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北部赤眼蜂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新疆北部7个地区不同生境采集的赤眼蜂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对不同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赤眼蜂标本4 985号,隶属18属44个种.赤眼蜂多样性指数以昌吉最高,阿勒泰次之,乌鲁木齐最低;丰富度指数以塔城最高,博尔塔拉次之,阿勒泰最低;均匀度指数以阿勒泰最高,昌吉次之,乌鲁木齐最低;优势度指数以石河子最高,乌鲁木齐次之,昌吉最低.[结论]从新疆北部地区赤眼蜂资源调查结果来看,寡索赤眼蜂属Oligosita Walker、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Westwood及优奋赤眼蜂属Ufensia Girault在新疆北部地区分布较广泛,特别是新疆优奋赤眼蜂,其种群数量非常大,为进一步开发、保护和利用新疆本土赤眼蜂资源防治当地害虫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被视为乡村景观保护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之一。日本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以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和越后妻有为例,提出合掌村是以当地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内生驱动型保护模式,而越后妻有则是以外界力量介入为诱因的外力拉动型乡村景观保护模式。提炼总结了两者在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其对中国乡村景观保护的启示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量化判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甘肃省11个主要天然林区作为优先保护区判定的基本地理单元,以兰科植物的区系丰富度、特有性和等级性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系互补性原理确定最低保护区组合及其优先序。结果表明: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最低保护区组合按其优先序依次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东祁连山林区。所设计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方法继承了关键区系分析法和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考虑居群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6.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当前保护区生产、消费量的增加和其中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方式影响了水源的有效保护。依据超循环理论、人地相关理论和生态学理论分析保护区居民生产、消费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对水源保护与居民生产、消费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解读;提出全面协调松华坝水源保护与居民生产、消费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河西地区不同生长期草木樨中总香豆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草木樨中香豆素的含量在营养期最高,开花期次之,结实期最低;花中最高,叶中次之,茎中最低:因地区不同其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睿  李星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51-6152
在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社区居民与保护区主要存在3大矛盾,即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被动管理与民主参与之间的矛盾、群众责任具体与权利抽象之间的矛盾。分析认为保护区内及周边少数民族村寨众多、社区大量集体林被划入保护区范围和社区居民贫穷落后是造成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并从保护区内居民搬迁、发放林权证、解决补偿问题和社区帮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蝴蝶对环境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常被作为检测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生物。对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的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做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云雾山蝴蝶共有29种,隶属于6科26属。其中,眼蝶科的属和物种数量最多,为8属8种;凤蝶科最少,仅1属1种。通过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对蝶类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眼蝶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分别为1.57、0.76和0.28;弄蝶科的丰富度指数最高,达到1.31;蛱蝶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达到0.44;灰蝶科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但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别为0.96和1.34;粉蝶科的丰富度指数最低,为0.82。眼蝶科在云雾山保护区是优势科,物种丰富,但物种相对集中,群落结构不稳定,而凤蝶科物种较为贫乏,需要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城市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华市城市灰尘为对象,研究了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对灰尘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市城市灰尘中Pb、Cu、Cr、Zn的积累最为强烈;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的含量差别较大,Pb、Cu、Mn、Zn、Ni、V6种重金属在厂区的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窗台灰尘和地表灰尘中的重金属浓度具有明显的差别;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样品中以Pb、Zn的富集最为强烈,有些样品达到了极强富集;生态危害系数评价表明,各功能区都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依次是厂区>商业区>文教区>居民区>交通区>园区。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采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以北京市平谷区大桃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潜在效益对桃枝废弃物循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效益认知、生态效益认知与采纳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作用机制生态效益认知>社会效益认知,经济效益与采纳行为呈负相关关系;2)社会效益认知对经济效益认知有正向影响,经济效益认知对生态效益认知有正向影响;3)促进农户对桃枝废弃物循环技术的采纳行为,将提高农户对该项技术的忠诚度。因此,本研究提出要发挥邻里带动作用,提高农户对技术效益的认知程度,通过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强产学研融合,促进农户对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的采纳行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江流域614份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生态认知与合理施肥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以兼业经历和家庭收入作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稻虾户实施合理施肥行为的比例为57.82%。第二,社会网络和生态认知对合理施肥行为产生了直接的激励效应,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则对生态认知有着直接正向效应;同时在生态认知的作用机制下,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还对合理施肥行为有着间接激励效应。第三,无兼业经历和低收入农户的社会网络和生态认知对合理施肥行为影响更显著。为此,我们得出应加强对稻虾共养模式的培训、丰富村集体组织活动、鼓励稻虾户相互学习以加强其生态认知进而促进合理施肥行为。  相似文献   

14.
陈多闻  吴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8,(8):196-199,222
以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神座村为调查对象,对该村牧民进行了生态知识、生态态度、生态行为以及生态归因等生态认知方面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发现神座村牧民具有生态知识较为匮乏、生态自信较高、生态行为差异较大、倾向把生态问题归于个人原因等朴素特征。针对神座村牧民的生态认知现状,应该加强其生态知识的宣传,培养牧民理性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以便推动藏族聚居区农村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硝酸钠水平处理下,杉木种子发芽实验检测了杉木桩分解3个月后其提取物对杉木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桩和分解土的弱极性提取物对杉木种子胚轴长有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鲜重和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桩极性提取物对绝对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和鲜重有促进作用,对绝对发芽势和干重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分解土极性提取物对胚轴长和鲜重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对其他指标则体现为抑制作用。3个不同NaNO3水平处理的提取物对杉木种子的化感促进效应相比,桩弱极性提取物体现为处理2(100 g NaNO3)>处理3(50 g NaNO3)>处理1(不加N素);而极性提取物体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分解土的弱极性和极性提取物的化感促进效应表现一致,均体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  相似文献   

16.
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针对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的网目选择性,于2017年8月在黄海南部的海州湾水域进行了不同网囊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的套网法拖网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下主要渔获的逃逸率与幼鱼的释放效果,并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权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渔获逃逸率逐渐增加,对幼鱼的释放效果显著,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网囊网目尺寸可放大至80 mm以上;当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6 mm时,释放效果显著,当网目尺寸大于56 mm时,经济效益损失显著。研究表明,为了权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将56 mm作为制定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扁枝槲寄生在茶树群落中分布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数茶树与样方尺度对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因子进行回归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扁枝槲寄生的平均寄生株率达40%,株高频度分布为生态分布,分支数为左偏正态分布,常分布在树高的1/3~3/4处;扁枝槲寄生的分布对茶树因子的依赖程度高于环境因子。2)基于单株茶树尺度,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因子大小顺序为:冠幅地径树高枝下高苔藓/地衣覆盖率。具有较大冠幅、地径≥11 cm、树高≥3.1 m、枝下高在23~55 cm且苔藓覆盖率较高的茶树上寄生较多。3)基于群落样方尺度,影响扁枝槲寄生分布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海拔坡向郁闭度坡度。扁枝槲寄生在调查地区主要分布海拔1 420 m以上,山顶或山谷并无分布,西北、东南坡及郁闭度高的环境下更适合生长,坡度越大越有利于其生长。4)光照、水分是影响扁枝槲寄生的主导环境因子,寄主群落因子导致了光照、水分的再分配,从而影响着扁枝槲寄生在茶树上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处理棉田昆虫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低依次为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多样性指数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天敌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可见,种植转双价基因棉不会降低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反而得到提高,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巫溪县红池坝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由于历史上不同干扰强度和多种生态恢复措施的影响,形成了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一系列演替阶段。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土壤有机质和N,P,K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了其土壤养分水平。各恢复阶段土壤肥力的关联度顺序为:落叶阔叶林(0.953)>林灌过渡带(0.601)>灌木灌丛(0.559)>草本群落(0.526)>针阔混交林(0.462)>针叶纯林(0.351)。落叶阔叶树种由于凋落物丰富、分解速率快,而具有显著的自肥能力;草本群落因固氮植物的存在,也具有良好的土壤养分条件;针叶纯林则因针叶分解缓慢,土壤营养条件最差。由此可见,在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落叶阔叶树种较强的自肥能力加快对立地环境条件的改造;同时,还应重视草本群落在特定条件下的生态效益,在一些地段草本植物(特别是固氮植物)也应作为生态恢复的培植对象。  相似文献   

20.
灰色关联分析在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系统测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了容重、孔隙度、砂砾含量、田间持水率、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修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十扰群落(CK2)>油松+荆条群落(C1)>刺槐群落(C3)>果树群落(C4)>杨树群落(C2)>未修复群落(CK1).研究结果表明:乔灌木混交林生态修复效果最为接近为干扰群落,建议兴隆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应采用乔木和灌木混交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