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密度和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旋转回归正交试验 ,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 6个子模型。初步揭示了密度、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变化规律 ,求出理论上小麦产量的最值  相似文献   

2.
对山药综合栽培措施进行了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优化产量模型,根据数学中函数极大值的概念和农业经济学边际效应理论,分析了5个试验因素的关系,筛选了优化产量数学模型的山药农艺措施,并分别求出五因素中4个因素处于平均水平时,山药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优质产品最高的山药种块重量、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为总结山药高产、优质配套栽培、优化农艺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旋转回归正交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6个子模型。初步揭示了密度、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变化规律,求出理论上供试小麦产量的最值。  相似文献   

4.
选用播期、播量、氮磷复合肥、精制有机肥4个小麦主要栽培因素进行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以产量指标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探讨数学模型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筛选出不同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旋转回归正交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创建了春小麦产量和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春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密度>微肥,春小麦理论最值和高产条件。  相似文献   

6.
玉米主要农艺措施产量函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吉林省中部农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产量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旋转设计试验数据的计算程序包”,解析了密度(x_1)、有机肥(x_2),氮肥(x_3)、磷肥(x_4)等主要栽培因素及其相互间效应和产量关系,提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和最优化的生产条件,为北方农区玉米生产技术规范化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的最佳模拟理论,运用二次同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方法,选择播期、基本苗、氮、磷、锌肥用量及氮肥用作基肥、壮蘖肥、返青肥、拔节肥、倒2叶肥等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可控因子作为决策变量,以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作为目标函数组成试验计划,取得可靠的田间试验数据后,直接输入计算机。建立多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等性状的多维反应面数学模型,依据此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选优,完成3000多个组合方案的动态仿真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一套小麦亩产400-500kg和大于500kg的优化农艺技术组合方案及群体发育指标、产量结构指标。同时还探讨了因素独立、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小麦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建立了优化产量及效益模型 ,分析了各试验因素的关系 ,筛选出优化产量及优化效益的小麦栽掊方式 ,为总结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的规律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设计测得的参数建立了豫麦二号、新乡5809以产量、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仿真,筛选出两品种高产、优质的综合农艺组合措施,并对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进行了剖析。根据产量模型求出了诸因子经济最佳投入量方案。  相似文献   

11.
依据系统工程原理中的最佳模拟配合法,对白银市粮食增产的主体模式──小麦玉米带田,通过回归旋转试验,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小麦玉米带田高产高效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以为同类地区带田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2014~2015年度陕西小麦区域试验13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用稳定参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的高产稳产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收获指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而穗粒重、千粒重和生物学产量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农艺性状中,株高构成指数和花期叶面积这2个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穗长、旗叶夹角和株高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生理性状中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伤流量。在小麦的高产品种选育中,应对与产量关联度高的性状进行改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强筋小麦综合农艺措施与产量及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种肥N、种肥P2O5、种肥K2O、追肥N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4个目标性状的教学模型。采用“贡献率法”求得产量、品质等4个目标性状的各因素贡献率大小依次为:追肥N〉密度〉种肥N〉种肥P2O5〉种肥K2O。并分析了各单项因子效应和因子阀的互作效应。明确了实现75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迭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638.7万~658.35万苗/hm2,种肥氮(N)量17.20~18.38kg/hm ^2,种肥磷(P2O5)量107.04~117.96kg/hm^2,肥钾(K2O)量88.69~94.73kg/hm^2。追肥氮(N)量171.42~179.04kg/hm。。  相似文献   

14.
对20142015年度陕西小麦区域试验13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用稳定参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的高产稳产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收获指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而穗粒重、千粒重和生物学产量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农艺性状中,株高构成指数和花期叶面积这2个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穗长、旗叶夹角和株高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生理性状中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伤流量。在小麦的高产品种选育中,应对与产量关联度高的性状进行改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芸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芸豆产量的主要因子—播期(X1)、肥量(X2)、密度(X3)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芸豆产量与这些因子之间的内在规律,创建了芸豆产量(Y)与三个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型:Y=214.82 5.22X1-4.25X3-4.73X1X2- 10.9X1X3-3.7X2X3-6.68(X12-0.686)-5.97(X32-0.686)。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在0.8~1万株/667 m2区间,播期在5月15日~22日区间,肥量8 kg/667 m2左右时,芸豆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长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2项独创技术来开展长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为全省同类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了一些应用示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抗矮缩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机制,以2个抗矮缩病小麦材料为母本、3个高产品种为父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并对F1进行回交和自交,选用6个组合6世代资料,采用联合尺度检验和Gamble模式分析方法,对产量及其关键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对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的符合度在70%左右,回交亲本的基因导致上位性效应加强,且抗病亲本产生正效应,同时显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个产量关键性状中,只有公顷穗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并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应于早代进行选择;穗粒数遗传基础复杂,选择困难;千粒质量遗传相对简单,可在早期作为产量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预测预报主要气候因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河南省漯河市1987—2017年小麦产量和生育期内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mm)、日照时数(h·d~(-1))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滑动平均模拟法对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计算,建立气象产量模型。结果表明,1987—2017年,小麦生育期内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其中平均气温尤其是3—5月份即冬小麦返青后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气温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日照时数在小麦苗期(10月份),降雨量在小麦返青期(3月份)对小麦产量的负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根据气温、降雨量和光照等气象要素指标,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其结果亦表现为平均气温影响较大,且为正向作用,其次是降雨量和日照时数,二者均为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下,通过论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和管理等节水灌溉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