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和道德在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统一大合唱中,时有冲突发生。从形式上看,评价法律和道德的主体,评价选择的标准,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程序等因素,是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即静态的目标价值选择,动态的“信度”、“角度”、“速度”不平衡发展,是冲突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2.
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四种基本价值观念,即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而各价值观念在不断的冲突与妥协,最终达到一定的平衡。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我国发展的转型期,应追求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以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为基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进而实现多元价值观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四种基本价值观念,即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而各价值观念在不断的冲突与妥协,最终达到一定的平衡。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我国发展的转型期,应追求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以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为基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进而实现多元价值观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权利和权力是一对基本的法学范畴,是全部法律现象中两种最基本的现象。两者之间具有互动性:冲突与平衡,是权利与权力运行的法律表现,而通过法律构筑静态和动态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涉外民事责任竞合因其牵涉的双重法律关系及涉外因素而呈现出法律选择上的多元价值的竞逐,不仅表现为法律的确定性与个案适当性的博弈,而且表现为合同的预期价值与弱者利益保护的公正价值上的冲突。区分合同类型和损害类型进行法律选择才是解决价值冲突的应然途径。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冲突,是指对知识产权个人垄断权益的保护与其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冲突,其本质是人为的社会体制与科技发展内在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冲突;提高科技研发人员自身素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政策法律导向和市场调节作用等,是消除该类冲突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都是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现代法治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二者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也永远也不可能停止。为了对这两种基本权利进行保护,让他们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行使,就要在二者之间达致平衡。首要的任务是确定新闻侵 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其次是为新闻自由设立抗辩事由,包括新闻价值、公众人物、当事人同意、公开场合和使不可辨认。  相似文献   

8.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科学技术涉及到人类的受孕,出生,生殖,健康的维护及死亡等问题,表面上看,它是对人体的改良、重组、优化的活动,属于自然科学问题,而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因此它引起了一系列的哲学、社会、伦理、法律、宗教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应当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结构,包括价值、知识和思维等构成要素,其中法学知识的传递仍然是其基石但不是唯一目标,而法律思维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上承法律价值,下启法律知识.三大要素关联互动的结果最终外化为法科学生的法学研究或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乡规民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乡规民约与法律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乡规民约与法律也存在一些冲突,如乡规民约规避国家法、乡规民约抗拒国家法、乡规民约和国家法的变相融合。因此,在地方治理中实现乡规民约与法律的整合显得极其必要。通过国家法律对乡规民约的规制,乡规民约对国家法律的补充,完善法律的同时提升乡规民约现代性,力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工具理性强调手段,价值理性重在对目的的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下的现代法治认为法律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两者存在内在张力关系。因而,必须强调法律工具理性和价值追求的相对统一,使中国法治成为一个在追求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和谐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法治思想以公平正义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为价值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与人的幸福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文法治环境的构建,将人的解放、尊严、幸福作为价值目标,将民主、公平、宽容作为法治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和谐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征地补偿问题上,农民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目标价值往往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分歧和背离。通过调查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表明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运行效绩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就此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空间固着特性与人的所有权心理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土地法因此经常表现出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互动。这种互动既是土地的公共职能与经济属性、个人使用与公众利用之间的不同追求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土地价值的多重性决定的。将土地产权设为公共所有可以协调土地多重价值与"所有"心理之间的关系、可以限制制度冲突的空间,从而保持制度的稳定,以此平衡土地的多重价值并及时对制度的发展方向做出调整。《民法典》因其稳定性和权威性而对较为成熟的规则作出规定,但"特别法人"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却是一项新的制度。土地公共所有及其主体归属的理论仍需进一步沉淀。  相似文献   

15.
论守法道德     
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守法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道德要求。表现为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从内在的角度看,守法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道德既 表现为对法定义务的恪守,又同时是对自己合法权利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16.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末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木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林业法制的含义,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法制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透析了我国林业立法,法律制度,执法以及法律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系统提出未来10a内林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法制林业的标志,对林业立法原则,立法重点,执法资源的重组以及行政法律监督体系的构建措施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我国民法规定了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但二者毕竟有别,不能等量齐观。制度的设计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否则,所制定的法律在理论上陷入自相矛盾,在实践中无法操作。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却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有必要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25、36、37条,消除其中的弊端,协调法律之间的冲突,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充分体现民法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司法现象,其法律效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尽管现行法律和"高法"的司法解释统属于中国正式法范畴,但毕竟法律是中国法的直接渊源。最高人民法院无权用司法解释来规定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更无权将其司法解释界定为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只能针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做出司法解释且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