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准确把握当前的农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进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普遍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幅提升,农村的流动人口明显增多。必须加大创新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全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农业品牌的发展方向。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把农业品牌打造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夯实基础支撑,加强营销推广,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消费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锁定"农业现代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涉农企业如何加快,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是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转换,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经营是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人们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已呈现出普遍态势,有的地区随着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四平市将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结构优农、绿色兴农、科技强农、改革惠农等重大举措落实,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围绕籽粒玉米调减、种植品种调优、生产效益调高做好文章。加快构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快速脱贫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实现农业快速发展,实现脱贫致富,需要加快推进新时代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将会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从分析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的限制因素为出发点,提出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在脱贫攻坚大的战略下,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农业科技、农业设施、经营管理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内容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地设施水利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化学化,生产经营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 《研究报告》对目前浙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认为浙江省现阶段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期中的过渡性农业,即农业初步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对浙江现代农业目标模式选择,提出了走“高科技、高产出、精细化现代生态农业”的路子,其途径应当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采取工程建设的方式,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把农民素质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来抓。 《研究报告》提出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设想。並就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在统筹推进"四化同步"中,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强市富民、建设美好松原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按照领导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人工作业成本不断攀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农业强国的重要推动力,农业机器人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历史任务。近年来,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民族地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良好机遇。但是,民族地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农业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否则国家现代化不但缺乏有力支撑,同时也不完整。未来20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现代化,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构建应当直接指向破解小农户农业生产现代化困局。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都市农业正是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以现代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为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46-150
目前,河南正处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势严峻,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留守老人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受体力和知识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逐年递减,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必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拉大农业补贴的差别效益,树立农民、农村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都市农业正是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以现代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为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要加大要素集聚,推进生产园区化;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规范生产标准,推进农业品牌化;鼓励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智能化;优化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绿色化;强化主体培育,推进主体新型化。配套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强化涉农资金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要加大要素集聚,推进生产园区化;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规范生产标准,推进农业品牌化;鼓励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智能化;优化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绿色化;强化主体培育,推进主体新型化.配套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强化涉农资金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李艳华 《河北农业》2007,(10):40-40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就如何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浅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