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山区城市,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脆弱;又位于长江三峡水库的库尾,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开展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详细阐述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受胁迫现状的基础上,从地质地貌结构、河谷型气候、土壤性状、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受胁迫因子及影响机理、影响途径,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受损对都市圈环境、气候变化、人体健康等的胁迫效应及趋势,为制定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益低下和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南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实行集约用地;(2)开展环境整治;(3)推行轮作休耕;(4)实施用养结合;(5)优化系统结构;(6)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水污染非常严重,引发了人类很多疾病。本文对连云港市水环境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连云港市人群健康的情况,发现在水体高污染的情况下,相应的疾病,特别是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普遍升高。为降低水污染对人群的影响,提出了降低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水污染非常严重,引发了人类很多疾病.本文对连云港市水环境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连云港市人群健康的情况,发现在水体高污染的情况下,相应的疾病,特别是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普遍升高.为降低水污染对人群的影响,提出了降低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重庆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重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74.6万hm2,其中主要为中稻,早稻和晚稻仅660hm2左右。2005年,全市水稻总产量526万t,平均667m2产464.87kg,接近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各自然子系统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库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长江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以下简称“重庆库区”)21个区县为例,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3S等技术获取相关地理基础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重庆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 ①重庆库区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②重庆库区山子系统的特征体现了其本底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低承载力;③重庆库区人子系统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的生活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④重庆库区林(草)子系统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优化。[结论] 未来一段时期内,山水林(草)田湖人系统修复治理工作要聚焦林(草)、田、湖与人子系统,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实现山水林(草)田湖人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统筹共治、健康管理与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7.
三峡重庆库区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区域土地资源安全、持续利用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矛盾和挑战。本研究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针对水土流失建立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压力指标包括降雨压力、可蚀性压力、地形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收入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侵蚀状态、肥力状态、格局状态等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利用响应和政策响应。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资源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2.53分,为临界生态安全。压力指标得分最低为2.25分,状态指标得分为2.58分,响应得分为3分。人为干扰是引起区域土地安全状况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紫色土广布和地形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状况是土地生态安全低下的第二大原因。为资源安全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铜矿尾矿库坝高库大,尾砂粒胶结性很差,十分松散,抗蚀能力极弱,在风力和径流作用下,风蚀、水蚀交替发生,坝坡年均每平方公里侵蚀量高达8万余吨,库内年风蚀模数3~4万t/km2。如若防护不当,极易发生面蚀、沟蚀,直至垮坝成灾。保持尾矿坝坝体稳定和各子坝坝坡、坝顶的完整,是尾矿库尾砂安全存放的关键,从建库初期起必须重视坝体结构、子坝护坡护顶及尾矿库保护等各项防蚀措施的建设。覆土利用是根治库区尾矿侵蚀,变害为利的有效措施,在同类或类似矿区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采用三峡库区2007、2010年两期遥感数据、社会数据、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屏障带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屏障带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总体以中度风险为主,2007—2010年有恶化的趋势,其中长寿、奉节、江津、巫溪、云阳的风险等级在升高;仅有石柱以及巫山两个评价单元的生态风险等级降低。三峡库区屏障带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2007—2010年,高风险与较高风险区域扩大,低风险区域消失。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USLE模型的重庆生态涵养发展区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USLE模型估算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土壤侵蚀量,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侵蚀力、坡度、土壤类型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大致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东部山地土壤受侵蚀最严重,西部山间丘陵地带土壤侵蚀量相对较小,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15t/(hm~2·a),土壤侵蚀量为10 220.85万t/a。研究区各区县土壤侵蚀分布情况可划分为三类:(1)重点预防保护区。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林草覆盖度较高,但有水土流失加剧的危险,代表区县是忠县、梁平、垫江;(2)重点监督区。土壤侵蚀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相对严重,代表区县为云阳、万州、巫山、奉节、丰都;(3)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以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最严重,代表区县为巫溪、开县、城口。降雨侵蚀力为3 000~4 000(MJ·mm)/(hm~2·h·a),坡度在25°以上,土壤为石灰土、紫色土或黄褐土的地区,土壤侵蚀以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为主,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以快速发展的西南山地城市重庆市都市区为例,利用1997年、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以GIS技术为支撑,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格局指数,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有所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生境质量下降导致内部生境损失,使内部生境更容易遭受外部的侵袭干扰;边缘效应显著,使灌草地从内向外产生生态环境梯度,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内部均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的能力,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所造成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具体方案,包括开发性治理、工程整治、景观再造、绿化与生态恢复。对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政策措施、管理措施和资金筹措渠道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辽宁西北地区生态问题分析与生态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全国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98-99,125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除科学技术外,政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辽宁西北地区生态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社会、经济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从重视植被的生态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增加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山地城市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采用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数据,构建了生态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通过粒度反推法测算最优条件的栅格粒度,从而综合确定生态源地;以坡度、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确定阻力值,采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最终形成了重庆市都市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200粒度下连通性最优,此粒度下的生态源地面积为1616.9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76%,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六纵分布态势。(2)生态源地之间存在生态廊道共计29条,关键廊道22条,总长度约为50.83 km,潜在廊道7条,总长度约为108.21 km。(3)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构成了“一圈两带两中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可见,必要的设置生态提升带,切实保护了区域内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