗数、小穗数、穗长、千粒重、理论产值、实际产量、沉降值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有机、化肥时,处理间株高、穗数、穗长、千粒重、退化小穗数、理论产值、实际产量、沉降值、出粉率差异显著。[结论]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漯珍1号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以11月12日播种、播种量300 kg/hm2、有机肥施用7 5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月22日播种时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以中优9507和8205两个小麦品种作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产量和品质以及品质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供试两品种的千粒重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负相关,而品质性状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两两皆为正相关。说明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适期早播有助增产,迟播对小麦品质有一定改善,但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与播种量对宁冬10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0号”田间群体、产量构成三因素变化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田间总茎数随播种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趋于降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宁冬10号”籽粒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种期的影响;适播处理(9月28日)产量显著高于晚播;播种期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影响显著,对籽粒硬度影响不显著;播种期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密度。“宁冬10号”在宁夏引黄灌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底至10月上旬,每667m^2适宜播种密度为40~45万粒。  相似文献   

9.
密度·播期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播期及氮肥条件下小麦"良星99"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从而获得小麦适宜播期、密度及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密度为影响小麦产量、穗粒数、亩穗数的重要因素,播期主要影响小麦产量与亩穗数,氮肥为影响小麦千粒重、亩穗数及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的关键因素。小麦"良星99"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适宜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分别为基本苗300万/hm~2、氮肥3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选取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37号’,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0、2∶8、3∶7、4∶6、5∶5共5个氮肥基追比处理,比较分析两个小麦品种的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肥不同基追比处理下,‘新春6号’和‘新春37号’的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均在3∶7处理下最优,且呈现3∶74∶65∶52∶80∶0趋势;两个品种茎鞘和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0∶0处理,而对籽粒贡献率则表现相反。在3∶7处理下,‘新春6号’和‘新春37号’的产量分别为7 304.45和7 546.17 kg·hm~(-2)。最优氮肥基追比例为3∶7。  相似文献   

11.
以35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春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每荚粒数、有效分枝、总荚数、有效荚数、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等性状在春播和秋播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表明秋播条件下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早播可延长生育期,减轻玉米小斑、花叶等病害,还可以减轻或避免不良天气的危害,达到玉米增产目的。为此,笔者探讨了夏玉米早播方法及早播增产的原因,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农业中存在播种施肥量不精确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变量播种施肥的方法、技术,针对土壤养分的差异,为使作物达到高产、高效,应用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方法,对要素组合进行了优化研究,为科学播种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行玉米覆膜播种机因采用平直型种植垄面播种玉米造成幼苗的灼烧 ,及利用圆柱型垂直窝眼式圆盘排种器使种子破碎率高的问题 ,运用分析、试验的方法 ,提出玉米覆膜播种中以 W型种植垄面替代平直型种植垄面 ,及以 V形窝眼式圆盘排种器替代圆柱型垂直窝眼式圆盘排种器的改进措施 ,消除了烧苗现象 ,使种子破碎率降低到 0 .5 2 % ,穴粒数合格率提高到 98.95 % ,空穴率降为 1.0 4%。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春油菜区早春播种出苗困难并解决生育后期干热风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以春油菜品种‘新油17号’为材料,采用春油菜冬前播方法,分析了不同冬播期对春油菜越冬成苗与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播种年后出苗的各处理(10月25日—11月14日)越冬成苗率在73.5%~91.5%,10月15日之前播种,越冬成苗率最低,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临冬封冻前播种)寄籽入土,冬前不出苗,则能安全越冬,越冬成苗率可达90%。在10月30日播种,参试品种的主要光合特性指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翌年4月8日播种,且产量增加幅度达40%以上。由此可见,适时冬播是提高新疆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圆齿野鸦椿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沙藏催芽处理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播种育苗的差异和不同播种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种子沙藏催芽至第3年的2-3月份春播,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其发芽,发芽率最高达75%,出苗快而整齐;以沙壤土加竹炭粉为播种基质,播种量为6.0g.m-2的Ⅰ、Ⅱ级苗产量最高,生长均匀整齐,是最佳播种育苗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对黄瓜性型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雌系黄瓜品种D0422和弱雌系黄瓜品种东农803为试验材料,设5个播种期,每次间隔15~16d。调查黄瓜主茎前20节内雌雄花数量及雌雄花比例。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强雌系黄瓜品种D0422的影响较大,雌花数量与雌雄花比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先上升再下降,雄花数量很少,在5个播种期中以4月5日雌花数量最多,雌雄花比例也最大。播种期对弱雌系黄瓜品种东农803的影响不大,并且此品种以雄花为主,雌花只占很少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播期对大麦籽粒性状的影响,为大麦籽粒性状的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6-2008年,选用19个大麦材料,分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大麦籽粒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大麦籽粒长度和宽度有显著影响,对籽粒厚度、长宽比和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籽粒长度和长宽比增加,籽粒宽度、厚度和千粒质量减小。参试材料中,籽粒长度有9个同质群,籽粒宽度有6个同质群,籽粒厚度有5个同质群,长宽比和千粒质量各有10个同质群。籽粒的长宽比与粒长,千粒质量与粒厚、粒宽之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493和0.361。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与粒厚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和-0.291,达显著水平。【结论】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籽粒容积变小,早播有利于大粒的产生;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麦材料籽粒性状之间的差异呈现出千粒质量>长宽比>粒长>粒厚>粒宽;大麦千粒质量的高低与粒长、粒宽和粒厚关系密切,表现为粒厚>粒宽>粒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寻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适宜的混播组合,利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别与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尧扁穗冰草也A. cristatum (L.)Gaertn页尧沙生冰草(A. desertorum Schult.)和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等4 种禾本科牧草以2颐1 的比例混播,比较荒漠草原区不同混播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状况和混 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扁穗冰草和紫花苜蓿+沙 生冰草两种组合居中,紫花苜蓿+蒙古冰草组合最差;在荒漠草原中,混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的生物量,且豆科 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有利于两种牧草的正常生长,是一组很好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20.
以建瓯市郊区生产实践为依据,从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龄移栽、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春播糯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