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用于防治冬枣炭疽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冬枣炭疽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冬枣树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冬枣炭疽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120h)分别为0. 29mg/L和1. 34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树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0%和2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5%左右,430g/L戊唑醇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研究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冬枣炭疽病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2.
9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 缓解和治理生产中病菌对药剂的抗性,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及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的毒力。结果表明, 嘧菌酯、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0.093 3~0.118 2 mg/L之间, 均小于1 mg/L, 表明西瓜炭疽病菌对上述杀菌剂比较敏感; 百菌清、烯肟菌酯和戊菌唑的EC50在2.310 1~5.925 9 mg/L, 病菌对药剂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代森锰锌、恶霉灵和多菌灵的EC50分别为36.876 3、74.466 6和99.898 5 mg/L, 抑菌活性较差。孢子萌发试验中, 嘧菌酯、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 EC50在0.069 4~0.167 2 mg/L之间; 百菌清、烯肟菌酯、代森锰锌的抑制活性次之, EC50在1.853 0~9.503 9 mg/L之间; 多菌灵的抑制活性相对最低, EC50为99.335 3 mg/L。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嘧菌酯与咪鲜胺按照2∶1的比例混配, 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两者混配对抑制西瓜炭疽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咪鲜胺和嘧菌酯2种杀菌剂对火龙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及其在火龙果中的残留。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嘧菌酯对火龙果炭疽病防效较好,防效在61.9%~88.3%之间。其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递增,且对火龙果安全。咪鲜胺在上海、广西试验点火龙果叶片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4、4.20d。嘧菌酯在火龙果叶片中消解速度较快。火龙果中咪鲜胺的最终残留量为0.1~0.319mg/kg,嘧菌酯的最终残留量0.1~0.248mg/kg,结合我国农药登记情况和我国居民的人均膳食结构,普通人群咪鲜胺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5813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92.3%,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708 5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5.6%,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5个三七主要产区的34株三七圆斑病原菌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R. Hartig) Deighton对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对不同敏感性菌株进行了生存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及苯醚甲环唑对所有供试槭菌刺孢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杀菌剂的EC50值分别在0.03~1.91 mg/L、0.18~2.36 mg/L和0.45~2.15 mg/L之间,即该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对高于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低敏感性菌株的致病力和菌丝生长速率与敏感性菌株间无显著差异,说明供试槭菌刺孢菌株在当地均具有较高的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5.
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采集疑似炭疽病的典型的自然发病辣椒果实,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Capsicum acutatum。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杀菌剂对尖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咪鲜胺EC和30%吡唑醚菌酯SC抑制效果最好,EC_(50)分别为0.253 5 mg/L和0.720 3 mg/L;其次为22.5%啶氧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EC_(50)分别为7.249 5 mg/L和21.664 5 mg/L。将30%吡唑醚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按照9∶1、6∶4、3∶7、4∶6的比例混配,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两者混配对该病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25%咪鲜胺EC和22.5%啶氧菌酯SC以6∶4、4∶6、8∶2的比例进行混配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二氰蒽醌对该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敏  徐中青  高智谋 《植物保护》2009,35(5):135-13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咪鲜胺、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大小顺序为:咪鲜胺<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醚菌酯,其中以咪鲜胺对牡丹根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EC50为0.200 mg/L;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依次减弱,醚菌酯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最小,EC50为33.98 mg/L。6种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大小顺序为: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醚菌酯;其中以百菌清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343 mg/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依次减弱,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最小,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7.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SC、325g/L嘧菌酯·苯醚SC、250g/L嘧菌酯SC+43%戊唑醇SC、43%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30%嘧菌酯·咪鲜胺ME、25%咪鲜胺EC、42%咪鲜·甲硫灵WP对小麦赤霉病防效63.29%~79.1%,较CK增产18.6%~32.7%,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30%己唑醇SC、40%多·酮WP。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是关键,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施第一次药,间隔7d~10d施第二次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立枯病和白绢病是白术生产种植中的两种主要土传病害,在苗期和生长期都有发生,危害严重。本研究从浙江省磐安县采集具有典型病症的白术植株,对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综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白术上的病害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立枯病和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供试杀菌剂对立枯病菌的毒力从大到小为:噻呋酰胺咯菌腈戊唑醇四氟醚唑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嘧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对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从大到小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嘧菌酯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啶酰菌胺四氟醚唑咪鲜胺,其中噻呋酰胺对两种病菌都具有很高的活性,EC_(50)分别为0.06和0.03mg/L,可用于两种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杨酸和咪鲜胺混用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油茶苗施药结合离体叶片接菌的方式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防效验证。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50 mg/L水杨酸与200 mg/L咪鲜胺混用(C2),对油茶炭疽病的相对防效显著高于200 mg/L咪鲜胺单独处理(P2)(P <0.05);第2次施药后10 d,混用处理C2组的增效系数达1.42,表现为增效作用;第2次药后20 d,C2处理组防治效果仍可达57.26%,而P2组仅为27.49%,表明混用可使持效期延长。田间小区试验中,C2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组对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样显著高于P2咪鲜胺单独处理组(P <0.05),第2次药后28 d,C2组防效达到72.86%,P2组防效仅为46.54%。研究表明,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可提高咪鲜胺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延长其持效期,减少咪鲜胺的施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菌剂对番石榴枝枯病病原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我国近些年新发现的番石榴枝枯病,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番石榴枝枯病菌(小新壳梭孢)的毒力,筛选出高效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咪鲜胺CS对小新壳梭孢的抑菌能力最强,EC_(50)为0.2 mg/L;其次是60%苯醚甲环唑WG和35%苯甲·嘧菌酯SC,EC_(50)分别为0.23和0.29 mg/L。30%咪鲜胺CS和35%苯甲·嘧菌酯SC对小新壳梭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分别为0.07和0.09 mg/L;30%咪鲜胺CS和60%苯醚甲环唑WG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效果也最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0%咪鲜胺CS和60%苯醚甲环唑WG防治番石榴枝枯病的防效最好,达到56.87%和52.40%,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对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的杧果炭疽菌的EC50,比较其敏感性的差异.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对供试136个菌株的EC50范围分别为0.0014~0.3640 mg/L和0.0001~0.0317 mg/L,平均值分别为(0.0512±0.0038)mg/L和(0.0045-±0.0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菌落直径法,分别测定了7大类8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供试杀菌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作用效果均较好,其中三唑类丙环唑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23mg/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百菌清和嘧菌酯的毒力也较高,EC50均低于1.0mg/L;多菌灵和异菌脲对黄瓜枯萎病的毒力分别为1.105和1.181mg/L,仍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250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咪鲜胺EC、250 g/L嘧菌酯SC和250 g/L丙环唑EC 7种杀菌剂对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有效成分浓度为0.80μg/m L时,供试药剂对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咪鲜胺EC的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效果。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59.64%、57.22%、46.40%、36.54%、19.27%和2.62%。  相似文献   

14.
采用PDA培养基和PD培养基,对樱桃番茄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认其致病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6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的室内毒力和EC_(50)。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樱桃番茄多主棒孢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0.24 mg/L;氟菌.肟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4.18 mg/L和5.46 mg/L;春雷霉素抑制效果居中,EC_(50)为29.01mg/L;嘧菌酯和多菌灵的EC_(50)分别为161.35 mg/L和649.05 mg/L,其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好的药剂,用43%戊唑醇SC 4 000倍液、25%咪鲜胺EC 500倍液、70%戊唑·嘧菌酯WG 5 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400倍液进行了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在炭疽病零星发生时喷第1次药,7 d后喷第2次药,2次药后14 d,43%戊唑醇SC 4 000倍液、25%咪鲜胺EC 500倍液和70%戊唑·嘧菌酯WG 5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64%、87.38%和79.94%,试验浓度下对辣椒安全,可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杧果炭疽菌复合种对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对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的杧果炭疽菌的EC_(50),比较其敏感性的差异。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对供试136个菌株的EC_(50)范围分别为0.001 4~0.364 0 mg/L和0.000 1~0.031 7 mg/L,平均值分别为(0.051 2±0.003 8)mg/L和(0.004 5±0.000 5)mg/L,其敏感性频率不符合正态分布。吡唑醚菌酯对广东杧果炭疽菌的平均EC_(50)与对云南杧果炭疽菌的平均EC_(50)存在显著差异。对广东菌株的平均EC_(50)最高,为0.069 4 mg/L,对云南菌株的平均EC_(50)最低,为0.034 7 mg/L。除海南种群外,咪鲜胺对不同地区菌株间的平均EC_(50)无显著差异。对海南菌株的平均EC_(50)最高,为0.007 5 mg/L,对福建菌株的EC_(50)最低,为0.002 6 mg/L。供试的13种杧果炭疽菌中,吡唑醚菌酯对Colletotrichum scovillei的平均EC_(50)最低(0.012 4 mg/L),对C. musae的平均EC_(50)最高(0.081 8 mg/L);咪鲜胺对C. asianum的平均EC_(50)最低(0.002 0 mg/L),对C. cordylinicola的平均EC_(50)最高(0.029 6 mg/L)。我国杧果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与咪鲜胺均较为敏感,且不同种、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室内对胡椒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在4~38℃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光照黑暗各12 h的交替处理中菌丝生长最快;最适pH为6;最适氮源和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膏。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胡椒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佳,EC_(50)仅为0.079 6 mg/kg;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其EC_(50)分别为4.501 6 mg/L和8.542 5 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枇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炭疽病是枇杷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枇杷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引起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防治困难.[方法]为明确江西省宜春市枇杷炭疽病的病原种类,获得有效的防治药剂,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江西宜春上高县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所选的6种药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申嗦霉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4 mg/L,其次为30%苯甲·嘧菌酯、50%咪鲜胺锰盐、400 g/L氟硅唑,其EC50分别为0.020,0.021,0.026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枇杷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及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烟草灰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氟啶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及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同时通过离体叶片评价这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氟啶胺和咪鲜胺对菌丝生长活性抑制最强,有效抑制中浓度ECjs50平均值分别为0.02、0.03 mg/L,苯醚甲环唑次之,代森锰锌最弱,EC_(js50)平均值分别为0.39、7.86 mg/L;氟啶胺对孢子萌发活性抑制最强,代森锰锌次之,有效抑制中浓度EC_(mf50)平均值分别为0.06、0.16 mg/L,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最弱,ECmf50平均值均大于25.00 mg/L。离体试验表明,氟啶胺对烟草灰霉病保护作用最强,浓度为50 mg/L时,防治效果为100.00%,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次之,防治效果分别为88.62%和76.46%,代森锰锌最弱,浓度为1 000 mg/L时防治效果仅为75.81%;氟啶胺对烟草灰霉病治疗作用最强,浓度为100 mg/L时的防治效果为85.75%,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次之,浓度为200 mg/L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47%和76.48%,代森锰锌最弱,浓度为1 000 mg/L时防治效果为70.24%。表明氟啶胺和咪鲜胺更适合烟草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为控制辣椒炭疽病发生为害,筛选出防治效果好的药剂,采用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70%苯醚·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粉剂3 000倍液、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进行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在辣椒结果初期第1次施药预防,炭疽病发病初期第2次施药防治,间隔7d第3次施药.第3次药后10d调查,30%溴菌·咪鲜胺1 000倍液、2.1%丁子·香芹酚600倍液、43%硅唑·咪鲜胺1 500倍液、70%苯醚·咪鲜胺4 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5%、82.03%、80.70%、78.29%和77.79%,可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