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优华占系中国水稻所利用天丰A与华占杂交选育的三系晚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综合性状理想,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为国家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的对照之一。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试验表现及特征特性和在江西双季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DTOPSIS法,以江苏省2001年迟熟中粳A组区试和杂交中籼区试汇总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客观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选用品质优、配合力强和广适性的不育系庆龙A与优质、恢复力和抗逆性强的恢复系R2388选配成杂交水稻新组合庆龙优2388,并进行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庆龙优2388具有优质、高产、高抗稻瘟病、耐热性强和成熟期转色好等优良性状,适宜参加华南地区早籼迟熟组和一季稻区晚造迟熟组的区域试验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宜香673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香A与自育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因该组合2004年区试增产显著,2005年破格进入福建省生产试验,顺昌县于2004年引进试种,经两年的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优,  相似文献   

5.
T优158是龙岩龙津作物研究所采用不育系T55A与恢复系龙恢158(明恢63/密阳46)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龙岩市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群体整齐稳定,株型紧凑,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稳产高产,中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6.
丰源优227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丰源A/R227"配组育成的三系迟熟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抗性一般、耐寒、较耐高温、抗倒、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等特点,适合在桃源作一季稻和双季晚稻大面积推广种植。介绍了该组合在桃源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二化螟每年发生4代,第1代危害早稻,第2代危害迟熟早稻和中晚稻,第3代危害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第4代危害迟熟晚稻。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二化螟每年发生4代,第1代危害早稻,第2代危害迟熟早稻和中晚稻,第3代危害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第4代危害迟熟晚稻。  相似文献   

9.
目前,杂交水稻在我省主要是适于作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组合,在肥稻稻早熟早稻田也已大面积作为晚稻栽培,并获得良好成绩。在三熟田引种杂交水稻是进一步提高三熟三高产特别是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栽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油稻稻三熟制中进行试验,在保证早稻高产的条件下,力求杂交晚稻更高产。通过二年试  相似文献   

10.
蓉优3324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蓉3A与自育恢复系蓉恢324配组育成的具有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评价福建省三明市水稻联合体成员新选育的中籼迟熟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米质及其它重要性状表现。2019年三明市水稻联合体开展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3个,其中续试并生产试验品种2个,续试品种2个,新参试品种9个。试验结果,遂两优164可以申报审定,两优8699、创优9708生产试验,鸿两优6363、两优1899、智两优6522续试和生产试验,禾两优6868、广两优366续试。  相似文献   

12.
玉优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用不育系玉-08A与恢复系97-066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玉-08A于2002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5年引进玉优一号,2005年、200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盐粳9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综合抗性较好、稻米品质优良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1选育经过1992年用武育粳3号/扬319//武育粳3号配组,经连续多代选育,2001年9967株系田间表现突出,茎秆粗壮、性状整齐、抗性强、穗大粒多,成熟时谷粒金黄,稻米外观品质优。2002~2003年参加大区品种比较试验、大田试验示范,2004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稻感光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博优253为对照,共12个水稻新品种参加了200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稻感光组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元丰优401、百优119和西优2号3个品种表现熟期较早、产量中等、米质较优,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推荐自治区审定;18A/桂99、兰优1972、博优5398、宝丰007、百优838和龙优131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08年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博优359、博优983、月优桂99因产量、米质、抗性等综合评价比对照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5.
Ⅱ优131是泉州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优质恢复系泉恢131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2004年进入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该品种在多年多点试验、试种中表现群体整齐,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丰产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米质较优,再生力强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授权。  相似文献   

16.
稻麦两熟是淮北地区基本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水稻偏迟熟中粳品种的应用以及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稻麦迟熟迟播,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的紧张程度,严重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我县近几年通过开展稻麦高产增效创建、稻麦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对稻麦周年高产进行许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峡江县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等主要特征特性,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主导品种,同时为广大农民选择水稻优良新品种提供直观的展示平台,在省市种子管理局的安排下,峡江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承担了"江西省现代农业晚稻新品种展示项目峡江县展示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介绍和分析了2012年峡江县晚稻新品种试验结果的产量、全生育期、米质、抗性等特征特性,初步筛选出了适合峡江县生产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对泰两优1808、特优366、恒优丝占、华两优3716等6种晚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以及产量表现、特征与抗性。结果表明迟熟组泰两优1808、特优366、华两优3716和中熟组恒优丝占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合在沙县区夏茂镇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天优3301系用天丰A与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1~2012年引进在南安市英都镇作晚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的特点,总结了3301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