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米辣1号辣椒上病毒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采用8%宁南霉素水剂分别配合不同植物诱抗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显示,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6%低聚糖素水剂800倍液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效最高,第1、2、3次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48.53%、61.55%、72.81%,最终增产率为22.25%.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于2019年在福建长汀开展了针对二化螟的性诱与药剂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诱捕二化螟成虫;性诱+药剂组合使用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性诱+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最佳,受害株率较空白对照区降低87.30%,且较单独使用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茶小绿叶蝉的总体防效。防效从高到低的处理方式依次为信息素诱虫板20片/667m~2+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 mL/667m~2信息素诱虫板20片/667m~2+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 mL667m~2信息素诱虫板20/667m~2。处理后21 d,信息素诱虫板+球孢白僵菌的集成配套技术防效仍达84.33%,略高于信息素诱虫板+苦参碱组合,极显著高于单项技术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茶饼病的药剂,以9种杀菌剂和2种植物诱抗剂作为供试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次施药7 d后,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在61.07%~88.46%,均明显高于第1次施药7 d后的防效,其中,百菌清处理防效最高,可达88.46%,其次为矿物油、申嗪霉素、百里香油。2种植物诱抗剂壳寡糖和氨基寡糖素能显著提高多抗霉素与吡唑醚菌酯的药效。此外,茶饼病发生程度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升高到29℃以上时,病情指数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2016—2017年,在江苏如东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采用"种子处理+生态调控+生化控制"技术模式,以性诱剂诱杀、释放赤眼蜂、种植香根草为核心技术,配合科学用药。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赤眼蜂+香根草集成技术,对水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防效均达90%以上,与常规化防无显著差异;各绿色防控处理平均化学农药用药量较农民常规化防对照减少60.7%以上;产量较常规化防对照增加0.6%,天敌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5种杀虫剂防控茶树茶网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杀虫剂对茶树茶网蝽进行防控效果比较试验。供试药剂对茶树茶网蝽均有明显防治效果。药后1d,20%啶虫脒可溶粉剂防治效果较高,防效96.96%;药后3d,3种药剂防效达80%以上;药后7d,5种药剂防效均达90%以上,0.3%苦参碱水剂防效增幅最大,防效达到99.11%;药14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3%苦参碱水剂仍保持较高防效,其他各处理防效减退。  相似文献   

7.
不同诱抗剂防治豌豆白粉病的效果及对防御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种诱抗剂防治豌豆白粉病的效果及其诱导豌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用不同诱抗剂进行诱导处理后第7天,对豌豆白粉病防效为16.25%~52.18%,效果最好的处理为0.1%S-诱抗素,平均防效为52.18%,处理后第10天,防效上升到20.59%~56.43%,效果最好的仍为0.1%S-诱抗素;喷施诱抗剂后增产效果明显,不同处理平均增产幅度在0.77%~12.54%之间;诱导后显著提高了抗性相关防御酶POD活性,其中0.1%S-诱抗素处理POD酶活性最高,但却降低了CAT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广宁红花油茶作为重要的油茶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受到广寄生的严重危害。为阻断广寄生的传播和蔓延,为广寄生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对广寄生开花结实特性与防控药剂开展了研究。对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广寄生开花结实动态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广寄生的花期为7月-12月,果实成熟期为9月-翌年2月,花果期长达7个月以上。通过喷淋法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广寄生及寄主广宁红花油茶生长的影响,以筛选防控广寄生的化学制剂。结果表明:选用的30%胺鲜·乙烯利水剂、5%萘乙酸水剂、50%丁酰肼可溶性粉剂及0.1%S-诱抗素水剂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广宁红花油茶上的广寄生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其中30%胺鲜·乙烯利水剂的防控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药剂,1∶400的处理防效最优,且未对红花油茶产生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对恶性杂草苣荬菜防除效果好的除草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1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苣荬菜的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后30d,辛酰溴苯腈25%乳油株数防效最高为90.0%;其次为2,4-滴丁酯72%乳油和二氯吡啶酸30%水剂,株数防效分别为86.7%和84.4%,鲜重防效分别为94.1%的93.4%;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和苯唑草酮30%悬浮剂的鲜重防效也良好,分别为92.4%和91.7%。结论显示,辛酰溴苯腈25%乳油、二氯吡啶酸30%水剂、2,4-滴丁酯72%乳油、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苯唑草酮30%悬浮剂对苣荬菜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利用植物免疫的原理开发植物免疫诱抗剂成为植物保护研究的全新领域。本文阐述了植物免疫诱抗剂的作用机理,总结了植物免疫激发子的主要种类(蛋白类、寡糖类、脂类激发子等)及其鉴定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并对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与常规防治相比较,在小麦全生育期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仅采用农业防治、灯诱、黄板诱杀、释放天敌、生物菌剂、免疫诱抗剂等方法来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对小麦白粉病、纹枯病总体防治效果明显较好,对小麦麦蜘蛛、蚜虫防效无显著差异,对一代黏虫药后7 d、14 d防效为77.45%、82.29%,虽低于常规防治处理93.81%、88.69%的防效,但持效性好;小麦出苗率显著增加,促进生长发育效果明显,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3.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 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 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 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 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 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 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 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 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0.3%乳油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缓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烯啶虫胺10%水剂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而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10%烯啶虫胺水剂对枸杞蚜虫的抑制作用与防效,以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并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测得烯啶虫胺对枸杞蚜虫的LC_(50)为42.8382 mg/L。田间防效在药后7 d内持续上升,第1天除10%烯啶虫胺水剂50 mg/L以外的药剂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至第7天,10%烯啶虫胺水剂50 mg/L处理防效为94.18%,66.67 mg/L处理防效为95.42%,100.00 mg/L处理防效最高,为98.72%,已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42.90 mg/L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应用效果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11~2012年连续在陕西、山东和海南等22个省(直辖市)40多个基点开展的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田间应用试验示范以及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具有显著的防控农作物病害、促进农作物增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分析了氨基寡糖素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盆栽喷雾法和田间茎叶喷雾法,研究草甘膦的复配应用技术。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草甘膦与麦草畏配比为(0.5~512)∶1对旱稗和空心莲子草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草甘膦与2甲4氯配比为(2.85~5.24)∶1对旱稗和藜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草甘膦与草铵膦配比为(0.90~10.32)∶1对旱稗表现为相加作用,对藜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药后30 d,35%麦草·草甘膦水剂在1 200~1 500 g/hm2剂量下,总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3.16%~97.96%和95.24%~99.42%;36%2甲·草甘膦水剂在1 296~2 592 g/hm2剂量下,对总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1.09%~94.77%和90.04%~95.07%;36%草甘膦·草铵膦水剂在1 404~2 808 g/hm2剂量下,总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2.30%~97.66%和93.08%~97.65%。3个复配剂均能有效防除非耕地杂草,持效期达30 d以上。草甘膦与除草剂复配具有较好的配伍性,与麦草畏、2甲4氯或草铵膦复配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室内复配筛选结果与田间药效结果一致。3个复配剂与单剂相比,既增加了药效又提高了速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对压砂地甜瓜上蚜虫的防效,发现新型生物源杀虫剂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处理后1~7 d的防效为96.34%~99.36%,0.5%苦参碱水剂同期防效为93.36%~99.79%。这两种生物农药的总体防效略高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5.91%~96.49%),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96.49%~99.58%)相当。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均对甜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生物食诱剂对麦田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于2018年,在河北沧县开展了应用生物食诱剂监测并防控小麦田越冬代棉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食诱剂搭配方盒诱捕器可较好地监测麦田棉铃虫发生动态。在5月中旬出现棉铃虫越冬代诱蛾高峰,与历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通过在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始盛期条带洒施生物食诱剂与90%灭多威可溶粉剂5 g/L混合药液,处理后12 d对1代棉铃虫幼虫的防效可达60.73%,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在辽宁省顺城区和吉林省抚松县分别开展生物食诱剂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88%棉铃虫利它素食诱剂对黏虫、豆卷叶螟、棉铃虫、大豆食心虫成虫均表现了明显的诱集效果。在辽宁省抚顺市和吉林省抚松市,食诱剂药液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L混合经条带施药后10 d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62.95%和69.09%,药后20 d的防效分别为77.88%和80.80%,药后20 d防效高于药后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