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机选取某奶牛场10头患临床酮病乳牛和10头同期健康对照组乳牛,检测了2组乳牛血液10项指标,阐明了酮病对泌乳早期乳牛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酮病乳牛血糖浓度极显著降低(P〈O.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明显增高(P〈O.01);酮病乳牛血浆Ins、LP、NPY、E2的浓度和Ins/Gn比值均明显降低(P〈O.05),而血浆Gn浓度未明显升高,P4未明显降低(P〉0.05)。表明,酮病乳牛体内某些激素协调作用紊乱会妨碍酮病乳牛能量负平衡的缓解,并将对产后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高产奶牛20头,根据乳酮阳性,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分为健康牛,亚临床酮病牛和临床型酮病牛。将试验奶牛分4组,每组5头,Ⅰ组为亚临床酮病给药组,Ⅱ组为临床酮病给药组,Ⅲ组为酮病未给药对照组,Ⅳ组为健康未给药对照组。再给“酮病制剂1号”前后测定各组奶牛泌乳量、血浆β-羟丁酸及血糖指标。结果表明:“酮病制剂1号”使产后酮病奶牛泌乳量增加不显著(P〉0.05);给药后,亚临床酮病Ⅰ组与临床酮病Ⅱ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显著降低(P〈0.01),血糖浓度显著增加(P〈0.01);未给药酮病Ⅲ组和对照Ⅳ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给药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酮病制剂1号”通过降酮升糖的途径发挥防治奶牛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例山羊酮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为山羊酮病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曹杰 《兽医导刊》2013,(11):47-49
一、酮病及亚临床酮病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产奶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从上世纪90年代起,酮病已成为影响美国奶牛场最重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关注度高于瘤胃酸中毒和产后瘫痪。亚临床酮病指泌乳前几周"临床表现"正常的奶牛,其血浆β-羟丁酸的值高于1.4 mmol/L(也有文献将此指标定义为血浆β-羟丁酸高于1.2 mmol/L)。1.病因。酮病的发生与奶牛能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高产奶牛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可严重地影响奶牛健康及牛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某个集约化高产牛场,调查在2012~2014年间的酮病发生情况。根据血浆β-羟丁酸(BHBA)浓度,将试验奶牛分为酮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跟踪调查了奶牛疾病发病率、泌乳量和繁殖性能,并检测了血中NEFA、GLU和AST等指标。结果显示:该场三年酮病发病率依次为47%、16%和20%。患酮病奶牛首次发情天数、输精次数和配种天数及产犊间隔显著的增加(P0.05),并与血浆BHB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奶牛酮病与多个疾病有关,其中与蹄叶炎有密切的关系,酮病与真胃变位、胎衣不下、前胃弛缓、腐蹄病及乳房炎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患病奶牛产后2~3周平均每头每天产奶净损失4.60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奶牛酮病治疗对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南宁市某规模化养殖场的65头围产期奶牛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浆酮体定量检测,从中选取5头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检出的10头酮病患牛分为治疗组(5头)和阳性对照组(5头)。试验期间,对治疗组进行药物治疗,阳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对各组奶牛分别于治疗前和停药后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酮体(改良水杨醛比色法)、血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和TAC(铁还原比色法)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奶牛的血酮含量较治疗前极显著下降,血糖和总抗氧化能力含量极显著升高。阳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酮和血糖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治疗前后变化不大,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酮病治疗可提高奶牛血浆TAC水平,提示TAC的提高与酮病痊愈有关。  相似文献   

7.
Ⅰ型、Ⅱ型酮病对奶牛血液某些理化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了解Ⅰ型、Ⅱ型酮病发生时奶牛体内某些理化参数的变化。在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试验奶牛,根据血浆中β-羟丁酸(BHBA)、葡萄糖(Glc)、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以及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组(20头)、Ⅱ型酮病组(20头)和健康对照组(10头)。结果显示,三组间血浆中Glc、BH-BA、NEFA的浓度与体况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试验奶牛的泌乳量、产后天数、血浆中胰岛素(INS)含量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理化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与Ⅱ型酮临床病理学、早期检测和诊断以及详细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为今后有效地预防奶牛Ⅰ型、Ⅱ型酮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例山羊酮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为酮病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阐明酮病奶牛血液病理学变化,为酮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围产后期10头奶牛,根据血酮仪检测β-羟丁酸(BHBA)的浓度进行分组,检测2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酮病奶牛血中BHBA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升高,而游离脂肪酸(NEFA)和葡萄糖(Glu)含量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BHBA、NEFA都超出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肌酐(CREA)和L乳酸盐(L-ACT)显著升高(P0.05),而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酮病组奶牛血钙(Ca)浓度降低且低于正常范围;且酮病组奶牛血浆中牛结合珠蛋白(HP)极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酮病组高于健康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酮病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肝功、矿物元素和炎性因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为诊断与预防酮病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对奶牛隐性酮病的防治效果,选取24头试验奶牛,分为4组,每组6头。其中Ⅰ、Ⅱ、Ⅲ组均为隐性酮病组,Ⅳ组为健康对照组。Ⅰ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200 g/(d.头),Ⅱ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200 g/(d.头),Ⅲ组为隐性酮病对照组,Ⅳ组为健康对照组,Ⅲ和Ⅳ组均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Ⅰ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试验后第15天显著升高(P<0.05)。Ⅱ组血浆β-羟丁酸呈现下降趋势,血糖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添加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能对防治奶牛隐性酮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代谢疾病之一。高产奶牛易患酮症,会对奶牛的健康、生育能力和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受遗传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培育健壮、抗病能力强的奶牛是养殖场的工作目标。论文从奶牛酮病的分类、国内外发病率及其对牧场生产的危害,综述了奶牛酮病的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牧场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是一种能量代谢的多因素病症。在临床上以酮尿、酮血和酮乳为特征,多发于冬春缺乏青绿多汁饲料季节。其危害不仅使大群高产母牛产奶量降低,引起血钙、血钾和血钠减少,同时也能继发母牛的营养不良和不孕症,尤其是酮病母牛奶被人食用后还会影响到人的健康。据Lucey等(1986)报道在酮病发作前2周母牛的产奶量就开始下降,大约损失70千克牛奶。酮病发作后产奶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峰值产量显著下降。虽然酮病的诊治在控制牛群酮病影响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做好高产牛群的酮病预防,根除酮病隐患,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意义更为重大。经过长期实际观察和研究发现,有多种饲  相似文献   

13.
酮病是奶牛围产期常发生的主要营养代谢病,奶牛酮病给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探讨奶牛酮病对奶牛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两个集约化和规范化大型奶牛场为试验场,选择产后7~28 d的泌乳荷斯坦奶牛97头,分为酮病组(47头)和健康对照组(50头),记录奶牛的年龄、体况、胎次及泌乳量等基本信息,检测血浆中β-羟基丁酸(BHBA)含量,并应用奶牛场阿菲金软件信息系统统计奶牛泌乳早期泌乳性能及繁殖性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酮病组奶牛与健康对照组奶牛比较泌乳周期显著增加,泌乳量显著降低(P0.05),干奶期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酮病组奶牛与健康对照组奶牛相比,配种次数、配种天数和产犊间隔显著增加(P0.05),初配天数和首次发情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酮病与真胃变位、胎衣不下、前胃弛缓、蹄病、乳房炎虽有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患酮病时泌乳量显著降低,泌乳周期延长,同时配种次数、配种天数、产犊间隔的延长更不利于奶牛业的发展,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酮病是危害高产奶牛产后健康的、最重要的营养代谢疾病之一,它可引起奶牛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反应迟钝、消瘦、抗病力减弱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酮体定量检测是诊断奶牛酮病最准确、最可靠的手段,而目前临床多采用血浆酮体进行检测。由于临床采血不仅影响正常生产,还会给奶牛带来疼痛等不良刺激。如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临床酮病,亚临床酮病,健康奶牛的血浆进行代谢物的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要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模式判别,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共筛选到28个变量可能是酮病潜在的生物标志。表明了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机体代谢变化涉及了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神经信号转导等多个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和研究奶牛酮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5):76-80
本试验旨在探究胰岛素抵抗在奶牛Ⅱ型酮病中所起的作用。在一集约化牛场,选取产后14-21 d的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各8头。跟踪采集并检测糖耐量试验奶牛血浆葡萄糖浓度,以糖耐量120 min血糖浓度为分界点,将奶牛分成酮病糖耐量异常组(TH组)、酮病糖耐量非异常组(TL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同时检测奶牛血浆肝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结果显示:在静脉注射葡萄糖后,TL组血糖浓度变化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而TH组血糖浓度始终高于其他组。TH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RQUICKI)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TH组肝功异常比TL组和C组严重。TH组遭受氧化应激高于TL组与C组。这些结果表明某些奶牛酮病发生与机体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葡萄糖利用障碍有关,而肝功能与氧化应激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部分地区山羊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河南周口、商丘地区8批4 705只临床健康山羊进行血清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有211只山羊血清抗体呈阳性,其检出率在2.13%-6.19%,平均为4.48%。由此证明,上述被检地区潜在着山羊衣原体病流行的危险,当地兽医检疫部门应重视对山羊衣原体病的检疫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酮病对奶牛的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具较大损伤,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提前淘汰。根据临床特征不同,主要分临床型酮病和亚临床型酮病。亚临床型酮病临床症状不明显,隐秘性强,多发于高产奶牛,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较大影响,带来经济损失。该病原因较多,部分养殖人员认知较差,不利于防控。本文对亚临床型酮病发病原因、特点、临床诊断手段和对奶牛健康危害综合概述,有利于养殖人员更好了解该病,降低损失,促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致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白,我们推测生长激素(GH)可能与亚临床酮病(SK)自然病例的病因学有关,因此本研究的假设是SK奶牛的GH水平与非酮病奶牛的不同,通过2个试验予以验证:(1)产犊后5周内检测:产犊当天至5周内逐周检测血浆GH;(2) 12小时内检测:当检出酮病奶牛后次日10:00~22:00期间每隔3h采血一次,检测血浆GH水平。两个试验中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GH水平,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浆β-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和葡萄糖水平。结果:两个试验中SK奶牛的GH平均水平都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CK)组,动态变化也不同于NK组;SK组GH与游离脂肪酸(NEFA)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自然病例中的SK奶牛拥有高水平GH,可能提示GH在促进体脂动员,引发酮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1伴有神经症状 羊黄疸伴有神经症状主要见于羊酮尿病、羊肠毒血症、羊梨形虫病、酒糟中毒、亚麻子饼中毒、宿根山靛中毒、醉马草中毒、光敏植物中毒、羽扇豆中毒、含双吡咯烷类生物碱的植物中毒等。羊酮尿病多见于绵羊和山羊妊娠后期,多羔妊娠易发生,以酮尿为主要症状。绵羊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产羔季节,山羊发病无严格季节性,有典型的低血糖,高酮变化。本病一般发生于产双羔至四羔母羊,头部肌肉痉挛,耳、唇震颤,空嚼,口流泡沫状唾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