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计划的对小麦赤霉病冬季菌源采集、室内培养,并能过手机APP登录小麦赤霉病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输入初始菌源量、当地小麦抽穗日期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7天发出预警信息。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移动互联、数据库技术与赤霉病预警结合,应用网络平台,结合公共气象信息,开发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小麦赤霉病预警系统。系统可根据各地播种期、品种类型等模拟各地小麦生育期、预报小麦扬花期,继而综合国内外资料,引入较为成熟的赤霉病预警模型,根据实时气象数据自动分析汇总,模拟预警赤霉病的病穗率,充分发挥了智能手机实时高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随时随地向用户提供最新的赤霉病预警信息,为小麦赤霉病的预警及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凤台县地处沿淮,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2017年,凤台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发布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20.98%,试验田小麦品种烟农19实际发生赤霉病病穗率为29.20%,预测准确度为100%。建议加快该系统在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区县推广使用,以加快安徽省现代化测报工具的推广使用进度,提高测报工作效率,减轻基层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4.
2022-2023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进行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以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为指导,通过田间药剂复配试验,确定最佳的喷施次数、药剂组合和药剂量,以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麦甜900ml、麦甜伴侣600ml的药剂组合经过二次施药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与用量,病情指数防效为85.12%。  相似文献   

5.
论江苏东部麦区赤霉病流行成因与监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明 《农学学报》2015,5(5):33-38
21世纪以来江苏东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笔者分析了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简要回顾了江苏东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抗药性等方面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抗性监测和病情预警、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推进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小麦赤霉病的监控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南方地区汛期提早、雨水偏多,华北、黄淮北部、西北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大了赤霉病、穗期蚜虫等小麦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小麦穗期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大发生。针对当前小麦病虫重发的严峻形势,农业部立足抗灾夺丰收,组织开展"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控措施,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障夏粮丰收。--加强监测预警。今年初,组织全国362个小麦病虫测报区域站,系统监测病菌、害虫数量及发育进  相似文献   

7.
以1991~2015年近25年贵池区小麦赤霉病最终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选取3月各旬平均温度、降水量、雨日数及3月底4月初稻桩带菌率为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级别中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3月上旬降水量、3月中旬降水量、3月底至4月初稻桩枝带菌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今后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监测预警窗口,同时该中期预测模型预测基本正确率达88.00%以上,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历史平均吻合度达71.32%,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陇南徽成盆地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当前继条锈病后严重制约陇南徽成盆地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同时也是影响小麦食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基于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陇南徽成盆地的发生特点及现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应急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预防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危害,选取巢湖市2003—2019年平均相对湿度、雨湿日光系数(雨日×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与日照时数作为预测因子,运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对2011年秸秆还田前后小麦赤霉病流行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对2020—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匹配度较高,准确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可于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前50 ~ 60 d(小麦返青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长期预测。基于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方法提高了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预测的准确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小麦赤霉病控制技术,特在‘扬麦20’‘扬麦15’上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田的小麦赤霉病在自然情况下属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是中抗赤霉病还是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均是麦甜组合和乐麦宝两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能明显提高小麦实际产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田间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高、品种不抗病、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抗性上升、阴雨天气多等原因,2014年泰州市姜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初期便呈现中等偏重发生趋势,且表现出通南地区发生趋势重于里下河地区、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不一、生育期早的显症时间早等特点。通过强化无病良种供应、监测预警和防控、惠农政策落实、统防统治等途径,最终使全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显著降低,并筛选出对赤霉毒素防控效果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传统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效率低等诸多缺点,建立一种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快速检测的方法尤为重要。[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基因型F167Y的β2微管蛋白基因为靶标,经过人工错配,设计并筛选LAMP特异引物,对检测体系各组分浓度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验证该检测技术的可靠性。[结果]建立了一种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快速、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能特异性鉴定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证实了该检测技术在生产中可靠、稳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该检测方法是LAMP技术在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监测中的首次应用,可用于抗药性群体的动态监测与抗性风险评估,为小麦赤霉病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粮食仓库监测与预警系统存在的监测信息不足、预警不及时以及缺乏远程监测与管理问题,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粮食仓库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以Zig Bee芯片CC2530作为核心处理器实现仓库环境温湿度、粮食内部温湿度等数据信息的采集,利用火焰传感器R2868作为仓库明火探测器,应用多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作为粮仓的粮位检测元件并采用"竖直—等间距—平行"安装方式实现粮仓储量的实时监测;同时,系统通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技术的应用和远程监测软件的设计,实现粮食仓库数据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测与预警报警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远程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的丢包率小于5%;系统对明火的报警响应时间为1.8 s;远程监测软件满足设计要求,能够有效地实现粮食仓库的远程监测与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2014—2015年在和县进行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及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选6号、苏麦9号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病性,而扬麦15的抗病性较差;戊唑醇和多菌灵混配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和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好的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在扬花初期喷施,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其他药剂可作为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植保无人机和助剂是否可提高农药对赤霉病防控效果, 以及为大田防控小麦赤霉病筛选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助剂可显著提高各农药对小麦赤霉病的控制作用;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效果优于担架式喷雾器和人工喷雾等传统方式;农药添加助剂并使用无人机喷药组合下, 小麦赤霉病发病最低。因此, 利用植保无人机防控小麦赤霉病是可行的, 这为大面积推广无人机防控小麦赤霉病提供试验支撑。小麦扬花初期防治1次, 在黄熟期前的调查结果表明, 供试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明在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 仅防治1次的效果差异不大, 需增加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发病期探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探讨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时期,2016年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小麦品种均在4月22日接种时发病率最高;其次为4月25日接种的小麦;4月30日及以后接种的基本上不再发病。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在4月中下旬对小麦进行赤霉病病情监控,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已是项城市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一种常发性病害,给项城市的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威胁,为研究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及使用量,笔者于2016年4—5月进行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试验研究,供参考。一、试验条件(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作物:小麦;品种:周麦27。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侧重于2016年南京市小麦赤霉病防控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推进措施,对全市赤霉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今后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2016年南京市赤霉病防控效果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3点:一是提前谋划,抓好监测预警;二是强化协调,发挥政府扶持政策的杠杆作用;三是狠抓落实,下沉一线做好技术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了4种药剂6种处理,在小麦齐穗后开展1-2次赤霉病预防田间药效试验,分析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