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7月1日,我县通过广西水产研究所从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了一批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鱼苗。在试养中,我们对野鲮的性状、习性和食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露斯塔野鲮     
《广西水产科技》1983,(2):18-20
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原产印度露斯塔地区,1978年由泰国ADK养鳗有限公司赠给广东省食品公司,1981年冬从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区重点社、队、农场试养,翌年又连续引进,分别在我区重点社、队、农场试养;今年六月份二冬龄露斯塔野鲮亲鱼首次在我区经人工催产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3.
露斯塔野鲮夏季人工繁殖技术陈炎发(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马丛普(湖北省蒲圻市水产良种场露斯塔野鲮,原产于印度,后移入泰国,1986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广东省引入我市水产良种场。露斯塔野鲮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鱼味鲜美,营养丰富等...  相似文献   

4.
1982、1983连续两年,我们从珠江水产研究所引入露斯塔野鲮(下简称野鲮)鱼苗与其它家鱼混养,均获得较好收成。通过两年养殖,我们初步了解这个品种的特点是杂食性,容易养,长得快。其生长速度、个体大小、起捕率、耐寒性均比鲮鱼优胜。  相似文献   

5.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肇庆地区水产部门1986年在本区西江、绥江江吕投放露斯塔野鲮94631尾,人工增殖新的水产资源。该区1978年从泰国引进露斯塔野鲮(原产印度),1984年5月首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露斯塔野鲮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养殖高产等特点。1988年,广西水产局承担了农业部水产司安排的“池塘混养露斯塔野鲮技术推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8,(1):18-19
1977年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从广东省水产研究所运来了一批罗氏沼虾幼虾,进行试养,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原产非洲,是罗非属中的优良品种之一。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了尼罗罗非鱼,1979年广西水产试验场等单位将此鱼引入广西,1981年我们从广西水产试验场引入玉林。为了摸索在以养殖鲢、鳙、草、鲮、鲤鱼为主的成鱼塘混养尼罗罗非鱼的经验,1981年利用玉林镇东明大队东兴生产队大门塘作为试养点,经一年试养,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叶星  刘家照  洗炽彬 《水产科技》1990,(3):23-24,31
麦瑞加拉鲮鱼(以上简称麦鲮)是南亚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之~。1982年自国外引进珠江水产研究所。麦鲮为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快,个体较大,易养殖。在池塘中混养净亩产可达50—100公斤。麦鲮的人工繁殖,在南亚次大陆国家已获成功。为了使麦鲮迅速地在我国繁衍并发展其养殖,作者于1985—1986年进行了麦鲮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文 《水产科技》1990,(2):29-31
云斑鮰Ictalurus nebulous,又称褐首鲶(brown bullhead),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于1987年7月引进,在广州市嘉禾水产研究所试养,并于1989年5月繁殖出大批鱼苗.  相似文献   

12.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原产地是非洲。1978年珠江水产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从东南亚的泰国和非洲的苏丹引入我国的广东、湖北省,今年(1979年)有我所和湖南师院生物系以及长沙市的岳麓、红色、湘湖、西湖渔场,先后将尼罗罗非鱼引入湖南,在我省开始试养。试养情况良好,有的单位已繁殖了第一代。它具有生长较快、个体较  相似文献   

13.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属鲤形目(cyprinifromes)、鲤科(cyprinidae)鲍亚科(Barbinae)、野鲮属(labco),学名labeo rohipa。背观似鲩,朝鱼阶段犹似,侧观介乎青鱼和鲮鱼之间,红眼无须。原产印度,故称、“印度露斯塔野鲮”,后移养于泰国,再于1978年由泰国ADK养鳗有限公司赠给广东省食品公司。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100尾斑点叉尾鲴鱼种进行试养。1984-1986年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此鱼,并于引进后对此鱼的生物学、生态、繁殖生物学、繁殖与育苗技术、商品鱼养殖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87年获得人繁技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一、斑点叉尾的引种与试养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100尾斑点叉尾鱼种进行试养。1984~1986年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此鱼,并于引进后对此鱼的生物学、生态、繁殖生物学、繁殖与育苗技术、商品鱼养殖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87年获得人繁技术的成功。其后,各地纷纷从湖北引种进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7,(5):15-18
一九七六年十月,我们在闵行发电厂利用厂里余热和厂里原有的沉灰池作鱼池,开展了冬季饲养非洲鲫鱼的养鱼试验。在全国欢呼两个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在闵行发电厂党委及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党总支的领导下,在上级领导部门及嘉定县畜牧水产局的关怀和支持下,试养工作经历了十多次寒潮、三次大雪的严峻考验,已取得了良好的初步结果,三万多尾非洲鲫鱼不仅在余热加温的露天水池内度过了八十年来上海最冷的冬季,  相似文献   

17.
鲮鱼     
我国目前养殖的鲮鱼品种有3种.即广东土鲮、印度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和麦瑞加拿鲮(简称麦鲮).其中野鲮和麦鲮是东南亚诸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78年泰国ADK养鳗公司赠送我国广东省食品公司一批野鲮,八十年代末广东省又从印度引进麦鲮进行饲养,目前均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达到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目的。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科委、衡阳市科委下达的“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其研究内容包括:露斯塔野鲮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池塘混养技术及增产效益对照试验、调查等。各类试验除有单项试验报告和材料外,现将其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一、人工繁殖鱼苗技术 1、亲鱼选留和培育:1987年,我们组织和平乡和平村渔场从广东引进露斯塔野鲮苗2万尾,经发花培育转入成鱼塘混养,当年体重达156g。从中选留了50尾作为后备亲鱼,经两年放养和越冬培育,即1989年冬露斯塔野鲮体重达2.2公斤。从中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露斯塔野鲮  相似文献   

19.
野鲮(Labeo rohita),又叫泰国野鲮或印度野鲮,原产于印度,后又移入泰国,学名为露斯塔野鲮。其形态似鲩非鲩,似鲮非鲮,其胸、腹、臀、尾、背鳍均呈淡粉红色,饲养三周年体重可达四斤以上。一九七八年由泰国一华侨商社ADK养鱼公司赠给广东省食品进出日公司。时过三周年,  相似文献   

20.
<正>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为了评价其养殖价值,探索其养殖方式,为生产单位提供一些数据,作者于1981—1982年进行了露斯塔野鲮与鲮鱼(为了方便叙述,露斯塔野鲮和鲮鱼,以下分别简称野鲮和土鲮)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比较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