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论就是运用生态思想探索世界,研究并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与方法。生态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以生态观来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方法论,如果将生态论与系统技术、现代数学技术相结合,就可以使一些难以数学化的学科数学化,从定性分析研究转入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并可以借助现代计算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在经济学中引入生态论.从多元化、减商化、去货币化等方面促进经济生态化,可以开辟经济学全新研究领域,用来谋划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经济学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迅速,资源损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专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新学科——生态经济学。它的发展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在我国,它的创立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我国现代化建设必然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3.
非平衡系统经济学,又称为开放系统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将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非平衡系统理论与经济学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横跨现代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边缘学科,是80年代初我国首创的现代经济科学。非平衡系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动态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它根据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它以非平衡系统理论——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论和现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和管理一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变换的科学。生态经济这个概念是十多年前从环境经济学中孕育出来的。在国外,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其研究对象还没有统一的理解。在西方,生态经济研究与环境经济研究一直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态经济学就是环境经济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社会生态系统)的影  相似文献   

5.
法律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边缘性学科。以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诠释着法律学与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性和实效性。其核心思想是“效率”,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提供从法律的价值等基本理论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工具,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探讨生态农业的开发和建设。认为生态农业具有客观性和设计性,是一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应依据生态农业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现有区域生态农业体系基础上进行选优、模拟和优化。强调围绕农业中两个再生产过程的交结,加强农业生产综合体与农业生态经济整体系统的联系;加强定性与定量、定向与定位的综合分析研究,为生态农业的实践和指导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村落生态经济系统的属性、构成特点及其重要性等问题,认为村落生态经济系统属于乡村生态经济系统,是一种社区生态经济系统。文中提出,村落生态经济系统由生物群落,人类群落、人工非生物条件以及人工未加影响过的自然条件四个要素组成,并讨论了村落生态经济系统的七个特点。然后,提出村落生态经济学的对象是对村落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规律进行考察,它着重研究村落生态平衡中的经济问题。此外,还对村落生态经济学的任务以及学科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1 生态经济概述 1.1 生态经济理念及产生的背景 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人地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内在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9.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坚持遵循“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方法论,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因此,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亟待要从方法论的视角下予以再思考。一是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林下经济这一新生事物。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二是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方法论角度进行系统思考,坚持“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走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三是坚持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准确把握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农民科学经营山林,在不砍树、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把林地的经济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确保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0.
本调查研究利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针对农业资源的匹配特点与农业发展的特点、趋势,以脉寿县好Zhi河村为例,对黄土残原谷底类型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以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介绍了生态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中阿克塞、肃北、肃南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区域,天祝、甘南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区域,而张家川和临夏处于失调状态。基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分析结果,结合甘肃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13-14914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先阐述生态农业的内涵以及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后续供给不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度、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和科技投入缺乏、生态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笔者从社会学的新视角,提出发展西部生态农业的对策: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大生态农业资金投入和科技推广的力度;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水平,最后得出西部生态农业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杜珍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61-9964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开发和应用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滥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都可能构成危险或潜在的风险,即生态风险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应用进行监管。我国当前没有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生态风险防范的全面而系统的法规体系,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转基因生物技术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其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逻辑体系。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应该在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展现现代经济学逻辑体系,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的特点。通过对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以及农业与畜牧业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该区农业与牧业发展在土地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农业与牧业在产品的提供方面又存在着互补关系。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发展起着负作用。在农牧并存是该区必然选择的前提下,发展农牧业经济必须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建立农牧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生态改善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生物安全也成了国际上倍受争议的问题。较全面地介绍了转基因的安全性,阐述了生物安全现状,就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以及国际上现有的评价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农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华 《农学学报》2018,8(1):153-157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人口的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在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带来了日益加剧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并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农业发展道路的关注与反思。中国凭借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积淀,在政府的激励与引导下,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的概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多种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并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中国的生态农业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有待今后在理论、技术、管理、政策、能力建设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都市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数值逐年升高,区域差异显著;在其所辖的9区4市6县中,中心城区生态赤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态赤字增幅以双流县、崇州市、青羊区最为显著,且高生态赤字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扇状分布;成都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足迹数值在空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20.
金伟栋 《农学学报》2011,1(3):57-65
为给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农业的率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农业多功能性、农业外部性以及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出发,以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州为例,论证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具有调节农(副)产品供应、涵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传承农业文化等五大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提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应以基本农田保留为前提,以初级农产品适量供给、人居环境保护、农业景观维护、农耕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实现为目标,通过牢固树立现代农业价值观,建立健全的现代农业制度,大力加强地方公共财政的投入,从技术和管理2个层面提升农业的功能价值,实现农民增收,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