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详细分析了硬盘的数据结构、文件的存储原理以及文件系统(FAT、FAT32、NTFS)。从数据丢失和破坏的原因入手,重点研究了数据恢复的方法和恢复原理,并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对丢失的数据进行了恢复,将数据损失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了不可缺失的应用工具之一。在计算机的构成部件中,它的硬盘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硬盘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硬盘出现故障,造成储存信息的丢失,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采用相关的数据信息恢复技术来进行故障的解决,而硬盘故障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选择何种恢复技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有时在整理硬盘时不小心用FDISD删除了硬盘的某个分区后,给我们一个感觉似乎是被删除分区上的数据已全部丢失,在没有格式化的情况下系统将其认为无效驱动器。其实认真了解一下FDISK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是人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存储的数据一旦丢失将非常麻烦。文章分析了硬盘数据丢失的原因,阐述了硬盘数据恢复的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常见硬盘数据丢失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视频监控网络化步伐已全面展开,大量的监控数据被保存在安装硬盘的NVR、IP-SAN中,众所周知,目前大容量硬盘都属于精密机械部件,本身故障多发,属于可靠性较低的易耗品。那么直接保存在硬盘中的数据必然面临数据丢失的风险。随着云技术的兴起,我们可以设想借助云存储来解决此种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但是,由于监控数据具有其特殊的私密性,而安全问题也正是云存储的短板,所以目前采用Raid技术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本文也将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分析Raid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仪器设备。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不仅能极大地减轻观测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观测资料的精确性,但是,自动气象站在业务运行中常出现因设备软硬件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数据资料的全部或部分丢失或出现数据异常等问题。主要针对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Z文件中数据丢失问题,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恢复办法,使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完整、准确,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Oracle数据库系统在业务数量上比较大、对数据的储存空间也比较大,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数据库系统。它在运行上可以进行多种平台的操作方式,目前在我国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果要使数据库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数据应用范围上就要注意到,对数据的管理工作要进行实时的备份工作和恢复工作。文中,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含义,阐述了Oracle数据库在备份工作于恢复工作中的重要模式,不断进行讨论和分析。不仅避免了数据信息的丢失现象,也保证了数据库技术在信息时代中的建设地位。  相似文献   

8.
硬盘播出是目前我国电视传媒采用的高薪技术,它彻底改变了播出系统的机构和操作方法,是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的综合应用。本文论述了西双版纳电视台将两个频道升级改造为数据硬盘播出即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备份与容灾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备份是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容灾是为了在遭遇灾害时能保证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执行备份与容灾的共同目的是应对误操作、软件错误、病毒入侵等"软"性灾害以及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硬"性灾害。在本案中主要为四川电网构建独立的备份系统,在有备份需求各个子系统中,部署备份管理软件,实现数据及操作系统的在线、自动化集中备份,保护生产数据、保护操作系统。在数据集中备份的基础上,将重要的备份数据自动复制到异地机房存储,当本地机房发生灾难时,重要数据及系统可以在异地恢复。实现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中的第3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容灾等级。  相似文献   

10.
电力负荷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的电能消耗量,它包含电力系统的重要信息。对电力系统分析、系统的可靠性、电力线损计算、电力系统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电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随机故障因素,异常数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损坏的数据和丢失的数据。本文介绍动态盒形图技术进行自动清洗损坏和丢失的数据。并在贵州某地区供电公司进行实施,结果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各种指标,简述了在高校公共机房中固态硬盘是否可以取代机械硬盘。  相似文献   

12.
兽医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病较多见,其中,消化不良和腹泻尤为常见。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食欲不振、胃肠机能障碍、胃肠内容物的腐败发酵或水性腹泻造成机体水分和盐的大量丢失等现象,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在疾病过程中采取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清理胃肠或止泻等措施,以恢复消化机能、避免自体中毒或大量水分的丢失造成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openstack中如何通过命令行创建云硬盘,随后介绍了通过rename参数修改云硬盘信息的基本方法,本文最后还特别指出如何通过命令行查看云硬盘,以及查看云硬盘后反馈参数信息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数字监控系统 数字监控系统是指通过软硬件将监控头采集到的图像处理成数字信号,传送到电脑中进行处理,利用先进的信息工程技术,把传统的视频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实现远程实时监视。它具有传输速度快、信号稳定、数据的存贮空间大等优点。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头(监控探头)、硬盘录像机、显示器、视频线、硬盘、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辐射分辨率的不断增加,星载成像光谱仪获取的高光谱图像数据量急剧膨胀。对于星载成像光谱仪获取的高光谱图像,庞大的数据量已经给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高光谱图像的后续应用,因此,必须利用有效的图像压缩技术对三维高光谱图像数据进行稳定的压缩。根据重建图像与原图像的比对和重建图像的信息恢复程度,一般情况下可将图像压缩方法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压缩类型。无损压缩则是压缩过程中仅仅去除图像的冗余,这里包括空间冗余和谱间冗余,重建图像可完全恢复原图像信息,但压缩比较低,重建图像的完整性是在损失压缩比的前提下获得的。一般情况下无损压缩应用在空间遥感图像应用领域,如星载图像等,由于空间航天器获得的图像信息非常宝贵、价值巨大,压缩时应尽量避免丢失或者尽量少丢失信息。本文分析了图像无损压缩及传输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RAID5磁盘阵列常出现的硬盘信息损坏、数据同步异常的现象,对重建阵列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以思科4OC48E/POS-LR-SC服务器为例详细说明了在磁盘阵列损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阵列重建。  相似文献   

17.
1评价过程 病理制片应当确保制备标准化的组织和器官切片以供评价。其目的是提供可比较的样品,减小人为因素带来的不一致性。如果在制片的过程中出现影响组织病理学评价的因素,则必须在解释数据和结论讨论中考虑到上述因素。如果由于组织丢失或部分丢失而影响评价药物相关性的能力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然来到人们面前。数据成为了现代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工作中,数据成为了各个类型的组织单位中工作开展的支撑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数据的重要性突显了数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数据是容易丢失和被损坏的,所以如何利用异地容灾来保证数据安全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五倍子、黄芩、黄连、艾叶、鱼腥草5种中药提取物恢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的作用,采用1/2 MIC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性消除,通过影印培养法筛选出耐药性消除菌落,观察耐药消除率和消除子MIC值变化,并检测质粒及耐药基因rmt B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5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耐药菌经1/2 MIC作用48 h后,五倍子、黄芩、黄连、艾叶、鱼腥草的耐药消除率分别为20.67%、21.33%、17.33%、16.67%、9.33%;消除子对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KAN)、阿米卡量(AMK)、新霉素(NEO)的MIC值均由高度耐药(512μg/m L)降至敏感(2~4μg/m L);5种中药提取物不能使耐药菌质粒丢失,却能导致耐药基因rmt B丢失。5种中药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使高度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细菌丢失耐药主效基因来恢复对药物敏感性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和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清淤装置进行虚拟样机设计。采用"无缝连接"技术,利用ADAMS和Pro/E的专用接口Mechanism/Pro模块,将Pro/E建好的三维模型直接导入到ADAMS界面下,解决了模型传递过程中单位、密度、刚体设置,转化时的选项及曲线丢失问题,避免数据丢失。在ADAMS中对模型添加复杂约束、工作载荷及摩擦力等模仿真实运动情况,利用ADAMS/processor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后续处理,分析并绘制出抓斗张开角曲线图、主液压缸受力变化曲线图等,为清淤装置设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