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燕侠 《科学养鱼》2003,(12):60-61
目前,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与捕捞业的蓬勃发展,“卖鱼难”、“鱼价低”造成水产品季节性、地区性压塘压库的现象日趋严重。水产养殖业该如何进一步求得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作为一种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等特点的产业,它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加工正朝着营养、卫生、方便并且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这无疑为水产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水产加工业的现状,寻找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措施,使其成为一项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支柱产业。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对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情况作了回顾,並根据世界水产资源的潜在可能性,根据九十年代世界水产加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最后作者提出了发展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几点意见,对从事水产加工生产、科研和教育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是渔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这个发展速度是建立在海洋捕捞业资源衰退、养殖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的.水产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向水产加工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水产养殖资源去发展水产加工业.  相似文献   

4.
李吉强 《水利渔业》2007,27(1):64-64
青岛市城阳区一直是水产加工强区,加工总产量一直占全市50%以上,2006年1月份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佳元、亿路发、红福、浩源等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水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水产加工业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城阳区一直是水产加工强区,加工总产量一直占全市一半以上,今年1月份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佳元、亿路发、红福、浩源等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水产加工业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水产品加工总产量17.5万吨,实现总产值33亿元,出口创汇额约为2.2亿美元,一批大型水产加工企业在不断地做精、做强,加工产品主要销往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创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水产加工业不仅取得了良好收益,也逐步成为全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城阳区的水产加工业还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第一出发点,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推动水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高效发展,为解决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概况和分析(一)我国水产业概况和水产加工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201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373万吨,占全球水产品总量的1/3以上,已连续13年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养殖产量3828.84万吨,占全球养殖水产品总量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鱼糜制品的加工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品季节性强,原料常年供应的难度大,含水量高,易于腐败。为此,如何延长水产品的保存期是水产业界有史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日本作为世界性水产品消费大国,水产加工业十分发达。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日本本土水产原料供应紧缺,日本水产加工业正在迅速向国外扩展。众多的水产品经营企业不再单纯以销售原料为主业,而是在水产捕获期,趁原料新鲜状态下立即进行大量加工,经冷冻后常年稳定地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 水产加工业是现代渔业生产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别是渔业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深加工,是其渔业增值的最重要因素。由于能源危机、资源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许多国家对水产加工保鲜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尤为关注,同时世界新科技浪潮的出现也推动了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各国已把新技术、工艺广泛运用到水产加工保鲜中去,大大促进了渔业的综合发展。因此,水产加工在我省渔业中的重要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马学信 《齐鲁渔业》2005,22(9):M0002-M0002
近年来,山东省水产加工业按照集约化、簇群化、产业化、外向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投入到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大潮中,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园区,规模迅速膨胀。目前,全省水产食品加工园区已达10个,面积4000多万m^2,年加工总量达300多万t,年加工产值350多亿元,年水产品进出151总额30多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0多亿美元,创汇额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和我省大农业出口创汇的30%。山东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淡水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却与之不相适应。文章在介绍湖北省渔业资源和水产品加工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水产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湖北省水产资源利用和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迅速,一个包括渔业制冷、冷冻品、鱼糜、罐头、熟食品、干制品、腌熏品、鱼粉、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产品的加工体系已经形成。据统计,我国2002年有水产加工企业8140家,年水产加工能力1225万吨,实际水产加工品总产量704.5万吨。其中,冷冻水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渔业相比,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缓慢,阻碍了水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着重研究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即立足优势,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质量,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不遗余力的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促进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于斌 《科学养鱼》2004,(9):63-63
一、水产行业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 (一)我国当前水产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业背景 在总供求上大多数水产品供大于求,整个行业由数量增长为主向结构调整和质量竞争转变,水产品贸易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市场开拓。加上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把水产品保鲜、加工工作作为战略课题来抓。首先,十分重视水产加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如水产品生化机理研究等。其次,也不忽视保鲜、加工工艺研究,以及现代科技成果在水产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水产加工业的发展。以日本为例,80年代初期,水产加工产值就为渔业产值的113.6%。其它发达国家的加工产值也都接近甚至超过了渔业产值。我省是全国重点渔区之一,水产加工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水产加工产值还不足渔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为此,借鉴国外水产品保鲜、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正在发展中的我省水产加工业将起重大促进作用。现将福建省水产厅加工处李锦松同志编写的《国外水产品保鲜加工发展动向》一文加以发表,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5,30(12):16-17
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的38%以上,连续十多年名列世界第一,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吃鱼难,吃鱼贵”早已成为昨日话题,伴之而来的是“卖鱼难,鱼价低”,水产品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已迈入了世贸组织的大门,如何利用我国渔业大国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增大出口创汇能力,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这是摆在水产业面前的一大新的课题。现就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力发展我国水产加工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大力发展我国水产加工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对推动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和对福建省部分水产企业及相关政府(行业)部门进行走访调查,着重分析福建省水产加工企业现状、水产行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重点指出福建水产加工业在人才培训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寻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产加工业及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的趋势及产业的主要走向,并提出福建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未来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是链接养殖、捕捞与市场的桥梁。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又是加快水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水产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要求,更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方向及措施作几点简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文献,概述我国近十年来,改革、开放给水产加工业带了生机与活力,水产加工业已发展成为包括水产制冷、腌制、罐制、干制、熟制、调味、鱼糜加工、鱼粉与饲料加工、水产制药以及海藻工业等十多个专业门类的庞大行业,是水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养殖、捕捞业的发展,增加市场水产品有效供给,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以及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了“八五”期间水产品加工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八五”期间水产加工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