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靠现代旱作集成技术,不断探索雨养旱作农业区地膜玉米单产提高的途径,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九连增",三大主粮中玉米跑得最快。从2004年到2012年,玉米超越水稻,连续拿下主粮种植面积和总产两个"第一"。未来在面积扩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玉米增产最终要依靠单产的提高。作为单产的基础,品种在玉米增产中贡献有多大?继续突破还有没有空间?围绕这些问题,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粮食直接消费需求和间接消费需求都将持续快速增长,粮食生产发展压力巨大。通过粮食单产、品种和区域潜力分析,到2020年我国粮食尚有6 000万t左右的增产潜力,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耕地资源刚性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品种结构矛盾、供需区域矛盾、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作者结合当前全世界粮食生产形势,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和食物自给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玉米适应性强、单产高、增产潜力大,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杂交玉米的大力推广,玉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逐年上升,杂交玉米在发展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杂交玉米的选育关键在于自交系的选育。合344是用黑龙江省地方品种五常白头霜选育出的一环系五霜为母本,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中国粮食增产500亿kg,玉米作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育并应用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保证总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玉米优异资源为基础,集成“高大严”、IPT、DH等多种育种方法,进行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研究。以自育优良自交系‘京MC01’为母本,‘京2416’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脱水快,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2003),2014年通过北京市审定(京审玉2014006),适宜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简便,产量高,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结合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带动总产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研究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近十年来河南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在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与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加强科技集成能力和转化能力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稳定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玉米具有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在黑龙江省玉米区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发挥其巨大的增产潜力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甘肃乃至全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发展玉米生产优势明显、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配套技术、强化措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为甘肃粮食持续增产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9.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辽地区的玉米生产,在内蒙古粮食总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由于在新品种推广和配套栽培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玉米优良品种的增产特性和产量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地挖掘,成为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单产和总产均有大幅度提高,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粮食的持续增产有赖于肥料的投入,在获得高产的同时也消费了世界近35%的肥料[1]。不合理施用肥料,导致农业生产中面临增肥不增产、土壤养分过量累积、养分利用效率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杂交玉米新组合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节地区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玉米是我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本区玉米种植水平,结合"玉米千亩连片超高产示范工程"的实施,拟开展杂交玉米新组合展示,其目的是筛选出适宜我区自然气候条件,抗逆性强的优良组合,为进一步挖掘杂交玉米增产潜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促进本区粮食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在发展玉米生产中,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总量难度越来越大,相对而言提高其单产是最具潜力的增产方式,提高单产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就是实现缩小株距、增加株数,而解决倒伏与早衰又是实现缩距增株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北省1980~2015年粮食生产数据,采用RLI模型对198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并对比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各作物单产水平变化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动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其中,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是影响作物生产力效应的主体,贡献率为101.84%;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中,玉米的贡献率最大;播种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为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1.69%。粮食产量变化的3个贡献因子,在研究期不同时段的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连年丰产但中央政府并没有降低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夯实粮食产能,立足自身应对需求刚性增长。文章对近年粮食生产结构调整走向,要素配置变化进行了归纳,并对粮食生产技术演变和产量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水资源以及成本收益情况是粮食增产的强约束,必须依靠技术路径突破,服务规模化和经营规模化,提高生产要素边际收益。即使在技术突破时间表不确定的前提下,三大主粮特别是玉米单产增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最近3次千亿斤(0.5亿t)产能增加单产增长趋势、各品种增产贡献率以及生产形势,对下一个千亿斤增产进行了3种情境预测:若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年均单产增长率分别为0.7%、1.0%和0.8%,可在2026年实现7.0亿t产能,并减少约50万hm2播种面积;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为0.2%、0.3%和0.4%的低增速并减少播种面积141万hm2的情境下,可在2035年提升至7.0亿t产能。当前,粮食产能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生产(生产环节)规模化、种业攻关和农田质量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推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变动贡献因素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3—2014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相关数据,基于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方法,建立粮食产量变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作物单产和种植结构三者的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主产区粮食增产同时得益于播种面积扩大、作物生产力提高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贡献率分别为53.92%、32.78%、13.30%。从作物角度看,小麦、玉米、稻谷单产提高是主产区作物生产力效应提高的主体;玉米、稻谷种植比例调增是作物结构效应提高的主体。研究期13个主产省(区)都实现了粮食增产,但增产量及其驱动因素空间差异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9个主产省(区)的首要增产因素是播种面积扩大;河北、安徽等4个主产省(区)的首要增产因素是作物生产力提高。从作物角度看,各主产省(区)作物生产力效应变化的主要驱动作物差别大,规律性不明显;而作物结构效应变化的主要驱动作物基本上都是相对高产的玉米、水稻、小麦种植比例调增,相对低产的大豆、薯类、杂粮种植比例调减。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世界第3大粮食作物,总产量仅次于水稻排在第2位。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加剧,以美国为代表实施的生物能源开发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拉动了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但是我国玉米增产缓慢,大量缺口只能依靠进口。根据我国国情,玉米增量不能单纯依靠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单产还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 促进凤城农业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是山区农业市,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主,耕地数量少,要想增加粮食产量,必须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能。国家粮农组织公认,粮食增产中35%来原于优良品种,而良种良法的应用将能最大限度发挥良种的增产优势。实践证明,在我市推广种植高产密植品种,将极大提高我市玉米产量,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来自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日前的调查结果,“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粮食增产任务艰巨、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要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面临种植结构的制约、提高单产的难度加大、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短缺的约束日益突出、种粮边际效益有可能递减、气象条件不稳定性等诸多挑战。为此专家建议要提早谋划,找准对策,巩固和提高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