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栽培模式,进行了金凯2号玉米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66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4 044.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陇薯10号是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庄浪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20年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38 408.08 kg/hm~2;栽培密度为52 5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为35 696.85 kg/hm~2;陇薯10号在庄浪县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在庄浪县进行了马铃薯陇薯7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密度为60 000株/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36 924 kg/hm~2,在生产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庄浪县通化镇高崖韩村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82500株/hm~2、株距28 cm产量最高,为12 777 kg/hm~2。本次试验玉米灌浆期降水较少,气温偏高,试验的代表性不强,建议下年继续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更好发掘玉米品种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丰乐303的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丰乐303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达到57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63 000株/hm~2时产量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空杆率、倒伏率和倒折率逐渐增大,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逐渐加重;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米抗逆性增强,病害减轻。[结论]丰乐303的最佳栽培密度为57 000株/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品种110 cm大垄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索出适合于肇东市玉米大垄双行栽培的主栽玉米品种的合理密度,进行了玉米110 cm大垄园区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华101种植密度为63 750株/hm~2和飞天358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这2个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商品薯率和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都最高,分别为30 236.4kg/hm~2、85.56%,其次是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7 500穴/hm~2和通用模式下密度52 500穴/hm~2、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高,产量分别为24 978.45kg/hm~2、23 629.95kg/hm~2、22 796.55 kg/hm~2,商品薯率分别为18.65%、76%、71.26%。  相似文献   

8.
在庄浪县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模式,进行了粮饲兼用玉米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为5.25万~6万株/hm~2时,综合产值最高,可在庄浪县山地梯田及相同生态区域推广,高于或低于5.25万~6万株/hm~2时,综合产值下降。  相似文献   

9.
试验于2013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均表现为4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90 000株/hm~2处理,而秃尖表现为9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45 000株/hm~2处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郑单958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804.85 kg/hm~2,先玉335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808.91 kg/hm~2,通科8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009.90 kg/hm~2,金山27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796.91 kg/hm~2。行粒数与穗长间相关系数最大,r=0.93,秃尖与出籽率间存在负相关,r=-0.51。  相似文献   

10.
在旱地梯田全膜覆盖种植条件下,对8个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情况下,密度为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时,参试品种农艺性状好,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11 998.7 kg/hm~2、11 364.9 kg/hm~2,因此可在庄浪县旱地梯田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玉米杂交种丹玉336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75 000株/hm~2的化控处理产量最高,达13 736.6 kg/hm~2,高于60 000株/hm~2条件下的常规种植产量;在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密度下同密度水平内比较,化控和常规种植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75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38.5%的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没有倒伏;在90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84.6%的严重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倒伏在35.8%,相比之下减少48.8%,说明在中高密条件下,化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和重心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株型、改善茎秆质量性状、增强抗倒伏能力,从而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实现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2.
以德利农318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密度对德利农318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德利农318玉米籽粒产量先降低后上升,最大值密度为82 500株/hm~2;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数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密度为90 000株/hm~2,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最大值均出现在密度为60 000株/hm~2。因此,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德利农318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3.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丰玉8号、半紧凑型百农5号和平展型临奥1号为材料,每个品种分别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共3个密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株型品种在不同密度处理下产量形成的源、库特征,为湘西北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源和库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过高时,收获指数和粒叶比下降,流变得不够通畅。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要协调好源、库、流之间的关系,紧凑型丰玉8号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半紧凑型百农5号最适密度为54 750株/hm~2,平展型临奥1号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进行了马铃薯新品种庄薯4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5.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 2748.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两年分别在聊城市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 12个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通过相关数据采集,分析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表明,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0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掌握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的种植密度,连续2年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开展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试验,探索玉米旱地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密度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侧播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53 469.2~88 208.5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70 838.9株/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栽培密度和海拔高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利川烟区烤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1 000~1 100 m最适施氮量为97.5 kg/hm~2,栽培密度为15 150~16 650株/hm~2;海拔1 100~1 200 m,施氮量为97.5 kg/hm~2时栽培密度15 150株/hm~2,施氮量为112.5 kg/hm~2时栽培密度16 650株/hm~2;海拔1 200~1 300 m最适施氮量为97.5 kg/hm~2,栽培密度为16 650株/hm~2。氮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密度,两者交互效应较小。海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排在施氮量和密度之后,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施氮量与密度最大。总之,利川烟区在海拔1 000~1 300 m条件下,合适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分别为97.5 kg/hm~2和15 150~16 650株/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江淮地区,栽培密度对黑糯玉米秋季田间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由45 000株/hm~2提高到75 000株/hm~2,果穗籽粒颜色由白色转为黑色的速率变慢,籽粒完全转为黑色所需时间约相差2 d;株高、穗位表现为先逐步提高后趋于稳定;单果穗的重量在授粉后18~30 d内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单果穗重量的峰值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在时间上向后推移;鲜果穗产量随栽培密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以60 000株/hm~2的栽培密度产量最高;鲜果穗的感官品质在栽培密度达到67 500株/hm~2后,品质变差,综合品尝总分随栽培密度的提高先略有提高,后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新品种郧单23为供试品种,研究5个种植密度3.75万株/hm~2(D1)、4.50万株/hm~2(D2)、5.25万株/hm~2(D3)、6.00万株/hm~2(D4)、6.75万株/hm~2(D5)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得到最佳种植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创建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D1~D5密度区间、D3(5.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2 720.37 kg/hm~2。  相似文献   

20.
在盐池县干旱半干旱、中低肥力条件下对30 000、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株/hm~26个马铃薯栽培密度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水平与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种植密度30 000株/hm~2,无论是农艺性状、生物产量,还是经济效益,均好于其他处理。在当地生产条件下,初步认为马铃薯栽培密度以30 000~37 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