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酸性菜园土壤莴笋产量、叶片硝态氮、氨基态氮、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莴笋产量以微酸性土(S3)>酸性土(S2)>强酸性土(S1),且产量间比值YS3/YS1>YS2/YS1>YS3/Y相似文献
2.
硝化抑制剂DMPP对菜园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完善蔬菜硝酸盐污染的调控技术体系,采用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菜园土壤NH4^ -N,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土壤NH4^ -N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而NO3^--N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MPP处理的土壤中NH4^ -N含量高于硫硝镀(ASN)处理,NO3^--N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硝态氮肥对春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态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在拔节期,春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在灌浆期,春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呈升高的趋势。说明适当提高氮肥施用量能够加速小麦叶片氮代谢过程;而当氮素水平过高时,对氮代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以玉米品种郑单538 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陕西杨凌塿土地区经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后玉米产
量、土壤全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以阐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玉米产量以及土壤质量的
影响,为关中平原玉米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院施氮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玉米生育
期内施氮处理的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玉米生育期内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
碳与不施氮的对照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对于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结构和酸调理剂对由第四纪红土发育的酸性红菜园土的酸性、有效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辣椒季、小白菜季均以化肥(NPK)处理(40d)最高,辣椒季为(156.80±23.38) mg/kg,小白菜季为(349.35±7.29) mg/kg;有效磷含量辣椒季以化肥处理(60d)最高,为(160.35±31.21) mg/kg,小白菜季以化肥+氧化镁(NPK+MgO)处理的最高,为(211.13±7.34) mg/kg;速效钾含量以化肥+酸化调理剂1号(NPK+SR1)处理的最高,辣椒季均值为(155.6±16.65) mg/kg,小白菜季均值为(278.91±3.5) mg/kg;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交换性酸(EA)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pHBC)影响明显,以化肥+氧化钙(NPK+CaO)、化肥+氧化镁(NPK+MgO)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pHBC),其pH均值分别提高了1.23和1.7,土壤pHBC值分别达45.9 mmol/kg和49.0 mmol/kg,其他处理的土壤pHBC值仅30 mmol/kg左右;不同处理作物的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辣椒季以化肥(NPK)处理的产量最高,增产率为226.9%,小白菜季以化肥+氧化镁(NPK+MgO)处理的产量最高,增产率为58.7%,施用CaO、MgO能有效降低酸性菜园土的酸性,促进作物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习惯施肥、施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的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67%。氮肥用量与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土壤硝态氮在100cm土层范围内的累积量也越大。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处理表现为: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0~100cm土层中硝态氮积累量分别下降了48.0%、46.5%、40.7%,从而降低了农田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综合玉米产量、硝态氮积累量,认为在施氮192kg/hm2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既可保证产量又能降低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钙对酸性土壤5个品种莴笋(润农、挂丝红、双尖、二白皮、尖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使各品种莴笋产量提高且达显著(极)差异;施用钙肥二白皮莴笋品质提高明显,硝酸盐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维生素C在低肥、高肥处理中含量最高,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在施钙水平下有所降低;挂丝红莴笋在4个处理中产量均为最高,并以N20P5K15Ca37处理的莴笋品质好,硝酸盐含量降低8.5%,维生素C含量增加32.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3%,氨基酸含量增加125.2%. 相似文献
11.
氮肥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综述了氮肥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氮肥影响甲烷产生的机制。氮肥对甲烷产生的影响依据土壤性质呈现出4种不同的效应:(1)当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时,氮肥对甲烷产生无明显作用;(2)当土壤有机碳和全氯含量中等时,氮肥促进甲烷产生;(3)当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但质地较粗或土壤C/N比较高而有效态氯含量较少使得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相对较多时,由于SO4^2-和NO3^-可以被快速还原从土壤中消失,对产甲烷的影响很弱,因此氮肥促进甲烷产生;(4)当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或者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但土壤质地粘重导致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少时,由于土壤还原SO4^2-和NO3^-的能力较弱,硫铵和硝态氮肥施入导致SO4^2-和NO3^-对产甲烷的抑制作用强于氮肥对甲烷产生的促进作用,氮肥表现为抑制甲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13.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是土壤有机碳、氮中最活跃的组分,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3个长期定位试验点(桃源、宁乡、桃江)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表层土壤MBC、MBN、DOC、DON,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MBC+DOC,MBN+DON)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含量。与对应的无肥处理(CK)相比,长期单施化肥(NPK)使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提高幅度分别为3.3%~21.0%和3.3%~27.1%,长期有机肥施用提高幅度分别为48.7%~84.8%和17.9%~105.8%,且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3个试验点活性有机碳大小顺序为桃源>宁乡>桃江。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SOC)的累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SOC的含量关系不大。桃源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可能是土壤SOC累积速率快的主要原因;宁乡和桃江的粘粒含量和有机碳投入量相差不大,桃江较高的初始SOC水平影响了SOC积累速率;桃源和宁乡试验点的土壤活性氮含量相差不大,约是桃江的1.8倍。与土壤全氮(TN)相比,全氮的积累速率与土壤活性氮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强酸性土、酸性土、中性土上红三叶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钾、高氮和配施钼肥处理明显提高了3种土壤上红三叶总产量。强酸性土和中性土上均以配施钼肥处理总产量最高,增产率分别为17.7%和16.2%,酸性土上以增施氮肥处理最高,增产率为19.5%。同一施肥处理下,3次刈割的红三叶粗蛋白含量均以强酸性土最高。配施钼肥处理显著提高强酸性土、酸性土上3次刈割的红三叶粗蛋白含量,且该处理对提高强酸性土、中性土上红三叶粗脂肪含量效果显著,而高氮处理对提高酸性土上其含量效果较佳。增施氮肥、配施钼肥处理对降低强酸性土、中性土上红三叶粗纤维含量,提高其适口性效果显著,但增加酸性土上其含量。强酸性土上红三叶粗灰分含量总体高于酸性土和中性土,增施氮肥、配施钼肥处理对提高酸性土上红三叶粗灰分含量效果显著,而在强酸性土上,仅低磷处理可提高其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净收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氮肥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测土提出合理施肥量OPT(N 210,P2O590,K2O60kg/hm2)的前提下,在襄汾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净收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OPT-N)相比,不同氮肥运筹均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净收益,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含氮量及玉米的吸氮量;OPT3处理可以获得10 102 kg/hm2的产量,较不施氮肥增产23.4%,每千克纯氮可以生产9.1 kg的籽粒,净收益可达15 319元/hm2,较对照增收19.3%,同时肥料利用率可达47.0%,是最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OPT1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净收益,分别为9 897 kg/hm2和14971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产量较对照增产20.9%,净收益较对照增收16.6%,但氮肥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为38.6%,也是可以接受的氮肥运筹方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氮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田长期氮肥定位试验,以施N 180 kg/hm2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氮胁迫(不施氮肥)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中筋小麦品种中麦895、强筋小麦品种石优20)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胁迫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旗叶蔗糖含量(花后7~35 d)、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花后7~35 d)、籽粒蔗糖含量(花后21~35 d)、籽粒SPS活性(花后14~35 d)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个小麦品种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个小麦品种开花期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积累量、开花前氮转移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开花前氮转移率和开花前氮贡献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综上,氮胁迫下小麦灌浆中后期碳、氮同化能力明显下降,氮素积累量降低,但对氮素的吸收能力增加,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比例增加,进而小麦植株对氮素的整体利用率得以提升,但小麦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19.
氮肥施用量与莴苣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莴苣高产、优质、低污染、高氮肥利用率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莴苣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将每1kg土的氮肥施用量x(g)与每盆莴苣的产量y(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y=104.21 2476.31x-5181.97x^2,表明莴苣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1kg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0.1750-3.2125g.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改善莴苣品质,降低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