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2.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鉴定多元素高效化肥叶面喷施对油菜的增产效果,1981年在油菜初花期作了喷肥试验.试验分两个处理:即用O.4%浓度的多元素高效化肥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喷清水为对照,其结果是初花期叶面喷多元素高效化肥的小区实收产量为957.5克,理论产量为977.65克,折合亩产139.67斤,对照(喷清水)小区实收产量为845克,理论产量为875.18克,折合亩产125.03斤.喷肥比不喷的增产11.71%.初花期叶面喷施0.4%  相似文献   

4.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5.
中粳品种南粳35号(原名77032)是用籼粳杂交的第一代和粳稻复文选育而成的.1978年本院丰产栽培,亩产1385.4斤.1979~1981年参加省中粳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农垦57号增9.96%;熟期早3~5天.目前省内外均有大面积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表现中抗.东海县黄川公社桃李农科站用作麦茬稻栽培,连续三年亩产超1400斤,其中1981年1.62亩攻关田单产1564.6斤,创造了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后季稻产量很不稳定.七十年代平均亩产521斤,极差245斤,变异系数13.4.1979~1982年4年中,2年增产,2年减产.1980年亩产比1979年减4成左右,1982年亩产比1981年增3成左右.后季稻产  相似文献   

7.
<正> 我所在1980年创花生亩产776斤的基础上,1981年种植2.1亩高产田,实收干荚果1781.3斤,平均亩产848.2斤,现将花生高产田的具体情况简结如下:一、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9.
云光1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光敏不育系95076S与云恢124配组育成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在云南省大理、保山、楚雄、弥渡、昆明等地试种,平均亩产717千克,比对照1云光8号平均亩产585.5千克增产131.5千克,增幅为22.46%,比对照2合系39号平均亩产550千克增产167千克,增幅为30.36%,最高单产达923.3千克.2001年在大理试种又获亩产870千克的高产.因其产量高、抗性好、米饭适口性好等优点,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1981年,我县种植37万亩汕优3号杂交稻,占全县62万亩水稻的59.6%.总产3.6亿斤,平均亩产981斤,比1980年增产67斤,比产量最高的1978年增产36斤.全县一季亩产超千斤的社、场占40%,超1100斤的大队占11.9%,超1200和1300斤的生产队占11.2%.主要栽培技术经验是:一、树立以增穗为主,兼顾穗粒的主导思想对汕优3号分蘖成穗规律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出生的分蘖成穗率和经济性状,年度之间是比较一致的.1981年,据县苗情点调查和珥陵公社农科站分蘖追踪观察,秧  相似文献   

11.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12.
镇稻 99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稻 88作母本、武育粳 3号作父本杂交配组 ,经连续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 ,均表现成熟早、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容易脱粒等特点。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在镇江市组织中粳品种多点试验 ,5个试点 ,平均亩产 5 83.5 kg,比武育粳 3号亩产5 6 8.5 kg,增产 2 .6 % ,早熟 5 d。 1999年徐州市区试 ,平均亩产 6 6 0 .5 kg,比对照早丰九号增产5 .2 % ,居 6个参试品种之首。 1999年、2 0 0 0年在江苏省淮北片…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5.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下放农场师生和农工,今年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认真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夺取了早稻丰收,繁植区67.78亩双季早稻,实收稻谷49841斤,平均单产735.3斤,(有芒早粳平均751斤,南特号726斤,莲塘早600斤。)比去年平均单产650斤增产13%,其中4.98亩有芒早粳平均亩产1102斤,比去年最高单产890斤增产23.8%。今年早稻的栽培措施,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17.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18.
自1977年从辽宁引入粳稻杂交组合黎明 A×C_(57)、丰锦 A×C_(57)在北京郊区连续试种三年,均获得成功。1979年试种10400亩,一般增产20~30%。1979年北京市郊区气温较低,但杂交稻仍显著增产。据对69个点5660亩统计,杂交稻平均亩产839.9斤,对照平均为604.1斤,每亩增产235.8斤,增产幅度39%。黎明 A×C_(57)在北京郊区生育期145天,可做冬小麦下茬,5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正> 1981年9月我们在洋河公社设了农业技术联产试点.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因地制宜地挖掘增产潜力,推广油菜高产技术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联产的11户油菜在原来亩产80-1OO斤的基础上,承包150斤,1982年收获后,实际平均亩产357.6斤,增产297.3%,较承包产量增产138.4%,创历史最高水平.现将油菜联产的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86优8号"系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育恢复系"宁恢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2年引种至我市,在北里桥示范园区试种示范,面积120亩,平均实收亩产705kg,比其他品种增产12.8%.通过试种示范,"86优8号"表现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