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ArcGIS、地统计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沱江中游耕层(0~20 cm)321个土样的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20.71±26.17)mg.kg-1,达到一级,其含量属于丰富。土壤有效铁含量整体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局部出现斑点、块状区域,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的清江镇附近,低值区分布在西南部的五凤镇和东南部的金龙镇附近。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发生改变时,土壤有效铁含量随之改变,中壤土与灌溉水田中有效铁含量最高,而砂壤土与有林地中最低。随着坡度的升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国标法测定土壤中的Pb、Cd,探讨基体背景及试剂对测定的干扰。提出选择灰化温度和添加空白消煮液到标准曲线溶液,可消除高空白和基体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土壤调理剂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和铅的活性,减少重金属镉和铅在水稻体内的吸收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2021年7月至10月间,我们在晚稻采用土壤调理剂“镉康”及“酸易克”进行田间试验,并对施用前后土壤、谷粒和秸秆中镉、铅含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酸性水稻土中,施用土壤调理剂“镉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水稻产量;两种土壤调理剂都能显著地抑制谷粒对镉元素的吸收,降低镉在土壤中的积累,增加镉在谷杆内的吸收;土壤调理剂“酸易克”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和铅的活性,减少重金属镉和铅在水稻体内的吸收和积累方面较土壤调理剂“镉康”明显。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TPA为提取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和镉,多次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对比试验表明,其方法可靠,精密度和允许偏差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陕西三种土壤对铅 镉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铅镉的作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有效铅、镉与玉米根、茎、叶的吸收相关性,及有效镉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相关性,通过玉米根、茎、叶的伤流、蒸腾等试验,探讨了玉米对铅、镉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水稻体内对镉的积累与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当镉质量比为32mg/kg时,水稻糙米里镉质量比超标,测出了褐土有效镉临界质量比:水稻为594mg/kg。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DTPA为提取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和镉,多次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对比试验表明,其方法可靠,精密度和允许偏差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湖北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北省157个土壤样品数据,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并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其空间变异性,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其变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04±6.39) g/kg,变异系数达27.73%,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以高斯模型拟合最佳,块金比为0.33,呈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表明以结构变异为主。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由鄂中向鄂西和鄂东增加,其中东西方向上变异性高于南北方向。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是地形、化学养分指标、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海拔、土壤质地分别解释了41.5%、22.1%的变异信息,是其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DTPA为提取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和镉,多次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对比试验表明,其方法可靠,精密度和允许偏差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铅和镉联合暴露后蛋鸡各组织器官中铅和镉的残留规律。[方法]将120只40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纯净水,Cd暴露组在饮水中添加50 mg/L Cd,Pb暴露组在饮水中添加100 mg/L Pb,Pb+Cd暴露组在饮水中添加100 mg/L Pb和50 mg/L Cd,探讨蛋鸡各组织器官中铅和镉的残留规律。[结果]与Cd暴露组相比,Pb+Cd暴露组除肾脏外各组织中的镉含量均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Cd暴露组肾脏中镉含量显著高于Pb+Cd暴露组。与Pb暴露组相比,Pb+Cd暴露组胸肌和肾脏中铅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腿肌、心脏、脾脏中铅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和肌胃中铅含量则基本相当。与对照组相比,Pb暴露组各组织中的镉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Cd暴露组蛋鸡各组织中铅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铅和镉在家禽体内沉积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该研究可为促进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及其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在田间试验、土壤化验数据基础上使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施肥建议指导农业推广。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的石亭江中下游土壤铅和镍含量预测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利用石亭江流域中下游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及70个样点土壤表层(0~20 cm)重金属铅镍含量和地面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空间反演。结果表明,仅用波段像元灰度值建立的土壤铅镍含量预测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表明遥感图像的波段光谱信息能用于土壤铅镍含量的预测建模。在分别引入成土母质、海拔高度或pH等地面辅助因子后,铅镍含量预测模型确定系数R2明显增大(P=0.000),铅预测模型R2从0.276分别提高到0.571和0.606,镍预测模型R2从0.304分别提高到0.513和0.551,表明地面辅助因子能有效改善模型精度。与实测值分布图比较,最优模型预测反演图能较好地表现区域土壤铅镍含量分布的基本格局,但对于个别特殊值区域的反演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静海县农业科技园区内一块冬小麦田和玉米地作为试验区,分别按照50m×50m和80m×50m设置格网,共设32个采样点,通过手持定位导航仪GPS MAP76确定点的位置,利用土壤湿度检测仪快速测量各个采样点表层土壤含水量,利用ARCI/NFO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整个试验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可为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及时调整灌溉和其它农田精细管理措施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物空间布局是耕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具有自然、社会、耕作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具有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的效率很低,或者难以解决。遗传算法是一种新的智能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来高效的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遗传算法为空间布局优化模型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铅、镉在白榆中分布规律和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在白榆中分布和积累,了解其对重金属镉、铅的耐性和抗性,为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的造林提供技术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白榆在铅、镉单一及复合处理条件下,对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在铅、镉单一及复合处理下,铅、镉元素在白榆各器官中分布规律均表现为:根>茎>叶;在铅、镉单一处理下,转运系数均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铅、镉在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富集系数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复合污染下,镉对叶、茎累积铅具有协同作用,对根累积铅无明显影响,铅对根、茎、叶累积镉具有拮抗作用。白榆对铅、镉元素不符合超富集植物条件,但对铅、镉元素表现出一种耐性,因此,白榆适用于铅、镉污染区的种植和绿化。  相似文献   

16.
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三种典型地貌的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盐渍土进行分类和空间变异性研究.[方法]对采集不同区域土壤样品,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并结合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不同地貌下的土壤盐分组成及含量呈明显差异,流域中游的冲积扇扇缘带盐渍土属氯化物-硫酸盐类型;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壤属氯化物类型;位于下游干三角洲属硫酸盐-氯化物类型.三种地貌土壤pH值在碱性与强碱性之间,变异系数都低于10;;各种盐离子均为中等变异.[结论]通过对土壤含水率、总盐及各盐离子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含盐量与Na+含量显著相关,但其它组分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地貌下表现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塔额盆地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塔额盆地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方法】基于该地区2010年和2018年2个时期的样点养分数据(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利用统计学、地统计手段,与GIS技术相结合,分析耕层土壤的时空变异性。【结果】2010~2018年期间耕层土壤指标都处于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为2018年的有效磷为85.79%。2018年各项指标的标准化Z值均低于2010年,近年来以下指标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减弱趋势。养分指标含量整体呈现四周低中间高。在不同土壤类型下潮土的养分含量增加最少,其余2种土类下都存在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滴灌和漫灌的灌溉方式养分含量都有所增加,但出现漫灌方式养分含量增加较滴灌下增长较低的现象。【结论】2010-2018年5种养分指标都呈中等程度变异,人为活动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各养分含量都有所上升,有效磷与速效钾上升最为明显;不同土类养分含量均为增加趋势;滴灌和漫灌下养分含量有所增长,但畦灌条件下养分有所下降;耕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下。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小麦籽粒品质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小麦籽粒品质不同年份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籽粒品质的因子。【方法】选用种植时间长、范围广的济麦2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选择最优模型,绘制其2010—2015年6省历年籽粒品质空间分布图,筛选籽粒形成期的温、光、水和经纬度关键因子。【结果】不同年份、麦区间小麦籽粒品质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蛋白质含量>硬度>容重。籽粒硬度6年总趋势呈东北低西南高分布,并逐年下降,不同年份、纬度间呈多态分布,华北北部强筋麦区(Ⅰ)和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Ⅱ)多数年份高于黄淮南部中筋麦区(Ⅲ),硬度与灌浆期总降水、成熟期总降水、成熟期光照数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灌浆期总降水和纬度是主要因子。容重总体也呈东北低西南高分布,并逐年小幅上升,其中2013年明显低于其他年份,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Ⅱ)西部和中部多数年份好于其他区域,其与成熟期平均温度、≥10℃积温、日较差和灌浆期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而成熟期日较差是主要因子。蛋白质含量总趋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分布,并逐年下降,6年间多呈带状分布,北方整体高于南方,纬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结论】灌浆期总降水、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和纬度是影响籽粒品质不同年份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子。灌浆期总降水逐年下降及纬度间变化不规律导致籽粒硬度下降并呈多态分布;受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影响容重逐年小幅上升并区域间变化;受纬度影响蛋白质含量年份间分布规律一致。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Ⅱ)中冀、鲁、豫交界处灌浆期总降水较低、成熟期日较差大,有利于籽粒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土壤胡敏酸对Pb的吸附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Pb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Pb离子在胡敏酸上的吸附量和动力学特性,以及溶液pH、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敏酸对Pb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增加而增大。当pH<4.00,符合Linear等温吸附式(r=0.9581~0.9547);当4.00≤pH≤7.00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r=0.9776~0.9998)。温度降低,吸附量增加;离子强度增加,吸附量增加。胡敏酸与Pb离子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随溶液pH增大而增加,但pH<4.00和4.00≤pH≤7.00这两个pH段增长规律明显不一致,说明在这2个pH段,存在不同的反应机制。胡敏酸结合1个Pb离子所释放的H+平均数小于1,且与溶液温度、离子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