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GA3对乙烯利抑制黄瓜苗生长的逆转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幼苗经过500×10^-6乙烯利喷苗处理,严重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并趋向老化;用GA3三种浓度(5×10^-6、10×10^-6、20×10^-6)喷叶处理后,有效地逆转了乙烯利对黄瓜幼苗的影响,使其趋向于壮苗。在三种浓度或以10×10^-6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对番茄幼苗生理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无限生长型的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三种浓度(150ppm、300ppm450ppm)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有效地抑制幼苗徒长,增加茎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中束缚水与可溶糖含量及根系活力,使幼苗更趋向于壮苗的形态。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了番茄早期产量,总产量也有所提高。综合本试验结果,300ppm浓度处理提高番茄幼苗素质及产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二处理。  相似文献   

3.
用乙烯利促进大棚黄瓜幼苗的雌花分化,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但仍有许多菜农往往不能准确掌握用药浓度,造成浓度过高,使幼苗生长停滞,花打顶,形成僵苗,严重时生长点干枯死亡。大棚黄瓜受乙烯利药害的补救措施:1)加强肥水管理。药害发生后,根据药害程度,增施速效性氮肥,同时增加灌水次数,以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2)提高棚内温度。正常的黄瓜幼苗期白天适宜的温度是25~28℃,夜间13~15℃。受害后,白天要提高棚温至30℃,以促进幼苗生长;夜间可保持合适的低温,保证雌花的继续分化。3)喷施赤霉素。黄瓜四叶一心期用乙烯利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GA3逆转高浓度乙烯利抑制黄瓜幼苗生长的效应。GA35×10-6、10×10-6、20×10-6均能有效解除乙烯利对黄瓜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使受乙烯利胁迫的黄瓜幼苗外部形态和生长量接近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用乙烯利、赤霉素和吲哚丁酸浸种研究了外源激素对老化西葫芦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乙烯利、赤霉素和吲哚丁酸,在不同的浸种时间下,对老化西葫芦种子活力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乙烯利200ppm,浸种24hr、赤霉素50ppm,浸种12hr和吲哚丁酸100ppm,浸种6hr,在提高老化西葫芦种子活力上效果更为明显。供试的三种外源激素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江蔬菜》2004,(1):49-49
用乙烯利(ECPA)促进大棚黄瓜幼苗的雌花分化,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但仍有许多菜农往往不能准确掌握用药浓度,造成浓度过高,使幼苗生长停滞,花打顶、形成僵苗,严重时生长点干枯死亡。为此,将大棚黄瓜受乙烯利药害的补救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叶片生理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乙烯利在黄瓜上的应用研究,前人往往局限于调查雌花数多少、第1雌花节位高低、抑制徒长、提高产量等方面,而乙烯利对黄瓜叶片生理活性及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选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不同栽培环境下,对不同苗龄的黄瓜幼苗进行处理,以探讨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叶片生理活性、产品品质的影响,为黄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在夏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叶青 《长江蔬菜》2000,(12):37-39
在黄瓜苗期不同叶龄 ,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 ,观察黄瓜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和植株主蔓前 2 0个节位的雌花数。结果表明 ,幼苗期用乙烯利处理可以增加黄瓜的雌花数 ,但第雌花节位有明显的上升 ;处理苗龄以 2~ 4叶为宜 ,乙烯利浓度以 50~ 150 μl·l-1较好  相似文献   

9.
王玉堂 《蔬菜》2010,(1):27-27
乙烯利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增加雌花数量的作用。利用乙烯利促进大棚黄瓜雌花分化,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增产新技术。但由于生产上一些菜农不能准确掌握施用浓度,常因浓度过高而使幼苗生长停滞,出现花打顶或形成僵苗,严重时生长点干枯死亡。这就是大棚黄瓜生产上常见的乙烯利药害。黄瓜遭受乙烯利药害后的补救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对温室黄瓜增产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早春为不利于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冷凉季节,应用200ppm和300ppm赤霉素处理雌花的子房,能显著提高温室黄瓜的前期产量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在中农8号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及不同的施用次数在中农8号黄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100μL·L-1的乙烯利处理黄瓜幼苗1次或2次,能够有效地提高前期产量,同时,对植株的生长和瓜条的商品性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适合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乙烯利浓度过高或施用次数过多会导致空节的形成,从而使雌花率降低,雌花开始节位升高,始花期推迟,前期产量和总产量都有降低趋势,且对瓜条商品性也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种生长调节剂对西葫芦性别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葫芦苗期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性别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乙稀利可以增加雌花的发生,减少雄花的发生,但浓度达100毫克/千克时会产生药害;赤霉素(GA)与硝酸银都可以促进雄花的产生,减少雌花数。②在幼草子叶充分展开期用赤霉素与硝酸银处理,诱雄好于4叶期处理。③硝酸银分别处理幼苗茎尖和下部的1~4片真叶,对性别表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④赤霉素、硝酸银和乙烯利可以诱导西葫芦花芽的性别发生转化,也可以诱导西葫芦分化更多的花芽。  相似文献   

13.
乙烯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乙烯利对黄瓜进行了不同浓度、时期及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前期用低浓度乙烯利处理能增加叶面积、茎粗和雌花数,缩短节间长度,显著地提高坐果率和产量.施用浓度以50~100mg·L-1为宜,施用时期在1~2片叶期.  相似文献   

14.
以“夏丰”为试材,考察了乙烯利对主茎茎粗、叶面积、20节内雌花数及后期产量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处理秋黄瓜的最佳乙烯利浓度为200PPm。  相似文献   

15.
植物诱导剂对黄瓜基质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果黄瓜A-B2’为试材,以植物诱导剂那氏齐齐发、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喷施黄瓜苗叶片,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植物诱导剂对黄瓜基质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培育优质黄瓜壮苗、提高壮苗指数、增加定植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和那氏齐齐发可有效控制黄瓜幼苗株高、叶长和叶宽,促进叶片数和茎粗的增加。黄瓜幼苗叶片数、茎粗和根长均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最大;黄瓜幼苗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则以喷施那氏齐齐发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喷施磷酸二氢钾和那氏齐齐发可抑制黄瓜幼苗地上部徒长,显著促进地下部生长,其中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最佳;根冠比和壮苗指数也以磷酸二氢钾处理最大。在黄瓜基质穴盘育苗生产中,喷施磷酸二氢钾可解决黄瓜幼苗徒长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雪兰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史益敏  陶懿伟 《园艺学报》1997,24(2):185-188
研究低温和低温加赤霉素处理以及应用乙烯利处理后再结合低温加赤霉素处理等措施对香雪兰花芽分化和提前开花的效应。结果表明,香雪兰种球在自然条件下于8月下旬开始部分解除休眠,在此后进行低温处理或低温加赤霉素处理,可使其在低温处理阶段完成花芽分化,分别提前60天和70天开花;在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前45天,以50mg/kg乙烯利处理种球,可提前花期75天。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1979—1984年对黄瓜进行了喷洒乙烯利的多点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喷洒乙烯利的黄瓜比对照一般可提早上市3一5天,前期产量提高18—25%,总产量提高7—18%,亩增产值150元左右。我市每年种植黄瓜2100亩,其中有85%面积的黄瓜用乙烯利处理,均收到使雌花增多、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是氧化还原酶类中的一种,人们常常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力用来作为植物的一个重要生理活性指标。过氧化物酶参与植物体中多种生理作用,对植物组织木化,生长调节及抗病起重要作用,与吲哚乙酸氧化酶有密切关系。李曙轩等①1979年用乙烯利及赤霉素处理黄瓜,测  相似文献   

1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切去初生根的幼苗外植体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和一氧化氮(NO)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外源乙烯供体乙烯利(Ethrel)可显著促进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形成,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最适浓度为0.5μmol·L~(-1)。Ethrel和NO共同处理的外植体不定根的数量和根长显著高于Ethrel和NO单独处理,但Ethrel的促进作用可被NO的清除剂c-PTIO、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和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NaN_3所逆转,说明乙烯和NO在黄瓜外植体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诱导作用。外源乙烯引起黄瓜外植体内源NO含量的增加,亦提高了植株体内合成NO的NOS和NR酶的活性以及NOS和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可见,NO在乙烯诱导黄瓜不定根形成的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烯、乙烯利和ACC对瓠瓜性别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Ethephon,Ethrel)可以促进瓠瓜(Lagenarialeucantha Rushy)雌花的产生,减少雄花的数目。但过去的试验只用了一个早熟品种,即杭州‘长葫芦’。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乙烯利的反应不同,早熟品种对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反应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迟钝。早熟品种(杭州‘长葫芦’)在幼苗期用150ppm乙烯利处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雌花产生,而中熟品种(温州‘圆葫芦’)和晚熟品种(杭州‘牛腿葫芦’),则要分别用200和300ppm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不同品种对乙烯利浓度反应的差异,是与品种间茎尖组织的乙烯含量有关。早熟品种茎尖组织的乙烯释放量较多,而晚熟品种较少。但早熟品种茎尖组织中MAC[1-(丙二酰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结合态的ACC]的含量较少,而晚熟品种较多。至于温度对乙烯利诱导多生雌花的效果,则是通过影响乙烯利的分解速率而起作用的。 乙烯利水溶液不论是茎尖喷洒还是叶片喷洒,都可以促进瓠瓜多生雌花。但用乙烯气体处理时,只有当茎尖部分受到处理,才能诱导多生雌花,若仅处理叶部,则没有什么效果。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转,在促进瓠瓜多开雌花方面,与乙烯利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