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骨木镰刀菌是马铃薯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给黑龙江省马铃薯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采用马铃薯干腐病引物LDJ1对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痣病的致病菌的ITS序列进行测定,只有马铃薯干腐病菌扩增出560 bp特异性片段。再分别对接骨木镰刀菌、燕麦镰刀菌和茄病镰孢变种的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针对接骨木镰刀菌设计了特异引物L2,扩增特异性产物为278 bp,该引物所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检测DNA含量在50 pg/μL以上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乔志文  李宝兴 《中国糖料》2006,(4):32-33,35
利用温室生长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的甜菜幼苗和自田间分离的甜菜根腐病镰刀菌单孢子培养物,进行土壤接种、蘸根接种、混合接种,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混合接种、蘸根接种、土壤接种。3种方法均能保证发病,完成甜菜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玉米穗部不同组织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 ̄2004年采用花丝通道法、钉刺果穗法和针刺果穗深处法3种接种方法,分别将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接种到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花丝、子粒和穗轴上。结果发现,不同穗部组织对这两种菌的抗病性表现不同,同时筛选出花丝和子粒都抗这两种菌并且穗轴抗串珠镰刀菌的优良自交系BT-1。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18,(2):108-113
马铃薯干腐病(Fusarium spp.)是国内外重要的贮藏期马铃薯病害,近年来内蒙古发生严重,一般可造成损失20%~30%,但目前仍然没有防治马铃薯干腐病的有效方法。2014~2015年通过薯块药剂喷雾进行了杀菌剂10%抑霉唑可溶性液剂、75%抑霉唑硫酸盐可溶粒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干腐病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10%抑霉唑可溶性液剂100 m L/t薯块、10%/抑霉唑可溶性液剂150 m L/t薯块和75%抑霉唑硫酸盐可溶粒剂20 g/t薯块出库时防效分别为68.5%,79.2%和70.6%,出库后2周防效分别65.4%,74.1%和65.4%,均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可作为防治马铃薯干腐病的有效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5.
6.
报道云南西双版纳新发生由镰刀菌引起的橡胶树基腐病、橡胶树茎干褐腐病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及不同温度下的菌落生长和产孢情况的比较观察,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在黑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燕麦培养基次之,V_8培养基和PDA最差。在5~25℃温度范围内,马铃薯晚疫病菌均能产生孢子囊,但以20℃产生孢子囊数目最多且孢子囊较大。  相似文献   

8.
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禾谷镰刀菌侵染拟南芥,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开花初期,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能够引起花组织和角果产生病变,菌丝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植株中,最终引起植株坏死。用组织染色及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证实接种菌已侵入植物组织。说明拟南芥可用来进行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的相关分析,也可为筛选抗赤霉病的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育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设置3个温度梯度:15~10℃、20~15℃、25~2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育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的株高和主茎叶片数增加,叶长、叶宽、茎粗降低;"转心乌"薯块的形成对温度较敏感,而"大西洋"可耐一定程度的高温,"合作88"低温下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田间鉴定抗根腐病豌豆类型的缺点是需要整个生育期和损失大量播种材料。因此本试验试图研制出实验室快速鉴定抗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f.sp.Pisi)的材料的方法。该真菌侵染根系并引起植株萎蔫。 1983~1986年在乌克兰不同土壤——气候区(切尔诺贝尔,赫米尔尼茨基,切尔诺夫茨和卢日斯克州)收集了感染根腐病的植株材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福美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多菌灵等5种农药对橡胶树基腐病病原腹状镰刀菌(Fusarium venfricosum)的毒力测定结果:参试的5种药剂在产品规范的使用浓度内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极显著地(P﹤0.01)优于其他4种农药,其有效浓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在500倍至1 200倍浓度之间,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严重发生于漳州华棕(Washingtonis,filifera)上,造成大量华棕死亡的华棕立枯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植株的病健交界处分离纯化得到2种具有离体和活体致病性的病原菌,其中1种菌的活体致病性更强;通过形态特征观察、不同培养基培养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认定该病原菌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相似文献   

14.
将酶联聚合反应法在检测各种镰刀菌种类和Microdocbiumnivale小种与用于田间小区(中间副区为F.culmorum接种区)小麦传统的病害观察评价进行比较。在GS80时15个副区中分别采集一定样品进行病害观察评价。收获时,将每个样品分成籽粒颖片和穗轴三个部分,再用PCR分析检测F.culmorum、F.poae、F.graminearum、M.nivalevar.majus和M.nival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筛选获得土壤中马铃薯粉痂菌的诱饵植物,明确不同地区土样的含菌量以及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土壤含菌量的影响;同时,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情况的影响。采用带菌土壤诱导和带菌薯块诱导两种活体诱导的方法进行马铃薯粉痂菌的诱导;在温室条件下设计不同的处理来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的影响。筛选得到诱饵植物为番茄品种‘3-375’,不同地区和种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土壤中粉痂菌的含量存在差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粉痂病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土壤中存在马铃薯粉痂菌,该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和种薯传播;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该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惠君 《杂粮作物》1998,18(1):42-44
大田条件下两个马铃薯无性系对不同温度的反应J.I.Sarguis等著张惠君译短日照、低温、强辐射,低氮土壤和老薯块作种均可促进薯块的形成。每年的大多数时间温度不适宜是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据报道,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间,温度增加会使叶...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贮藏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如何控制贮藏损失已成为马铃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明田间养分管理与马铃薯安全贮藏的关系,试验设置不同氮、磷、钾施肥梯度,研究其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块茎养分含量与马铃薯贮藏期干腐病的发病情况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块茎氮、钾营养状况对马铃薯贮藏安全存在影响;从马铃薯贮藏安全的角度给出临界块茎氮含量应小于12.66 g/kg,临界块茎钾含量应大于20.43 g/kg。  相似文献   

18.
通过筛选获得土壤中马铃薯粉痂菌的诱饵植物,明确不同地区土样的含菌量以及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土壤含菌量的影响;同时,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情况的影响。采用带菌土壤诱导和带菌薯块诱导两种活体诱导的方法进行马铃薯粉痂菌的诱导;在温室条件下设计不同的处理来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的影响。筛选得到诱饵植物为番茄品种‘3-375’,不同地区和种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土壤中粉痂菌的含量存在差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粉痂病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土壤中存在马铃薯粉痂菌,该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和种薯传播;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该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培养基类型、培养容器及外植体接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试管薯的诱导产生,产生的试管薯各项指标均优于固体培养基;250mL广口瓶培养产生的试管薯鲜薯重与100mL和150mL三角瓶培养容器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每瓶接种10~15个外植体既能获得数量较多的试管薯,且试管薯的质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不同部位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毒素化学型,于2022年小麦灌浆期分别从陕西省渭南市、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采集小麦穗部、茎秆以及茎基部具有明显病状的样品,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镰刀菌菌株,并使用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群结构及毒素化学型。结果表明,从采集的样本中共分离到156株镰刀菌菌株,其中发生在穗部的赤霉病以及发生在茎秆的秆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均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主要以15-ADON化学型为主;发生在茎基部的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其15-ADON和3-ADON化学型占比差异不大;未检测到NIV毒素化学型的镰刀菌。以上结果说明,小麦不同部位对镰刀菌毒素化学型可能不存在选择性,小麦茎基部与穗部和茎秆的镰刀菌毒素化学型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优势病原菌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