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土壤环境中铅的形态、铅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阐述了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土壤中的铅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转化等作用降低土壤中有效铅的含量,从而降低其对植物的毒性,达到修复土壤铅污染的目的。叙述了微生物修复土壤的弊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及生物工程改良菌的应用等,并对土壤铅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华海霞  于慧国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30-230,232
对南通市城市五大功能区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对南通市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铅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通市城市土壤总体未受到严重的铅污染,但工业区受到中度污染,商业区和老居民区受到轻度污染,风景区和农业区未受到明显污染。说明南通市城市交通运输和工业“三废”是土壤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铅污染的固定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其中农田土壤的铅污染面积广,威胁农作物安全生产,已不容忽视。通过综述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农艺修复等几种农田铅污染的固定修复技术,以期为修复铅污染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有机质的添加对受到不同程度铅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铅污染土壤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受到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占主导地位;土壤铅污染越严重、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越低,反之多样性越高;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可通过提高铅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来增强土壤的生态功能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测定,研究了重金属铅污染土壤对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找出土壤铅污染与酶活性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对土壤铅污染的指示作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Pb加入500 mg/kg时,对土壤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起到激活作用;Pb加入达到1 000 mg/kg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都出现抑制作用.施入蝇蛆生物有机肥后,对铅污染土壤的酶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测定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黄云英 《现代农业》2010,(12):30-31
铅几乎对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均会产生毒害,茶叶铅污染已引起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众多学者对茶叶铅污染原因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茶叶铅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土壤、大气、加工过程、采摘方式等,并针对以上途径提出控制茶叶铅含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土壤及作物铅污染特征和热电厂、五金电镀厂等分布情况的对比,发现绍兴市土壤和作物铅污染的程度和分布特征与对应的工矿企业的地理位置十分吻合,认为绍兴市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参照不同的国家标准对绍兴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发现工矿企业的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土壤中铅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根据近年来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报告,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现状、来源、生物利用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一步分析了铅污染控制的可能途径,提出了利用生物利用度模拟土壤中重金属铅污染的方法,有助于评价土壤中铅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今后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土壤铅污染的敏感微生物及酶学指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该文研究了土壤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及土壤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添加浓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脲酶则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则在低浓度下上升而随着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迅速降低,可见,这两种酶对土壤铅毒害反应灵敏,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指标,而土壤磷酸酶则对铅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性,不适宜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重金属铅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运用样地调查法采集土壤样品,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路域土壤铅污染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G205国道和S312省道两侧土壤铅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并且土壤中铅含量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距公路干道1~50 m内所采土壤样品的含铅量在32.46~86.04 mg/kg,是该区域土壤铅背景值的1.2~3.3倍,污染状况较为明显。经进一步研究,道路两侧绿化带可有效降低土壤铅污染水平。[结论]该研究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重金属铅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重金属铅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运用样地调查法采集土壤样品,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路域土壤铅污染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G205国道和S312省道两侧土壤铅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并且土壤中铅含量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距公路干道1~50 m内所采土壤样品的含铅量在32.46~86.04 mg/kg,是该区域土壤铅背景值的1.2~3.3倍,污染状况较为明显。经进一步研究,道路两侧绿化带可有效降低土壤铅污染水平。[结论]该研究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重金属铅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殖酸改良铅污染土壤对蔬菜生长与生物产量、养分积累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铅增多则不利于蔬菜生长、植株富集氮磷钾素和氮磷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提升。铅污染土壤上施用腐殖酸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与施用量、污染严重程度有关,增加腐殖酸用量使轻微污染土壤上的蔬菜生物量减产,却使较重污染土壤上的蔬菜增产。施用腐殖酸和增加用量在较重污染土壤上能促进氮磷钾素的植株积累,但轻微污染土壤上腐殖酸用量对蔬菜吸收养分的影响因肥料种类、生长阶段、改良剂用量而异。轻微污染土壤上施用小剂量腐殖酸仅使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而使用大剂量的腐殖酸则使氮磷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较重污染土壤上施用小剂量腐殖酸显著降低了氮磷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而施用大剂量腐殖酸则显著增加了氮磷钾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因此,重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可通过加大腐殖酸用量改土调肥实现逆境高产栽培,但轻度铅污染土壤上应慎用腐殖酸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铅锌矿区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考察当地自然经济概况,对尤溪县铅锌矿产分布特征及土壤、水体铅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梅仙镇坪寨村为重点研究区域,评价其土壤、作物、水体中铅污染现状,分析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原因,并提出尤溪县铅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3种水生植物铅积累及运移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组(未添加铅)、低质量浓度(200 mg·kg~(-1))和高质量浓度(500 mg·kg~(-1)) 3个铅污染水平,研究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铅污染土壤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1)在铅污染处理下,3种水生植物长势良好,说明其对铅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耐性。在低质量浓度铅污染下,花叶芦竹和石菖蒲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有增加趋势,起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质量浓度铅污染下,3种水生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所下降,表现出抑制作用。(2)在不同质量浓度铅污染下,随着铅质量浓度的增加,铅在3种水生植物体内含量分布的趋势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3)在对照组和高质量浓度铅污染下,花叶芦竹和水生鸢尾的转运系数均 1;在高质量浓度铅污染下,二者的富集系数也均 1。由于花叶芦竹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转运系数、富集系数效率高,且在生物量、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结合花叶芦竹在园林景观中的效果,可以作为铅污染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铅对人体的危害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介绍了土壤铅的环境质量标准,剖析了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土壤公路源铅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铅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金属铅污染的来源,主要是铅的开采、冶炼和精炼,工业"三废",蓄电池,汽油添加剂,含铅肥料等,综述了重金属铅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铅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焕新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37-39,9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加大,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个体总量急剧下降;以铅污染指数(Pi)来表征铅的污染程度,则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种类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土壤中蜱螨目(Acari)、弹尾目(Collembola)、膜翅目(Hymenoptera)是优势种。通过对弹尾目进行分离,发现长跳属和线等跳属为优势种,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个体数量下降。据此,在衡量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过程中,蜱螨目(Acari)、弹尾目(Collembola)和膜翅目(Hymenoptera)可作为土壤生态指标物种。  相似文献   

18.
镁肥对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污染土壤可通过蔬菜消费威胁人类健康。为降低铅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试验作物,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75、150、300 mg/(kg?土)3个硫酸镁施用量,125、1000 mg/(kg?土)2个铅污染浓度,研究施用硫酸镁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对菠菜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都有显著的影响。铅的浓度越大,对作物伤害越大。在铅污染土壤中适当施用镁肥,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叶片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明显提高,而铅浓度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菠菜镁吸收量与铅吸收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镁肥的施用可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这对轻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和菠菜高产优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连云港市效区菜田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状况,以市郊3个行政区域30个土壤样品以及对应的30个蔬菜样品为对象,分析土壤和蔬菜中铅含量情况,结果表明:33.3%的土壤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含铅量平均值为33.2 mg/kg,所测得铅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含铅量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2.5倍,且变异程度较大,菜田土壤铅含量最大值(86.2 mg/kg)为最小值(13.3 mg/kg)的6.5倍;土壤铅污染主要集中在北部,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尤其是叶用莴苣和大白菜,超标率分别为40.0%和28.6%。  相似文献   

20.
黄绵土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外源铅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黄绵土盆栽小青菜后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土壤酶活性对铅污染的响应,并分析了土壤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污染黄绵土中铅各形态的比例为:可交换态0.77%,碳酸盐结合态6.27%,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82%,有机结合态13.4%,残渣态77.74%.铅污染后黄绵土中各形态铅的浓度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土壤受到铅污染后,各形态铅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上列各形态所占比例依次为0.346%、18.464%、0.496%、46.532%、34.168%.铅污染对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产生极显著影响[(R 过氧化氢酶=0.841 1,P过氧化氢酶<0.001,n=18;R 碱性磷酸酶=-0.986 9,P碱性磷酸酶<0.001,n=18)],二者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的评价指标;总铅对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变化没有任何贡献,进一步说明不能采用总铅含量作为土壤铅污染的评价指标.在铅的各化学形态中除有机结合态外,过氧化氢酶与其余各形态铅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各形态铅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酸盐结合态对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且铅的其他化学形态通过碳酸盐结合态的间接影响亦最大,表明各形态铅中以碳酸盐结合态对两种酶的影响为主,该两种酶与碳酸盐结合态相结合可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