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夜间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的调节与补光方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光质夜间延时补光对不同生长阶段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制定黄瓜育苗夜间延时补光模式,对LED夜间延时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选取"津春四号"黄瓜为试材,以下胚轴长、子叶面积、茎粗、叶面积、节长、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壮苗指数为指标,研究使用红光(R,630 nm)和红蓝混合光(RB,630 nm∶660 nm=8∶2)两种LED光源夜间延时补光4 h对不同生长阶段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利用Logistic曲线对叶面积增长速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子叶期红光延时补光幼苗子叶面积和茎粗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1.60%和19.55%;一叶期红光延时补光幼苗叶面积和茎粗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11%和14.72%;成苗期红蓝光延时补光幼苗叶面积、茎粗、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92%、17.75%、45.45%、21.92%、200.00%。利用红光夜间延时补光能够促进前期(子叶期和一叶期)黄瓜幼苗的生长,红蓝混合光夜间延时补光可促进后期(二叶期至成苗期)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沼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章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分别以5%,10%,25%,50%和100%沼液浸种。玉米种子浸种24 h后分别进行催芽及播种试验,调查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沼液浸种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萌发及幼苗生长。沼液浸种处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除100%沼液浸种外,5%沼液浸种芽长、茎粗、根长最大,分别是对照的2.55倍,1.55倍,2.87倍。沼液浸种提高了幼苗二叶期至四叶期叶绿素含量,其中50%沼液浸种叶绿素含量最高且降幅最低,其次是25%。沼液浸种对二叶期和三叶期玉米株高影响较大,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0%沼液浸种株高最大。综合分析,5%~50%沼液浸种玉米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绿旱639”为研究对象,在水稻的种期(T1)、芽期(T2)和苗期(T3)分别进行远红光辐照,并设置对照组(CK)。通过测算水稻幼苗的生理指标、生长特性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了阶段辐照下远红光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种期进行辐照水稻幼苗的叶面积比芽期和苗期分别增加了15.82%和20.46%。芽期进行辐照水稻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比种期和苗期分别增加了23.10%和37.01%,根长、根冠比、净同化速率等指标的增长幅度均大于种期和苗期辐照。苗期进行辐照水稻幼苗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种期和芽期辐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6.60%和23.07%。综上,在水稻幼苗的芽期进行远红光辐照,可以有效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在水稻幼苗的苗期进行远红光辐照,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从光学农业角度为提高水稻以及其他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韬 《农业工程》2021,11(6):131-136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选用35%咯菌腈·精甲霜、31.9%戊唑·吡虫啉、12%吡唑·灭菌唑和12%噻·咯菌腈·苯醚4种种子包衣剂,以清水为对照,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变化特征。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但是降低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提高了种子贮藏物质的转运量和转运速率。田间试验表明,包衣剂处理的小麦幼苗根系健壮,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优于对照,幼苗质量较好,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叶色浓绿,光合特性较好。整体来看,12%噻·咯菌腈·苯醚悬浮种衣剂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探索高压脉冲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优化电场作用参数,在提高杂粮品质及产量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的场强、时间和脉冲个数对晋杂D104高粱品种的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了高粱种子萌发期间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以及种子活力指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运用综合平衡法对各个生理指标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获得高压脉冲电场促进高粱种子萌发的优化工作参数,分析数据并探讨变化机制,选取最佳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套带搅拌器的小型超声波处理种子装置,以优良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系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芽和根的生长;频率为25kHz,处理时间为20min的效果较好.2010年,两户稻农对龙阳16进行小范围对比区试,种子经过超声波处理的秧苗整齐,根系发达,分别比参照组增产6.67%和8.54%.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光电多功能种子处理机,对水稻种子进行光电处理;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形维数、水稻生长期和产量等;并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拍摄示踪原子在水稻体内的分布,得出了适宜的光电作用有益于种子的发芽、生长和提高产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性能,利用冷等离子体处理机分别以空气、氦气为真空室环境介质,以60、70、80、90和100W的处理功率对浙优023、秀水134和浙优6326 3种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并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在60 ~100W的处理功率范围内,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以空气、氦气为处理介质3种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可提高1.75% ~13.5%、1.0%~8.75%;以空气为处理介质,浙优023、秀水134、浙优6326水稻种子的较佳冷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分别为90、100和80 W;以氦气为处理介质,秀水134、浙优6326水稻种子的较佳处理功率为60 W,但浙优023水稻种子不宜以氦气为介质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万寿菊品种“色素1号”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规格孔径育苗盘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72穴育苗盘对照,32穴育苗盘的发芽速度快35.94,平均发芽时间和每日平均发芽数的表现较优,发芽完成时间提前2 d,总发芽率提高2.26个百分点;32穴育苗盘中的幼苗长势相对一致且健壮,72穴育苗盘中的幼苗因空间狭小、紧密而影响苗茎的伸长发育和须根的空间分布,但不同育苗盘对幼苗生长期生物量的影响微弱,建议使用32穴育苗盘进行万寿菊育苗为宜。  相似文献   

10.
均匀、健壮的幼苗是实现机械嫁接的条件之一。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研究红光、蓝光、白光及红蓝组合光(红∶蓝=8∶1)等四种不同LED光质对南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到最适光质,培育出外观特征均匀一致的幼苗。在此基础上,研究在最适光质下,L24D0、L15D9、L12D12和L9D15不同光周期对南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红蓝组合LED光源处理下的幼苗生长优于白色LED光源处理,红色LED光源和蓝光LED光源均不利于幼苗生长,四种光源下均未出现不适合机械嫁接的弯曲苗;L24D0处理下的南瓜幼苗壮苗指数为0.41、茎粗为3.28mm,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说明红蓝组合LED光源下的长光周期处理更有利于培育均一、健壮的南瓜砧木幼苗。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对农作物种子的影响已有研究,等离子体能够激活种子的内源物质,增强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的生命力和抗逆性,增加产量,促进基因表达,且不会影响环境。玉米作为青贮饲料的重要来源,应用等离子体处理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设计并研制了射频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应用样机对陈旧的玉米种子进行低温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试验,以处理时间和处理功率两个因素为变量,分析低温等离子体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其中,处理组发芽率对比CK组的变化为-14.00%~10.67%,发芽势对比CK组的变化为-3.33%~10.00%,平均根长对比CK组的变化为-45.84%~20.66%,平均芽长对比CK组的变化为-13.46%~16.07%,平均鲜质量对比CK组的变化为-4.77%~16.59%,平均干质量对比CK组的变化为-5.17%~7.54%。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条件下低温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西农2000和冬性品种兰天26号为材料,利用智能型人工气候箱研究了4个温度梯度和3个水分梯度对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条件下,低温显著延长幼穗分化进程(P0.05),温度每升高1℃,幼穗分化时间平均缩短4.89 d;MW处理较CK幼穗分化时间平均缩短5.5 d,LW处理平均缩短4.0 d;2低温显著影响小麦干物质的积累,温度每升高1℃,干物质量平均增加0.61 g/株,且以LW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大。3温度和水分对小麦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次生根数目及长度影响显著(P0.05),T4处理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但处理间差异因品种、叶龄而异;4各因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水分品种,且每个因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均大于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中,水分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效应最为突出,且以对单株叶面积影响最大,株高最小。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轻度水分胁迫LW+T4处理组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沼液对黄瓜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不同浓度的沼液浸种及喷施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低浓度沼液的浸种能促进黄瓜的发芽,高浓度的沼液抑制黄瓜种子的发芽,最适的浸种浓度在0.5%~2.5%之间。沼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抑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除,较高浓度沼液经高温灭菌、离心或调节pH值后种子的发芽率均比相应浓度的原沼液高,但抑制效果还不能完全消除。利用沼液进行苗期喷施,以浓度为20%的沼液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促进作用最好,研究结果还发现喷施适合浓度的沼液对抗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表明沼液除了具有促进种子发芽、苗期生长的作用外,还具有提高黄瓜系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LEDs光质及植物生长灯对甘蔗组培苗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EDs红蓝混合光下培养甘蔗材料增殖和生根状况要优于LEDs单色光及白光下的材料,而且不定芽增殖、不定芽形态、增殖阶段干物质含量、色素含量、生根苗质量方面均优于或不低于荧光灯下培养的材料,可以作为荧光的替代光源用于甘蔗组培苗生产。植物生长灯下培养材料与荧光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不同浓度的硝酸铅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情况中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材料选用的是田两优4号水稻品种来,对照组为清水,配制0.20g/L、0.40g/L、0.60g/L、0.80g/L、1.00g/L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硝酸铅。本实验为水稻种子在工业地区,尤其铅排放地区的水稻种子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汕优63、武育粳3号水稻成苗期的发芽率,及一些重要的抗旱指标,如种苗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水稻胚根和胚芽的影响有所不同,适当的水分胁迫会促进水稻胚根的生长,抑制水稻胚芽的生长。与对照相比,50 g/L PEG处理的二品种水稻种苗的K+、可溶性糖、蔗糖、脯氨酸含量均上升,其中武育粳3号的K+含量比对照上升75.5%,达显著水平;汕优63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21.6%,达极显著水平。50 g/L PEG模拟水分胁迫使武育粳3号水稻种苗的SOD、POD和CAT的活性均下降,细胞膜的伤害率达21.28%,丙二醛含量比对照增加16.64%,达显著水平;胁迫处理使汕优63种苗的SOD、POD和CAT的活性上升,细胞膜透性无显著影响,丙二醛含量变化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受气候环境影响导致秧苗质量低的问题,以控制育秧系统内部环境为目标,创新设计一种人工光源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无级调节、温湿度和CO2浓度PID模糊控制、供水周期及供水量无级可调和内部设有视觉监控系统的水稻育秧气候箱。该气候箱光照强度范围0~1.2×104 Lx;温度范围0~50 ℃、偏差±0.5 ℃;湿度范围50%~99% RH,偏差±5% RH;CO2浓度范围0.028%~0.2%、偏差±0.008%。试验结果表明,该气候箱培育的秧苗根系发达,颜色浓绿,茎基部较宽,播种后20 d叶龄达到3叶期,株高可达到机插秧苗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西农2000和冬性品种兰天26号为材料,利用智能型程序型人工气候箱设置昼夜恒定温度梯度14℃(T1)、16℃(T2)、18℃(T3)和20℃(T4)4个,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饱和含水量的75%~80%(CK)、60%~65%(LW)和50%~55%(MW)3个梯度,研究温度和水分互作对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温度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P0.05)。幼穗分化进程以T4CK处理缩短最明显,较最慢的T1CK处理平均缩短7d,温度对幼穗分化的影响效应高于水分;温度处理中,最高温度的T4(20℃)处理较T1(14℃)处理幼穗分化进程平均显著提前4.7 d,而适当水分胁迫尽管加快幼穗分化进程,但较充分灌溉CK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指标上,轻度水分胁迫LW有利于增加次生根数目、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分别较充分供水CK平均增加22%、7%和14%,而次生根长和株高均表现降低,较CK平均降低7%、3%;随着昼夜温度升高,小麦株高、单株叶面积、次生根数目、次生根长度及单株干物质均相应增加,二者平均最大相差2.31、2.94 cm、2.0个、3.74 cm2、1.86 g,但水分、温度及品种互作对小麦株高、单株叶面积、次生根数目、次生根长及干物质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