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北方寒地露地蔬菜从种植条件、机械作业要求及装备配置提出了技术模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垦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下辖9个分局,104个农牧场。经过近60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粮食商品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率居国内领先的重要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现有耕地面积233.3万多公顷,粮食生  相似文献   

3.
韩会灵 《农业工程》2016,6(2):41-42
在北方的农作物中,玉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对农业的进一步研究,覆膜在玉米栽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从覆膜在玉米栽培应用中的优势展开论述,然后分析了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冬季和春季,温室蔬菜由于光线弱、照明时间短、温度低和缺乏二氧化碳,因此植物根生长相对较弱,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因此北方温室蔬菜种植成功的关键是环境、温度、湿、光强度和气体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杨富江  牛爽 《农业工程》2013,3(5):32-33
结合几年来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机在大规模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选地与整地、地膜的选择、机具调整及地膜铺设、施肥深度和揭膜时期5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前锋农场处于水稻栽培的寒冷地区,水稻成熟晚而下雪早,水稻的安全收获一直是困扰农场和农户的大问题。尤其近几年秋季枯霜较晚,水稻秸秆和籽粒脱水较慢,给水稻的机械直收造成一定困难,适宜收获期短,大面积成熟的水稻不能及时收回,对水稻收获和黑色越冬及来年生产准备造成很大压力。自2007年,前锋农场开始尝试采取水稻分段收获方式,对加快水稻收获进度,提高稻谷品质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蛇莓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绿化效果、不同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等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总结出蛇莓在北方寒地抚顺地区栽植的最佳技术方案,为蛇莓在抚顺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寒地葡萄栽培的关键环节是防寒越冬,埋土防寒越冬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埋土防寒越冬法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寒地葡萄栽培的发展。提出了一项非埋土防寒越冬技术,并对该防寒设施进行了冬季实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技术能满足寒地葡萄越冬的温度要求,且防寒设施的安装与撤除操作简单、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北方寒地土壤风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楠  翟瑞常  张伟 《农机化研究》2007,(6):141-142,145
安达牧场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寒地干旱地区,春季风大,极易发生土壤风蚀现象.为此,在该地区实施不同耕作方式进行土壤风蚀试验.结果表明:免耕30%覆盖、深松覆盖和耙茬处理均比传统翻耕减少风蚀量.其中,免耕覆盖方式防风蚀效果最好,比传统耕作减少风蚀量81.1%.  相似文献   

10.
寒地水稻种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知识库为基础,以所选规则为条件,以特定推理方法为前提,方便用户及时准确地查阅水稻种植管理相关技术知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结合了数据库技术、.NET框架技术、网络技术、寒地水稻种植高产技术和CBR推理技术,系统界面友好,灵活易用,能更加直观地指导用户对水稻生产种植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寒地水稻种植管理水平。系统技术的侧重点包括知识库的建立、系统的架构与设计、系统的综合集成等。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高档切花的种植成本和控制花卉出花期,本文根据高档花卉种球的生理特性,将冷库装备应用于海宁市高档花卉生产过程,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冷库装备能实现种球的多次重复利用和根据需要控制出花期,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对北方寒区农田土壤热性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生物炭对土壤热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以施加不同生物炭的北方寒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土壤含水率水平分别为0%、8%、16%、24%、32%、40%,利用ISOMET2114型热性能分析仪,测定土壤在15~-15℃温度范围内导热率、热扩散率和体积热容量的变异特征,探究生物炭调控作用下土壤热特性参数对水热环境的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冻结与非冻结状态下,随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导热率、体积热容量和热扩散率均表现出增大趋势,在3℃条件下,生物炭含量为0 t/hm2、含水率为24%和32%时,土壤导热率相对于含水率为16%时分别增加0. 141 4、0. 580 5 W/(m·K)。随生物炭含量增加,土壤导热率和热扩散率呈降低趋势,体积热容量在非冻结情况下呈降低趋势,在冻结情况下则呈增大趋势,在-3℃条件下,含水率为32%、生物炭含量为4 t/hm2和6 t/hm2时,土壤体积热容量相对于0 t/hm2水平分别增加0. 16、0. 20 J/(cm3·K)。土壤导热率与含水率呈对数函数关系,土壤体积热容量与含水率呈线性函数关系,土壤热扩散率与含水率呈二次函数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准确描述北方寒区农田土壤热性能和生物炭改良土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方冬季密闭畜禽舍普遍存在的舍内湿度大、传统除湿方法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翅片管换热器为核心部件的自然冷凝式节能除湿系统,利用北方冬季寒冷的舍外自然条件使制冷剂充分制冷后循环引入翅片管换热器中,依据冷凝原理实现舍内高湿气体冷凝析湿。该除湿系统实现舍内空气内循环除湿,减少直接或间接通风除湿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利用湿空气理论计算除湿速率,通过在密闭试验舱进行试验测试来验证换热除湿系统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翅片管换热器有效换热面积、舱内空气和制冷剂初始温差、风机风速和制冷液流量对除湿速率和舱内降温有着正向影响。风速为1m/s、平均初始温差约为33℃情况下,在约为36m3的试验舱内平均降温为4.67℃,平均除湿速率约为2.69kg/h。在有效换热面积为18m2的换热器除湿试验中,空气与制冷剂的质量流率比为0.31、0.63和0.95时,能效比分别为5.63、12.25和11.03,表明换热器存在热交换能力的上限,能效比不能随风机风速增大而持续增加,可为除湿系统的节能调控提供参考。该系统充分利用了东北寒区冬季舍外自然低温,除湿和节能效果明显,可为解决北方冬季畜禽舍除湿和节能之间矛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灌区渠道防渗工程模式和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黑龙江省19个大型灌区渠道防渗工程现状分析,规划了适合寒区特点的防渗方案,并使重点方案在试验区进行2年对比试验,同时对各试验方案的优越性进行了模糊判定,提出了适合寒区气候特点并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级渠道防渗工程的优化模式干、支渠素土膜料的模式为最佳,其次为边坡混凝土膜料、底素土膜料分区护砌模式;斗、农渠混凝土U形槽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寒地黑土区玉米高效调亏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筒测试验,研究了玉米最佳的水分调亏阶段以及各调亏阶段亏水程度的最佳上、下限阈值。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期,苗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最小。苗期、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程度分别为50%FC~60%FC、65%FC~75%FC和65%FC~75%FC的灌溉处理是最佳调亏灌溉方案,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比正常灌溉处理提高了8%、12.6%。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目前北方寒地玉米干燥加工中存在的干燥效率低、设备能耗大和干制品品质差等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多级顺流式谷物干燥试验台,对北方寒地玉米多级顺流干燥特性和干燥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探讨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干燥时间对设备单位能耗和干后玉米品质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多目标综合优化,确定了干燥工艺的最优参数:热风温度103℃、热风风速1.5m/s、干燥时间100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设备单位能耗及玉米干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达到了玉米保质干燥的目的。该研究旨在为北方寒地玉米干燥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川西北丘陵春夏旱区二熟制水稻节水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研究与实践基础上,针对川西北丘陵春夏旱区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现状和稻田耕作制度,对该区二熟制杂交水稻生产环节中的节水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普及旱育秧、调整栽插期、适度精细耕整、田面覆盖、合理中耕和减少晒田期水资源浪费等栽培途径的节水意义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川北山区坡耕地侵蚀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了解耕作侵蚀对坡耕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采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川北山区坡耕地土壤再分配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该区土壤137Cs有效背景值比较,短坡耕地上坡部位(坡顶、坡肩)土壤中137Cs含量降低了76.91%,而下坡部位(坡脚、坡趾)增加了24.02%;坡耕地上坡部位发生土壤损失,耕作侵蚀平均速率为63.22 t/(hm2·a),占土壤总侵蚀的94.61%,耕作导致下坡土壤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23.94 t/(hm2·a)。上坡土壤中大于2 000μm、250~2 000μm和53~250μm的团聚体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下坡,而小于53μm的团聚体所占比例则相反;土壤及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与储量下坡显著高于上坡。土壤和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与137Cs面积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侵蚀引起土壤再分配造成上坡有机碳含量贫瘠,而下坡相对富集。因此,川北山区坡耕地施肥管理应关注土壤质量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芽种在运输、播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以寒地水稻品种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对其芽种进行静压力学试验分析。同时,对7种19.07%~37.13%不同含水率的芽种,以一定速率加载,在平放、侧放和竖放形式下压缩,研究含水率对芽种压缩破损力、破损应力、弹性模量与破坏能各物理机械性质分布规律,建立了各种物理机械特性与含水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同一含水率下,平放压缩破损力最大,侧放压缩时次之,竖放压缩时最小。静压力学性质试验分析结果为机械式精量播种机的播种装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SPI和SPEI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对气候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且借助Mann-Kendall检验分析陕北吴起县195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并与研究区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明确陕北吴起县气候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57—2014年吴起县降水年际差异明显且季节变化趋势不同,平均以11.17 mm/(10 a)的幅度减少;四季气温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年均气温以0.01℃/(10 a)的幅度升高。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均具突变现象,突变开始年份分别为1972年前后及1991年。2两指数均能较准确反映陕北吴起县气候特征,1957—2014年间吴起县干湿年交替出现,主要湿润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干旱年和湿润年的年份相当,均远少于正常年份,但吴起县仍处于变干旱的趋势中,且干旱程度加重。3研究区6—10月份各坡向坡面0~1 m深度土壤含水率与月尺度的两指数均有很高的相关性,存在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