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长春130062)开发食用菌新品种是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础。目前以自然选育、理化诱变和杂交育种等常规手段为主体的食用菌育种研究中,正在逐步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旨在促进现有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2.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0,(5)
目的:筛选高产蛋白蛹虫草菌株,降低食用菌蛋白(蛹虫草蛋白)的生产成本。方法:优化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等条件,并采用ARTP诱变系统诱变原生质体,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结果:最佳的诱变条件为0.6 mol/LNaCl溶液作为原生质体的渗透压稳定剂,ARTP处理240 s,菌株致死率达到93%。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蛋白突变菌株,菌丝体蛋白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连续6次转接遗传性状稳定。200 L罐工业化发酵试验,菌丝体蛋白产量达到6.5 g/L。选育的菌株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食用菌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应在系统考查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与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赵永昌,张树庭(云南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60223)(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1原生质体(Protoplast)的定义在100年前,已有用机械方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报道(afklercker1892;Rechinger...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单核化技术以及转化技术等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后融合子的几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为食用菌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材料。本文阐述了食用菌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紫外线诱变的条件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食用菌育种手段包括自然选育、杂交、诱变等.近十年来,原生质体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已开始应用于金针菇中.1983年Magae等实验认为,在洋葱浸出液培养基上,金针菇的原生质体易于产生并具有较好的再生频率.在国内这方面报道不多.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针菇双核菌丝的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紫外线诱变作进一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香菇的失活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必须对亲株进行遗传标记。筛选营养缺陷型或代谢突变型的传统方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这些筛选是以诱变为基础,往往会引起亲本一些不利于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突变。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失活原生质体技术表明,失活一个亲株的原生质体与另一亲株活的原生质体融  相似文献   

11.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迎捷  伯海英 《食用菌》1992,14(3):14-15
从食用菌菌丝体中制备出的单核或同核原生质体,是一种不同于孢子单核体的新的育种材料,是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重要应用.它为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扩大现有栽培种的基因型,缩短育种周期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香菇为材料,研究了其单核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田娟  郭岩 《食用菌》1999,21(1):12-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育种和基础研究。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率低,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与推广。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再生高低,除与两亲本亲缘远近有关外,具体的操作技术对再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探,获得如下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高产多糖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以黑威单片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原生质体,经过3轮迭代诱变,从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诱变菌株中筛选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5代继代培养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稳定性,采用拮抗实验观察菌株间的拮抗情况,通过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与黑威单片相比,诱变菌株D3-56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5.02%和48.40%,诱变菌株D3-60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3.15%和60.83%,诱变菌株D3-56和D3-60的多糖产量分别提高70.69%和81.97%;诱变菌株D3-56和D3-60菌丝生长速度稳定,且与黑威单片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酶处理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分离到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紫外线诱变,确定诱变后的致死率,以利于桑黄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的合理实施。菌龄为10 d的桑黄菌丝体在1.5%溶壁酶、100 r·min~(-1)、30℃条件下酶解3 h,获得原生质体;再分别经紫外线照射10 s、20 s、30 s、40 s、50 s、60 s、70 s、80 s、90s后;利用血球计数板对美兰染色后的活性原生质体计数,计算桑黄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后的致死率。结果显示,原生质体致死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40 s~50 s诱变时间内,曲线的变化最为剧烈;诱变时间为45 s时,致死率达到73%;诱变时间达到90 s时,致死率为100%。该结果能够为桑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融合育种的实施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富硒香菇菌种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伟  乐超银  李玲  熊泽  刘世玲 《食用菌》2004,26(2):12-13
以香菇SD03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筛选诱变株,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香菇菌株SD73,经摇瓶培养和栽培后,对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其硒含量可达38.64μg/g。  相似文献   

17.
我国柑桔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柑桔生物技术研究已有20多年的发展,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胚和胚乳培养以及茎尖微芽嫁接等以解决育种和生产问题。(2)系统建立的基础性工作:原生质体培养与生理研究。(3)人工创造种质的研究:原生质体融合与转基因。(4)分子标记技术在柑桔研究中的应用。对近10多年以来我国柑桔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作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许多文献已论述了有关真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技术,然而从食用菌中分离原生质体的报道却很少,关于食用菌原生质体回复至今还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因素和诱变材料的选用、主要食用菌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诱变剂量及突变株筛选与鉴定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食用菌诱变育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20.
植物原生质体全能性表达及其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盛小光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中国蔬菜))2011(16)植物原生质体指植物除去细胞壁后被质膜包被的裸露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