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会宁县半干旱区,对会宁县近年来引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6081-3-3、甘春27号、陇春35号、05152-1-6-8、甘春25号等品种(系)抗逆性强,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33%以上。综合2年试验结果,甘春27号、陇春27号、甘春25号、定西42号2年试验均表现较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根据品种特性可在会宁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陇春27号为对照,在会宁县对7个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品种会宁19号、陇春40号、甘春27号、甘春25号、定西48号及对照陇春27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会宁县不同生态区域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种植的春小麦品种。[方法]选用9个春小麦品种,以西旱2号为对照,分析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果]甘春25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抗旱性强,籽粒饱满,籽粒大,千粒重高,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表现对条锈病免疫,产量较高,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陇春27号、甘春27号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定西42号、13JDJ103产量较对照增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根据品种特性,甘春25号、陇春27号、甘春27号、定西42号和13JDJ103可在甘肃中部会宁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麦品种引选试验,针对德宏州气候类型,筛选出德102、滇11-04、临麦18适宜德宏州示范推广种植,甘春24号、楚10-2、宜麦6号可做亲本利用,凤007-19、石麦001、昆麦09-11-10、云杂9号不适宜在德宏州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甘春18号”、“高原602”、“晋2148”等13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甘春18号”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春18号”较对照增产显著,10个试点3年平均产量达7026.15kg/hm2,部分试点达9000kg/hm2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甘春18号”的回归系数b=0.973。采用基因型分组法分析,“甘春18号”位于高产稳产区间。因此,“甘春18号”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旱地小麦西旱2号为对照,对甘肃省待审定的8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春37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177.9 kg/hm2,较对照增产622.2kg/hm2,增幅24.35%,其次是定西51号,折合产量2844.9 kg/hm2,较对照增产288.9kg/hm2,增幅11.3%,会宁23号折合产量2711.25 kg/hm2,较对照增产155.55kg/hm2,增幅6.09%、甘春38号较对照增产22.2kg/hm2,增幅0.87%。且甘春37号、定西51号、会宁23号、甘春38号4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若在其他地区的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建议参加下年的生产试验。定西52号、双西1号、陇春47号、高原289产量均低于对照,建议这4个品种继续参加下年区域试验,以取得更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晋薯27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为实现晋薯27号在朔州地区的大面积推广,选择了3个县进行示范种植,对晋薯27号和当地种植品种紫花白的植株性状、生物学特征和薯块的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晋薯27号在3个试验点的淀粉含量为14.06%,较对照紫花白的淀粉含量高2.14%;小区(334 m~2)平均产量为1 253.7 kg,较对照紫花白增产10.67%。晋薯27号薯形、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进行了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甘春25号的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有效成穗、穗长、小穗结实性、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在旱地条件下种植密度为375万粒/hm2时,甘春25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379.13 kg/hm2.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连粳7号、淮稻9号,以及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武运粳27、南粳9108为示范品种,开展了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通过配套技术运用和生产数据记载结果,对其进行了调查总结,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半干旱区对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进行了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甘春25号春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3月8日至3月15日播种时表现了较强的播期适应性,产量因素较协调,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236.05、3 356.22 kg/hm2。经模拟方程,最佳播种时间为3月12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会宁旱地条件下春小麦甘春25号的适宜播期为3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常优3号的生育特性,在适宜区域进行示范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为探索一套常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便为示范推广种植提供良种良法,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度安徽省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2016年度安徽省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当粳8号、镇稻15、武运粳2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均可在繁昌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常优3号的生育特性,在适宜区域进行示范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为探索一套常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便为示范推广种植提供良种良法,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甘春20号与永良4号均为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春小麦品种,二者品质差异较大.甘春20号含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7+8、5+10亚基,永良4号含有1、17+18、5+10亚基,二者的差异仅在于Glu-B1位点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不同.用甘春20号和永良4号分别按正、反交组合进行杂交,在杂种F3代,选择只有7+8亚基和17+18亚基差异的单株,在相同遗传背景下,研究二者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最大压力、变形功、P/L比值等指标,高分子量麦谷蛋白7+8亚基的贡献比17+18亚基大,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对于面团延展性,17+18亚基的贡献比7+8亚基大,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含有7+8亚基的小麦面团弹性较好,适于加工面包,含有17+18亚基的小麦面团延展性较好,适于加工面条.  相似文献   

15.
春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花生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湛油41号、桂花21号、桂花23号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可在我县扩大试种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加快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水稻新品种"楚粳27号"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楚粳27号"综合性好,适应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卓尼县的主要油料栽培作物。多年来 ,由于油菜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等诸因素的影响 ,使油菜产量低 ,种植面积下降。针对卓尼县油菜种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卓尼县于 2 0 0 2年引进油菜杂交种华协 1号进行示范种植 ,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华协 1号示范推广应用情况简述如下 :一、示范推广情况华协 1号 2 0 0 2年在卓尼县的木耳、柳林、纳浪等乡镇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 ,华协 1号在我县洮河沿岸区生长势较旺 ,开花期长 ,落花落果少 ,成熟好 ,籽粒饱满 ,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平均亩产达 2…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年度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麦新品种在嵩县的表现,筛选出适宜嵩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2014—2015年度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对新引进的27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育9302、百农207、周麦22、兰考198、漯麦18、豫教5号、丰德存5号、许科316、周麦26、许科168、偃展4110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嵩县扩大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优良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进程,提升优质小麦产业化水平与农民种植效益,对引进的10个优良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大区试验示范与展示。结果表明,扬麦25号、扬麦20号综合表现较好,熟期适中,抗逆性强,产量结构协调,产量水平较高,稳产性好,可作为南通及沿江地区优良主体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宏胜  牛俊义  李映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87-14688
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原代号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历时12年(1999~2011年)选育而成。2011年12月31日通过技术鉴定。2012年1月9~12日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甘春25号。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性强,千粒重高,成熟落黄好。2009、2010年2年22点(次)国家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平均3 185.40 kg/hm2,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增产9.06%,2011年参加国家西北春麦旱地组生产试验,5点(次)均表现增产,折合平均产量1 936.35 kg/hm2,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增产18.01%,居参试材料第1位,增产显著。2010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甘春25号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胺施量为96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 985.6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