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人工授精,组织学、超微结构技术等方法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受精卵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胭脂鱼卵子动物极卵壳仅有一受精孔,属单精受精。精孔器为深凹陷,短孔道型。在17~18℃水温条件下,受精后3 s精子开始穿过精孔管,受精后5 s进入卵子;受精后10 s形成精子星光;受精后15 min,卵子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20 min,第二极体形成;受精后90 min,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后140 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180 min,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二细胞形成。研究发现:成熟卵子精孔器内无精孔细胞及其他物质,和其他大多数硬骨鱼相似,精孔管内径2.42μm,而精子头部直径与其接近;同时精孔器前庭内壁有许多嵴突,孔洞顺螺旋排列,这些结构特点提示其是造成胭脂鱼单精受精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为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其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单环刺螠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以及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熟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生发泡尚未破裂的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在(21±1)℃时,精卵混合后约5 min,精子由卵偏向植物极一侧入卵,受精膜开举起,继而精核发生第1次膨胀.直至受精后约25 min,受精膜完全举起;受精后10~50 min,卵核相继完成二次成熟分裂,分别形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50~70 min,精核卵核分别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进而相向迁移,最后在卵的中央联合形成合子核.受精后70~90 min,受精卵完成第1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卵裂球.单环刺螠受精全过程历时约70 min,略长于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持续时间.本研究旨在为今后单环刺螠人工育苗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23 ℃、盐度29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12 min,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20 min,大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雌、雄原核开始在卵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受精后8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0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卵裂。刺参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入卵现象。  相似文献   

4.
泥蚶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孙慧玲 《水产学报》2000,24(2):104-107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已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色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精子入卵后分裂再次启动,释放出第一和第二极体,完成成熟分裂,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有极明显的分裂现象,精子入卵的部位是随机的,且自精子入卵至成熟分裂完成,入卵的精子在形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雄性原核。雌雄  相似文献   

5.
椭圆背角无齿蚌受精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竞春 《水产学报》1998,22(1):78-80
椭圆背角无齿蚌受精细胞学观察CYTOLOGICALOBSERVATIONONTHEFERTILIZATIONOFANODONTAWOODIANAELLIPTICA陈竞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石安静(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从成熟卵子的核相与体外促熟,精子的顶体反应,受精膜的形成,极体的释放与雌雄原核的形成以及多精入卵方面综述了贝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缢蛏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精子入卵、减数分裂、雌雄原核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缢蛏成熟未受精卵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梨形,卵径为82~88μ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5~58μm,头部呈保龄球形,顶体前端的顶体杆呈特别细长的花丝状;在水温21~22℃、盐度1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4~6 min,精子的头部已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卵子外形变圆,卵外附着的精子量明显减少;在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先后排出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完成两次成熟分裂;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以后,精、卵核体积迅速膨胀,雄原核的膨胀早于雌原核,核膜重建,在受精后约30 min形成雌、雄原核;雌、雄原核均向卵子中央移动,雄原核旁边的精子星光清晰可见,随后二者在卵子中央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联合核的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0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结果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受精后45~50 min,卵子进行第二次卵裂,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相同,在与第一次卵裂垂直的纵轴方向上发生不等全裂,最终形成3小1大4个卵裂球;受精后60~70 min,胚胎进行第三次卵裂,仍为不等全裂,但自此次卵裂起已开始进行螺旋分裂。此外,对实验中发现的缢蛏极少量多精入卵、多极分离等异常细胞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海洋贝类卵子阻止多精入卵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受精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电镜切片技术,对中国对虾的受挤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成熟卵子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卵子激活后产生胶质层,精子在卵子的诱导下产生顶体反应后进入卵子。中国对虾为多精入卵、单精受精。精子入卵后,卵子完成成熟分裂并举起围卵膜,但精子的存在并非此过程所必需。在卵子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时,其纺锤体旋转90°。卵子完成成熟分裂后,精卵原核原核化并向卵子中央移动,最后,精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核,卵子完成受挤过程。  相似文献   

9.
草鱼卵子和三角鲂精子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思阳 《水产学报》1987,11(3):225-232
本实验观察了两种不同亚科鱼——草鱼()和三角鲂()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三角鲂精子能够进入到草鱼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卵子在精子的作用下,继续完成了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最后雌雄原核相互接触而融合。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10.
陈菲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07,31(6):705-710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分离,但胞质分离受抑制,留在卵质中的两套染色体形成两个染色质团,并发育成两个雌性原核。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paper assesses the fertilization and hatching rates of an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 series (n=1153) using fresh and cryopreserved sperm from 49 specimens of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carried out to confirm the results of a previous study, with the ultimate aim of transferring these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s to commercial hatcheri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ertilization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fresh and cryopreserved sperm) when their respective fertility rates were >69.2%, which was the case in 75% of all fertilizations. Likewis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tching rates were found. In order to use the cryopreserved sperm more efficiently, a key concern for commercial use of this technique, we also experimented with a lower sperm:diluent ratio (1:1) than used previously at our centre. We also compared the traditional 0.5‐mL straws with 2‐mL cryotubes able to contain a higher volume of sperm, find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ing fertilization and hatching rates. 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cryopreservation for turbot sperm presents major advantages for broodstock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hatcheries.  相似文献   

12.
Dietary protein requirement for young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dietary protein level for young (an initial weight of 89 g)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Duplicate groups of the fish were fed the five isoenergetic diets containing the various protein levels ranging from 290 to 570 g kg?1 diet for 45 days. Survival was not affected by dietary protein level. Weight gain and feed efficiency were improved with dietary protein level up to 490 g kg?1 diet. Dietary protein requirement of young turbot using the broken‐line model was estimated to be 494 g kg?1 diet based on weight gain response.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was not influenced by dietary protein level. The highest protein retention was obtained from the fish fed the 490 g protein kg?1 diet.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fish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etary protein level. In considering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494 g protein kg?1 diet with 100 g lipid kg?1 diet (15 MJ kg?1 diet) provided optimal growth of young turbot under thes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学研究发现,该病典型的病理学特点是在病鱼的脾脏、肾脏、肠、肝脏、鳃、心脏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内出现嗜碱性的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患病大菱鲆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造血组织的严重坏死。此外,肾脏造血组织发生坏死、肠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出血和水肿、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局灶性坏死以及皮肤真皮层出血并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也是该病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超微病理研究表明,肿大细胞内有虹彩病毒粒子存在。病毒分布于受感染细胞的胞质、组织间隙以及血管腔内。受感染细胞出现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肿胀、崩解等细胞病理变化。研究认为,病毒感染造成皮下组织血管损伤出血,是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发生"红体病"的原因所在。虹彩病毒感染所致的机体严重贫血是患病大菱鲆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主要器官组织的病变使得病鱼器官功能衰竭则可加速鱼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cfu/ml和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7种药敏纸片对确定病原性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0603121菌株为3.0×108cell/ml时只引起个别试验个体轻微症状,1.0×109cell/ml可造成100%感染率,40%死亡率,可确定L-0603121菌株为引起大菱鲆出血症的致病菌株。药敏试验表明,L-0603121株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结果,确定L-0603121株菌为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15.
在11~12 ℃水温条件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连续口服恩诺沙星7 d后肌肉、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大菱鲆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残留的恩诺沙星药物用二氯甲烷提取,在不同的时间点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0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75%~87%.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不同,在肌肉、血清和肝脏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560e-0.0310 t、C=1.147e-0.018 9 t和C=0.920e-0.027 1 t;恩诺沙星在3种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较长,分别为22.53、36.67和25.57 d.在给药后的第94天,肌肉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持续保持0.168 μg/g,尽管NY5070-2002无公害水产食品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残留限量MRL(Maximum residue limit)要求为0.05 μg/g,但本试验数据提示,大菱鲆肌肉组织中残留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超过了标准,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少于120 d.  相似文献   

16.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1年4月22日-2002年4月22日的实验结果表明,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应选择水温为7-24℃的水源,最好控制在13-18℃之间,PH值大于7,盐度高于15,水循环量6-8个,在上述条件下,其生长速度为1龄期间1mm/d左右,养殖12个月后体重平均可达700g左右,密度15-20尾/m^2,成活率93.7%,湿性颗粒饵料系数1.83,随着个体长大,雌、雄个体出现明显差异,水温13-18℃时,摄食量变化不明显;9-13℃时,摄食量随水温降低而减少,投饵量视鱼体大小和摄食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水产学报》2003,27(4):358-363
对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13.52g·d-1,平均为6.84g·d-1,养殖250d以上其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1周年达1000g,2周年达3000g。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314SL3.0972,全长和体长的关系为TL=1.1839SL+0.5012,体高与全长的关系为BD=0.8512TL-1.0358。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是Lt=49.2294(1-e-0.7106(t+0.2211)),Wt=6186.2350(1-e-0.7106(t+0.2211))3.160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1.3984,参照生物学指标,大菱鲆应该在拐点后上市,它符合经济原则及人们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8.
大菱鲆消化酶的活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龄大菱鲆(Scophalmus maximus)为研究材料,研究养殖水温下大菱鲆消化酶的分布及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确定饵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部位和主要消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2.0;40℃,8.0;60℃,8.0;40℃,8.5;60℃,8.0。18℃养殖水温下,在适宜的pH范围内,各部位蛋白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门盲囊、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6.5;40℃,8.0;40℃,7.5;50℃,7.0;40℃,8.0;淀粉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胃;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7.5;40℃,6.5;40℃,7.0;40℃,7.5;40℃,7.5;脂肪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胃。  相似文献   

19.
大菱鲆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状.特别是我国对引进的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养殖开发。指明了我国目前在引种及养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菱鲆良种引育中心,以保证我国大菱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菱鲆胚胎玻璃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神经期胚对6种抗冻剂的毒性进行检测,发现其毒性排列为1,2-丙二醇(PG)<甲醇(Me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EG)<二甲亚砜(DMSO).以DMF为主因子配制和筛选出11种玻璃化程度较好的玻璃化液,并用大菱鲆肌节期胚对其中5种玻璃化程度最好的玻璃化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4(DMSO 20%+DMF 25%)、A7(DMSO 25%+DMF 20%)较适合于大菱鲆胚胎的平衡处理,利用A4和A7平衡处理神经期胚、肌节期胚、心跳期胚、出膜前期胚,结果显示大菱鲆神经胚和肌节胚对玻璃化液的适应能力较强.实验测试出不同时期胚胎在两种玻璃化液中的成活率,为大菱鲆各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的平衡处理提供了依据.利用大菱鲆肌节胚对不同的平衡步骤进行了筛选,发现五步法的平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