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栗瘿蜂为一种孤雌生殖的瘿峰 ,是危害板栗树的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它有许多天敌 ,尤其是长尾小蜂 ,被认为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文中介绍了栗瘿蜂天敌的种类 ,其中着重介绍长尾小蜂科的有益长尾小蜂和中华长尾小蜂 ,对它们在形态及生理生化上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综述。中华长尾小蜂的种群在日本增长缓慢 ,在定殖上有一定难度 ,据报道 ,可能与雌雄性比比较低和本地兼性重寄生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栗瘿长尾小蜂(Torymus sp.)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是栗瘿蜂幼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作者在禄劝县板栗生产乡的调查表明,凡是有栗瘿蜂危害的板栗园中,都会找到栗瘿长尾小蜂的踪迹,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80%以上,对栗瘿蜂发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4.
中国板栗瘿蜂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11个省市,20个县采集到23,878个栗瘿瘤,并从中育出各种寄生蜂3999头,共30种,分属11个科。对其中分布广、数量多的中华长尾小蜂Torymussinensis Kamijo,葛氏长尾小蜂T.geranii(Walker),玫瑰广肩小蜂Eurytomarosae Nees,黄褐宽缘广肩小蜂Decatoma concinna(Boh.),黑褐宽缘广肩小蜂D.variegate(Curtis),纵脊刻腹小蜂Ormyrus Punctiger var.rulifanusMayr,栗瘿旋小蜂Eupelmus urozonus Dal marl,栗瘿姬小蜂 Tetrastichussp.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通过虫瘿解剖及幼虫形态鉴别确认了它们之间的、以及它们与栗瘿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栗瘿蜂天敌在栗瘿蜂种群动态自然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栗瘿绿色长尾小蜂Torymus(synto maspis)SP.(俗称栗瘿长尾小蜂或长尾小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长尾小蜂科。是栗瘿蜂的主要天敌。近年来,板栗产区栗瘿蜂发生普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栗瘿长尾小蜂,以控制栗瘿蜂的为害,我们对栗瘿长尾小蜂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栗瘿蜂寄生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树嘉  曲爱军 《林业科学》1997,33(3):242-246
栗瘿蜂的寄生蜂,在山东有28种,均为小蜂类,主要种10种,本文对其识别特征作了简单描述。在这些寄生蜂中,有单食性的也有寡食性的;有初寄生的,也有重寄生的;有在体外寄生的,也有在体内寄生的。其中能对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变动产生影响的优势种只有4-5种,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其寄生总效应是以中华长尾小蜂为核心,主导着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周期性变动。  相似文献   

7.
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害及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种类、分布、危害及天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了板栗害虫共有73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栗瘿蜂、白生盘蚧、板栗剪枝象、二斑栗实象4种害虫;板栗害虫的天敌昆虫共有32种,其中中华长尾小蜂、盘蚧花翅跳小蜂是控制栗瘿蜂和白生盘蚧的重要天敌.板栗病害共有21种(36种病原),其中板栗溃疡病、板栗疫病、板栗炭疽病、板栗种实霉烂病等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而板栗疫病属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Wu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据大竹昭郎等报道,从1977—1981年先后三次来中国考察栗瘿蜂天敌情况,1979年Y.Murakami博士在河北省采回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虫瘿2200个,1981年志贺正和又从河北省带回一批。在其中发现一种新的寄生蜂。1982年经日本北海道林业试验场的K.Kamijo博士定名为长尾小蜂科的新种Torymus sinensiskamijo(中国长尾小蜂)。它与日本栗瘿蜂的寄生蜂T.beneficus Yasumatsu和Kamijo的成虫发生期几乎一致。经在茨城县Yatabe果树试验场繁育试验,证明其生活史为一  相似文献   

10.
中华长尾小蜂(Torymus sinensis Ka-mijo)属膜翅目、长尾小蜂科。1982年被描述为一个新种(Kamijo,1982)。日本曾三次从中国引进该蜂以抑制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fus Yasumatsu)。第一次引进由于数量太少而未成功(Murakamiet al.,1977)。1979年,九州大学的村上阳三(Murakami)博士,从河北省采集了大约2200个栗瘿蜂的干虫瘿带回,虫瘿中有寄生的幼虫(Murakami et al.,1980)。1981年,志贺正和在中国栗瘿蜂的原产地河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作为苹果主产地之一,每年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苹果.苹果的栽培生产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长期实践证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就东北地区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方法作如下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着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不够,通过城市园林存在的问题及其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进行生物防治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兰旗北部五个不同沙地类型封育区的封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沙地封育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流动沙地经过五年的围栏封育,植被盖度增加近26倍,生物量提高18倍左右,固定平缓沙地通过5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14%,生物量增加2.6倍,丘间低地经过1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20%,生物量增加4倍以上。沙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通过保护,生长量及株丛数量大量增加。沙地封育不但能够起到防护效益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见效快,便于经营,因此围栏封育是浑善达克沙地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五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森林这一关系全球生态状况,关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呼吁,在人类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2003年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16.
科研推广并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研地域性强、保密性差、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其成果转化难。新时期,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可从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林区县经济发展、以及科研面向生产与企业联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后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果树将是退耕还林后的主导产业.为了确保果树的丰产优质,生产绿色果品,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该区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抓好果树区划,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抗御自然灾害,组织果农协会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调研法,对嘉陵江中上游的码头景观资源进行研究与调查,发现在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码头功能丧失、码头景观单一、码头文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占比较低、古城镇旅游区尚未将老码头纳入重点景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自然和人文区位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以下促进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1)恢复和重建码头景观;(2)将码头文化融合于城镇形象建设中;(3)恢复码头功能,重现码头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充分开发并提升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的旅游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