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整治村庄环境、弘扬乡村传统特色文化、发展林业经济、注重乡土树种、创建森林村庄,从科学绿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角度,剖析了萧县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设计和栽植管护等方面提出乡村绿化提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2020年唐山市开平区越河镇南部示范区村庄景观绿化为例,论述了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庄景观绿化设计思路和主要技术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实践。按照村庄部位的不同设计了7类景观节点,科学配置园林树种,制定相应的栽植、养护技术标准,打造绿色美丽乡村示范区,对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景观绿化提升和新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对山东省16个地市35个村庄调研访谈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土地要素推进方式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是否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与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呈正相关,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是否进行土地资源整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越高、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均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规模化经营每提高一个层次,其乡村振兴发展程度相应提升0.494;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程度较未进行村庄布局调整的村庄高0.280,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之后村庄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提升0.276。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活力。本文根据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首先对乡村振兴的发展重点和路径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研究为例,探索并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具体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国家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省提出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朝阳市印发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绿色村庄创建专项行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施国家三北造林项目及辽西北生态造林示范项目,朝阳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39.5%,使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地区得到保护和监管。其中生态绿化荒山造林的生态绿化是一个重要环节,提供优良树种对于增加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群落稳定性、推动山区的绿化美化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从农户认知视角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能够推动这一战略更加有效地落地和实施。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5个村庄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自身利益的方面认知程度较高,农户的人口学差异对乡村振兴战略感知的差别较小,影响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认知的因素作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乡村生活保障、乡村治理效果、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蔡茜  朱慧茹 《乡村科技》2020,(6):112-116,126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进入新时期,乡村振兴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新时代,村庄规划面临从单一目标到综合目标、从蓝图式规划到实施型规划、从技术型规划到社会型规划转型的新要求。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应落实的5个方面:建立空间管制体系、激活内生产业动力、延续本土历史文化、营造乡村特色风貌以及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使得村庄规划打破传统的空间规划,从重视地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和自我认同发展等方面引导村庄的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研究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县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然而,当前首都乡村振兴普遍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各类型村庄产业发展面临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困境。通过对北京市 13个涉农区 48个乡镇 116个村的 1 272个农户的调查,具体分析了首都乡村三无村、拆迁村、倒挂村、空心村和传统村五类村庄产业振兴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五类村庄,围绕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分类推进首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环境多样,其村庄更是具有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的异质性,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很难"一刀切",必须分类推进.大都市农业区的农业农村特征不同于一般农业区,本研究以典型的大都市农业区上海金山区为例,基于覆盖所有行政村的问卷调查,以产业发展为标准,构建乡村类型分类矩阵,划分乡村类型,并结合不同类型村庄自身发展特色,识别共性和个性需求,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结果表明,上海市金山区乡村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第一产业较强与第二、三产业较弱型(Ⅰ类),一、二、三产业均较强型(Ⅱ类),一、二、三产业均较弱型(Ⅲ类),第一产业较弱与第二、三产业较强型(Ⅳ类).Ⅰ类村庄乡村振兴路径主要从提升农业产业能级、强化实用人才支撑、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Ⅱ类村庄则从加速农产品产销对接、持续引进复合型人才、创新融合发展用地机制等方面实施;Ⅲ类村庄和Ⅳ类村庄分别从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实施.本研究为全国其他农业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森林碳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动力,然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则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指数,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绩效进行评价;建立岭回归模型,重点分析森林碳汇对乡村振兴绩效的影响程度,进一步进行关于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指数的灰色聚类决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建设成果分布不均,地域间差别较大,广大西部地区依然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森林碳汇对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指数有显著影响,同时要发挥道路建设的拉动作用,农村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要遵循绿色、低碳准则;乡村振兴绩效评价等级为“差”的省份占比为43%,我国乡村振兴的任务还很艰巨。据此提出,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支持西部省份重点发展森林碳汇项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村庄绿化覆盖率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一个主要指标。当前针对村庄绿化覆盖率调查的技术方法研究少,本文结合广西村庄绿化状况调查项目,以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为例,首次提出以村庄现有建筑物体为边界的村屯内部及其外围100m为调查范围,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面向对象的分割分类方法,快速提取调查范围内村庄绿化信息,提取精度达94.0%,Kappa系数为0.86。结果表明: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割、分类方法的村庄绿化调查精度能够满足林业部门对于快速、准确调查村庄绿化状况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乡村振兴不仅是村庄的振兴,更是县域的全面振兴,探索构建适用于县域尺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以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方法/过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构建了25个县域乡村振兴发展评价指标,基于福建省2015—2019年75个涉农县(市/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福建省各县域的乡村振兴实施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上全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指数依然不高,各个方面的协调推进程度还有待提升。据此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定期进行实施水平评价、重视生态环境治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求,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森林河南和山青水秀汝南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脱贫攻坚、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汝南县以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汝南,助力中原森林城市群建设为目标,依托省级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围绕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规划了生态廊道、城郊绿化、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四大建设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8.6个百分点,达到30%。  相似文献   

15.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及村庄发展状况,科学划分乡村类型,是编制村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村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3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状况评价模型,系统分析村庄土地多功能性和乡村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状况,识别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各类型乡村发展路径,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乡村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目前乡村振兴发展中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乡村发展水平的科学度量问题,从自然地理条件、农业资源、开发建设水平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4个准则层出发,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乡村发展指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对其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已编制镇总规、村庄规划文本定义的规划村等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指导乡村分级分类,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量化依据,辅助政府单位精准施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许多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村庄在治理人居环境、改善医疗卫生状况、开辟农村经济发展新出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产业发展停滞、农村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对广东省惠州市部分乡村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惠州市部分农村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京郊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是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第一批全国传统古村落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的调查发现,当前水峪村在保护传统古村落和村庄治理中面临着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冲突、乡村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掣肘、现行项目管理方式给乡村治理带来挑战等四个方面问题,应该从加强统筹、依法治村、自主保护和社会共治等四个方面推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在保护中振兴、在发展中善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村庄。通过对北京市美丽乡村绿化的研究分析,总结适合本地区乡村绿化的设计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清洁能源利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存在城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项目建用匹配性不强、传统风貌特色不断消失、管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建议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重新审视人居环境治理理念、科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等角度开展工作,进一步改善北京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