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FBA染色法观察柑桔黄龙病病株中的病原难培养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株新梢主叶脉或嫩茎横切片用 FBA 染色工作液染色5~8min,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可见到其外向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存在被染成红褐色的病原难培养细菌,菌体大小为0.35~0.65μm × 1.70~4.00μm,多为杆状,有些呈长亚铃形或长椭圆形。而健株、衰退病株、裂皮病株、溃疡病株,生理黄化株和田间天牛为害黄化株等的叶脉或嫩茎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均未见到任何菌体存在。FBA 染色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诊断柑桔黄龙病的一种实用方法。本文还就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黄龙病病原检出率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病原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PCR—SSCP技术对采自我国柑桔主产区、泰国和法国留尼湾等8个不同地方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的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进行研究。对引物P1、P2扩增的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得到两条清晰且泳动速率一致的条带,表明不同地方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病原扩增的DNA片段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检测柑桔黄龙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PCR技术检测柑桔黄龙病病原的研究邓晓玲唐伟文(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广州,510642)THESTUDIESONDETECTIONOFCITRUSHUANGLONGBINPATHOGEN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Den...  相似文献   

4.
对引起柑桔黄龙病的类菌原体的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CR方法不但能对BLO,DNA进行离体扩增,而且对各种不同来源的感病植物样品也能很好地进行检测。本首次报道了从未显症的植物上用PCR方法检测到了BLO,枝接试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快速检测柑桔黄龙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PCR技术对柑桔黄龙病病原DNA进行体外扩增,可建立一套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该病原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PCR技术对柑桔黄龙病病原的检测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只有感染了黄龙病病原的样品,PCR才呈阳性反应。文章报道了应用PCR技术能检测已带病但尚未症状的柑桔黄龙病病株,该检测技术可以对柑桔黄龙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是地控制带病苗木的传播,这对选育无病苗木及病害的综合治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分离培养及其感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首次成功地人工培养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BLO),以此为抗原制备免疫抗血清,对黄龙病诊断获得满意结果。BLO阴性,菌落多为圆形,无色至褚红色,大小为0.09-0.18mm,培养初期,菌体两端钝圆,大小为(200-600nm)×(670-2000nm),菌体表面呈波纹状,胞壁厚16-25nm,培养约10天左右,菌体一端沿纵轴延伸一长柄,柄长约与菌体等长或更长些,大小为(45-92nm)×3500nm。 BLO通过虫传、注射、浸根和剥皮等接种方法接种于健康的柑桔幼苗,表现出典型的黄龙病症状,接种发病的植株,再次分离到同样的BLO。在电镜观察下,证实该病原存在于筛管细胞,用不带病的柑桔木虱吸食BLO,作传病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根据柑桔黄龙病病原PCR检测结果,分析其病原检出率不高与检测方法、检测部位等相关,提供了"红鼻果"作为芦柑黄龙病田间诊断的依据。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总结了至2000年前永春县柑桔黄龙病长期未蔓延危害的原因在于果园管理均衡,施药次数较多,柑桔木虱没有大量生存繁衍的空间;而近年柑桔黄龙病蔓延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三农"状况发生变化,劳力转移,失管果园多,病源多、柑桔木虱大量危害,病害迅速传播。论述了近年永春县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取得的成效;指出柑桔规模化连片种植,分散管理,难以统一落实防控措施是黄龙病防控工作的难点。探讨了黄龙病产区发展柑桔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引起柑桔黄龙病的类菌原体(BLO)的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CR方法不但能对BLO、DNA进行离体扩增,而且对各种不同来源的感病植物样品也能很好地进行检测.本文首次报道了从未显症的植物上用PCR方法检测到了BLO,技接试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正是由于本方法可在病原侵染早期进行检测这一优点,从而可控制带病苗木的扩散.该技术也可被用于无毒苗木的筛选,从而控制病害发生.该技术对BLO引起的黄龙病的检测不但简单、有效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9.
柑桔对黄龙病病原与病毒混合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在福建省柑桔产区发生的由嫁接传染的病害有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由于长期以来柑桔采用无性繁殖的结果,造成这几种病害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侵染形式存在。对苗期进行混合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病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柑桔对该病原的抗性程度的密切关系,感病的病状明显,抗病的病状不明显或不表现;但各组合接种株与其过氧化物酶同酶的变化则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福建省柑桔的主栽品种是芦柑、雪柑和福桔,它们对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具有一定的抗性,所以这3种病原的混合侵染对本砧的柑桔生产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柑桔细菌性病害黄龙病是全球柑桔业的致命威胁。采用无病苗、砍除罹病树、统防统治柑桔木虱等综合防控措施虽然有效,但在幼年园中落实难。调查表明,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使用的露地小苗一般需要3年才能长大投产,许多果农在此期间不得不外出打工以减轻经济压力。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采用无病容器大苗建园,辅以促生栽培管理措施,使之在定植1年后就投产的栽培技术路线,藉以减低幼树期黄龙病防控压力并减慢发病速度。4年多的实践表明,容器大苗技术非常适合在黄龙病疫区使用,可大幅度提高疫区柑桔种植效益。简介了无病容器大苗技术及其原理,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并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PCR—SSCP技术对我国柑桔主要产区、泰国和法国留尼湾等地收集到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病原(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16S rDNA进行了分析。PCR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在长度上没有明显区别。进一步的SSCP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柑桔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序列在组成上也没有差异。显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品种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种内没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SSCP技术对我国柑桔主要产区、泰国和法国留尼湾等地收集到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病原(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16S rDNA进行了分析。PCR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在长度上没有明显区别。进一步的SSCP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柑桔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序列在组成上也没有差异。显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品种的柑桔黄龙病亚洲种种内没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