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荆州市的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据统计,汛期暴雨约占全年暴雨总数的86.3%,其中梅雨期(6月20日—7月10日)暴雨约占全年暴雨总数的17.2%,对荆州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梅雨期集中连续性暴雨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暴雨是各种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是特大暴雨和连续性暴雨更是出现在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明显的情况下,梅雨期暴雨尤为典型。据多  相似文献   

3.
对长沙地区长沙站、宁乡站、浏阳站和马坡岭站4个站点的1981—2015年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暴雨日数最多的是宁乡站,其次是马坡岭站。长沙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暴雨日数分别占全年总暴雨日数的28.9%、58.5%、10.4%和2.1%。其中6月暴雨日数最多,占夏季总暴雨日数的54.1%,为全年总暴雨日数的30.9%。近35年来,长沙地区年暴雨日数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9 d/10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暴雨日数整体均处于增多趋势,这与长沙近35年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一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3、1.07、0.17、0.08 d/10年,并以夏季增多最为明显。选取长沙市暴雨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得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且水汽、动力等物理量均与暴雨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林巧美  罗碧瑜  陈裕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10-20212
对1960~2009年揭阳市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揭阳市暴雨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天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出现在4~9月份,占总数的89.9%;近50年来揭阳市的暴雨日数存在着8~10年的震荡(变化)周期,20世纪90年代前存在有比较明显的20年左右的周期,揭阳市暴雨天气主要有锋面低槽型、热带系统型和局地暴雨群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用1952~2002年共51年约86个站点的广东暴雨资料对广东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来看,广东年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位于阳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个明显的中心,分别位于阳江、清远、海丰附近,后汛期暴雨明显集中在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后汛期;在沿海地区,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前汛期。从时间来看,前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前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47%,后汛期占39%,其他时间占14%。暴雨雨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表明,粤东和粤西地区有11~13年和3~5年的周期振荡;粤北地区有10~13年和5~6年的周期振荡;珠三角地区有20年左右和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6.
咸阳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胡国玲  李春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60-7261,7361
[目的]分析咸阳近50年暴雨的气候特征。[方法]采用咸阳市1960~2009年11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咸阳暴雨的气候分布特点。[结果]咸阳各县(市、区)暴雨年发生频次均不足1次,其中,西南部的武功暴雨日数居全市之冠,秦都站则最少;暴雨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呈少-多-少-多的趋势;暴雨出现在4~10月,其中,7~8月最多,大暴雨出现在5~9月;暴雨多历时短、强度大,以夜间型居多;咸阳暴雨以局地性最多,占总数的77%;暴雨多为单日出现,连续发生暴雨的几率很低。[结论]该研究为做好此类天气预报及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定陶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德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206-206,22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雨天气也呈增加趋势。定陶县境内多为平原地形,暴雨极易引起内涝,县内沿湖低洼地带几乎年年有涝灾,为山东省重涝区之一。利用定陶县1961-2005年气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定陶县暴雨年际、季、月变化特征,并总结出定陶县暴雨天气发生时的天气系统,对今后定陶县暴雨天气预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宜州市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宜州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宜州市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是7、5月,90%的暴雨出现在4—9月。该研究可为暴雨预报、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滕州市地处鲁南,是山东暴雨的多发地之一。使用1952~2006年滕州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暴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滕州暴雨年际变化大,年暴雨出现日数服从泊松分布。暴雨、大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下旬,大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均以7月份最多。其中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暴雨初日的关键期,7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暴雨终日的关键期。近55年来年暴雨强度、年暴雨日数及年暴雨量先后发生气候突变:年暴雨强度于1962年发生突变变小,暴雨日数及年暴雨量于1981年发生突变变少,于1990年发生突变变多。  相似文献   

10.
全州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州县气象局1957—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县降水量分布特征及暴雨气候特征,并针对暴雨引发的洪涝或山洪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深入了解莱芜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利用1971~2000年莱芜市观测站资料,从雷暴的初、终日及绝对变率、雷暴日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以及雷暴初、终日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随着年代的推移,初、终雷日的平均日期都更加趋于稳定,但终雷日的年际差异大;雷暴期相对稳定,年代际变化不大,总的趋势略有变短的倾向,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是减少的,平均倾向率为每10年-2.5 d;雷暴的月分布基本呈单峰对称分布,7月份是雷暴的最为集中的1个月份;雷暴日与气侯平均气温的对应关系是,雷暴初日所对应的气侯平均气温为12℃,雷暴终日所对应的侯平均气温为14℃。从60年代到90年代,莱芜市平均初雷日、终雷日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郝玲  赵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2-8664,8713
通过对淮河流域18个站点近5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分析,阐述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剧烈,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明显增加;且淮河流域暴雨呈准2年周期振荡。从空间角度分析,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国72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1968 ~ 1996年NCEP/NCAR 2.5°×2.5°月平均资料对陕西省1961 ~ 2000年发生的暴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40年陕西共发生762个暴雨日,主要集中在7月份;暴雨日分布从陕北向陕南显著增加,每年均有占全省47.4% ~ 78.9%的站发生暴雨;孟加拉湾低槽和副热带高压是影响陕西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为陕西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源.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40年的降水资料,对呼伦贝尔市16个测站暴雨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东侧暴雨日明显多于西侧,且大暴雨日仅出现在岭东的测站(不包括区域自动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暴雨集中出现在6-8月,7月份为峰值,大兴安岭东侧在5月和9月也有暴雨出现;年代际变化呈波浪形特点,基本上是呈少-多-多-更少的变化规律;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呼伦贝尔市产生暴雨主要有三种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5.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5,(14):203-204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群  蔡海朝  高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7-20871
利用1970~2009年铜仁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暴雨资料和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近40年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还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对少暴雨年和多暴雨年的气候背景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仁雨季主要集中在主汛期(5~9月),主汛期暴雨量的大小将决定着铜仁地区年总降雨量的多寡。少暴雨年在30°N以南的大部分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比多暴雨年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比多暴雨年偏西、强度偏强;东北路径冷空气的南下是导致铜仁地区暴雨出现的有利条件;少暴雨年孟加拉湾向北输送的水汽辐合比多暴雨年明显偏北;多暴雨年铜仁区域主要以东偏南风为主,少暴雨年则为一致的南风,且多暴雨年贵州中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上升运动比少暴雨年强;少暴雨年OLR在孟加拉湾大部、南海南部的水汽输送区及贵州大部至我国江淮流域表现为正距平和正差异值控制,则对流活动较历史同期偏弱,同时也较多暴雨年偏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抚顺2014年6月16—18日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且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地面倒槽、低层切变线和高空冷涡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降水无明显低空急流,850 hPa切变线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风速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同时低层具有较大的比湿和相对湿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值表明水汽输送较好。此次暴雨抚顺地区有较大的K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850 hPa有θse高值区,反映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