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水蒸气蒸馏从选育的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单株及其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和组培苗的3种叶片提取的精油,利用GC-MS联用仪及GC对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繁殖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为:选育优株、种子苗和组培苗樟叶油中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分别为91.84%、70.02%、93.39%,说明用组培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可保持亲本的特性,其叶油基本保持原来优株的品质,而用种子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叶油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对休眠期的大叶芳樟鲜叶进行水蒸气蒸馏,并采用气象色谱面积归一法对其精油进行检测,筛选出叶含油量1.3%以上、主成分右旋芳樟醇含量95%以上的大叶芳樟30棵。建议以上以母本进行无性繁殖繁育大叶芳樟苗木,营建原料林,为市场提供优质天然右旋芳樟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播种和扦插两种繁殖方式对芳樟叶精油的影响,以选育的3个芳樟优株及其2 a实生和扦插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闻香法”、水蒸汽蒸馏结合GC与GC-MS法检测其化学型及精油化学成分,比较不同繁殖方式下芳樟幼苗精油含量和精油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种子繁殖的家系化学型分化种类较多,其中芳樟醇型子代所占比例在46%~52%之间,扦插繁殖的无性系均为芳樟醇型。实生子代叶精油得油率和主成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芳樟醇型子代叶精油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0.13%和10.12%,明显高于扦插子代的8.98%和1.26%。同一单株不同组织精油含量差异明显,表现出叶>根>茎的规律。扦插子代保持了母株的化学型特性和优良品质,生产中可根据实生子代化学型分化较大的特性,选育新优化学型单株。  相似文献   

5.
对芳樟组培、扦插和嫁接苗的幼林生长节律和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芳樟无性系6-11月生长较快,12月到翌年1月生长缓慢,2-3月又恢复高生长量.生长性状大小排序:组培苗>扦插苗>嫁接苗.生物量的分配各不一致,组培苗:枝>茎>叶>根;嫁接苗:枝>茎>根>叶;扦插苗:枝>茎>根>叶.不同类型幼树主要器官生物量的分布,根部:嫁接苗>扦插苗>组培苗;枝:组培苗>扦插苗>嫁接苗;叶:嫁接苗>扦插苗>组培苗.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以来,我厂营建了一批新的芳樟基地。针对芳樟叶油中芳樟醇含量往往高低相差悬殊这一特点,在采种时指定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先凭嗅觉选出采种母树(见表1),用油漆做上记号,同时在母树上采叶取样蒸馏,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定得出芳樟醇含量,其中高的达86%—92%,低的仅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精馏分离高品质芳樟醇的工艺条件,考察芳樟醇产品纯度与能耗的关系,应用Aspen Plus软件分析了芳樟醇与芳樟型樟树叶精油其他主要成分的二元系统在1 k Pa下相平衡的关系,并建立单塔精馏和双塔精馏分离模型,对芳樟型樟树叶精油分离芳樟醇的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分别得到了含天然芳樟醇95.4%和99%的产品,双塔精馏的塔底热负荷之和为单塔精馏的2.6倍。模拟结果表明,芳樟醇产品中的樟脑含量是影响精馏工艺参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水蒸气蒸馏提取芳樟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实验室条件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精油的优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条件对芳樟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芳樟叶片的精油提取得率高于枝干,水上蒸馏方式优于水中蒸馏,最佳蒸馏功率为600 W,最佳蒸馏时间为40 min,叶片采后最佳存放时间为48 h以内,此条件下精油的提取得率为1.4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获得的芳樟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6种化合物,总GC含量为94.56%,其中主要成分芳樟醇为89.5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不同质量浓度芳樟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芳樟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质量浓度为500、250和125 m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0.88%和67.94%。  相似文献   

9.
细毛樟(Cinnamomum tenuipilum Kostern)系樟科樟属植物,根据精油主成分的不同将细毛樟分为不同的化学型,如细毛香樟(香叶醇geraniol为精油主成分)、细毛芳樟(芳樟醇linanol为精油主成分)等。在引种驯化的过程中发现细毛樟种子苗精油主成分变化相当大,一般解释为遗传分离的结果。本文以细毛香樟和细毛芳樟的种子苗为材料,研究樟叶在生化实验中的一些内源干扰问题,探讨子代精油变异与同工酶的关系,为系统地研究细毛樟精油的生物合成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赖晓超 《绿色科技》2022,(23):184-188
樟树是提取重要香料芳樟醇的主要树种,但苗木质量不规范导致林分质量普遍不高,生产力低。以樟树优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培、扦插、嫁接方式繁殖的苗木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繁殖类型苗木对樟树幼林生长及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类型显著影响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表现为:组培苗≈扦插苗>嫁接苗。从幼林树高、地径及冠幅生长量来看,整体上以组培苗表现最佳,嫁接苗最差,但造林2~3年时,扦插苗与组培苗生长无显著差异;造林1~3年,以组培苗幼林的生长量最大,其次扦插苗,嫁接苗最小,且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以枝占比最大,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比以组培苗最高达86%;苗木类型对得油率、含醇量及芳樟醇、樟脑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在造林第3年三种类型苗木幼林的得油率明显增加;3种类型苗木芳樟醇产量大小为:组培苗>扦插苗>嫁接苗。研究结果还表明,樟树造林宜优先选择组培苗,其次为扦插苗。  相似文献   

11.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2-4/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繁育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杉木优良无性系的组培繁育试验,筛选出一组广谱、高效的培养基和组培苗最佳移栽期及移栽后的培育管理方法;营造了组培苗与实生苗及各种源无性系不同繁殖方式的对比试验林,进一步研究其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组培苗造林在树高、地径等性状上均高于实生苗及常规无性繁殖苗。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广西全区每年新造杉木面积70万亩,其中,使用良种苗木的只有42万亩,约占60%。柳州市是良种杉木种苗的主要产区,西山林场和贝江河林场两大苗圃生产的苗木,还不足以供应柳州市杉木种植的需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良种杉木苗木的需求,杉木无性系组培育苗在广西应运而生。广西林科院和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合作进行杉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2010年至今,已经生产了组培苗木约50多万株。杉木组培苗能否推广应用?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林木组培快繁  相似文献   

14.
根据软枣组培苗生产实践的资料数据,以年生产 100 万株软枣组培成品苗的规模进行其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整个生产成本包含材料费、水电费、人工劳务费、基建折旧、设备折旧5个部分,单株成本为1.635元。从整个成本结构中分析,劳务、基建、材料三项占主要部分,其中劳务费占总成本的 31.07%,基建折旧费占比29.66%,二者占据了总成本的60.73%的占比。通过成本核算分析,为降低软枣猕猴桃组培规模化育苗中的生产费用提供依据,并将为研究猕猴桃其他品种组培育苗成本提供借鉴,最大限度的促进研究与生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云南甜龙竹组培及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6种类型的云南甜龙竹外植体,经不同浓度的升汞溶液消毒一定时间,在添加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试验,以筛选云南甜龙竹组培繁殖的适宜条件;同时,以1年生云南甜龙竹组培苗为材料,在6种育苗基质和4种育苗环境下试验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筛选适宜组培苗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云南甜龙竹组培繁育以1年生种子苗茎段作为外植体,用0.10%~0.15%的升汞消毒6~9 min,使用标准MS培养基,添加浓度为1.5~2.0 g/mL的6-BA,能够获得较高的芽诱导率;1年生组培苗移栽时,采用大棚套小棚的移栽环境,以植物碎沫作为栽培基质,苗木成活率较高,幼苗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6.
芳樟优良无性系叶精油主成分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平市郊林场芳樟无性系测定林8个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为对象,测定不同母本及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芳香樟精油及其主成分在栽植过程中子代较好地保持母本遗传的特性,性状遗传分化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组培厂为例,在年产500万株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生产情况下,对组培苗生产、轻基质制作、炼苗及成苗等三个业务分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并分析其成本的控制。结果表明:组培苗生产分部占总成本的42.721%,轻基质制作分部占总成本的27.941%;炼苗及成苗分部占总成本的15.902%;其他占总成本的13.436%。桉树轻基质组培苗主要在操作员工和管理人员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钦州地区林科所于1979年用雷林一号桉和具有杂交优势的柳窿桉种子,通过组培培育出胚性细胞团,并诱导成苗。为了摸索组培过程细胞团增殖分化成苗以及组培苗移栽、造林技术和验证多次继代繁殖的苗木,是否在大面积生产上仍然保持杂种优势,广西区科委1981年3月下达了杂交桉树组培苗繁育造林300亩中试研究。由区林科所、钦州地区林科所共同承担,区直七坡、东门、钦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间歇辐照方法研究了微波辐照下乙酸芳樟酯的合成,确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催化剂K2CO3用量为原料质量的4%、微波功率100W、反应时间5 h、酐醇物质的量之比2.5∶1.最适工艺条件下,芳樟醇转化率为76.71%、乙酸芳樟酯产率为61.48%.该工艺反应时间短、产率高且催化剂成本低.  相似文献   

20.
黑金刚组培繁育技术及经挤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金刚属桑科榕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是花卉市场畅销的人们喜爱的观叶植物.然而,我区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来自广州等南方生产的扦插苗.为充分发挥我区花卉生产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成本,繁荣花卉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自治区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于2005年开始进行黑金刚组培繁育的技术研发.经过3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繁育技术成熟配套,已投入规模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繁育优质组培苗达5.1万余株.产品销往伊犁、塔城、阿尔泰、昌吉等地州,2007年远销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近万株,市场前景看好,其技术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