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草坪建植的主要草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桦 《四川草原》1996,(1):29-32
我所五年来从国内外引种草坪草20多个品种,在省内征集野生草坪植物资源20余份,经过栽培驯化,综合评估初步确定适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建植草坪的草坪草18种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省板栗良种协作组攻关的“板栗优良无性系选育”项目,历经14年的选种培育,经综合考评,目前已选出浙早1号、浙早2号和浙903号3个板栗新品种,其中浙早1号、浙早2号可提早20天上市。 这项科技攻关项目由浙江省诸暨市林业科研所与金华县林业局共同主持,列入浙江省林业厅“九五”规划。科研人员在对全省22个县(市)进行板栗资源调查和优株选择工作的基础上,初选出200余个单株。最后筛选出37个优株分别在诸暨、金华、安吉、江山和建德等5个点进行多点试验,经长达14年的选育,培育出3个板栗良种。 据了解,所…  相似文献   

3.
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桑树品种239个的染色体,发现六倍体桑4个;四倍体桑一个;三倍体桑16个;二倍体桑218个。这些品种的染色体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的五个桑种121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现又鉴定了广东的151个品种,广西的67个品种和海南的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的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的染色体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的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的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的,海南的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的。  相似文献   

4.
桑树品种资源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是选育桑树新品种,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我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桑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桑树地方品种和野生桑树均是选种的重要材料,若能将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并加以研究利用,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国民经济建设,并且还将造福于子孙后代。近几年来,我们曾先后到本省几个老蚕区如太和、吉安、高安、修水、南昌等地进行桑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征集工作,到现在为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的白茶适制性,比较了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园引种的5个茶树品种(瑞香、梅占、紫玫瑰、浙农113、香山早,以福鼎大白作对照)一芽二叶原料在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试制的白茶品质特征,并对成品白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5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香山早、...  相似文献   

6.
浙系长毛兔系采用多品种杂交选育,并经种群选择、继代选育、群选群育、系统培育等技术,结合良种兔人工授精配种繁殖等措施,经4个世代选育,形成拥有嵊州系、镇海系、平阳系三个品系的浙系长毛兔新品种,并于2010年7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品种审定。研究表明:浙系长毛兔具有体型大、产毛量高、兔毛品质优、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遗传性能稳定。目前,浙系长毛兔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试应用300多万只,并为河南、四川、重庆等地的长毛兔新品系选育提供了育种素材,为我国长毛兔产业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 近两年来我所先后派员赴四川、湖北与山西等省参加桑树品种资源调查工作,共收集到桑品种资源材料325份,其中栽培种47份,优良单株200份,野生桑树78份。这些材料经初步鉴定有鲁桑(Morus multicaulis Koidz.)、白桑(Morus alba L.)、山桑(Morus bombycis Koiadz.)、蒙桑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蚕茧品种资源的茧色丰富多彩 ,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为白色茧品种。为了利用家蚕茧中的有色茧 ,开发出具有天然色彩的生丝 ,许多学者对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家茧彩色茧丝固色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以及有色茧后加工处理技术。在我所现在保存的 6 80份家蚕种质资源中 ,有许多珍贵的家蚕有色茧品种 ,它们大多为从各省征集的地方品种 ,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为充分利用家蚕有色茧资源 ,选育出具有实用性的天然彩色茧基础品种 ,我们对其中的部分有色茧品种进行了茧色、茧丝质成绩、茧…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目前尚缺乏比较理想的早生桑品种。为解决这一问题,1986年以来,我们在本所桑树品种资源中,经过物候期观察,产叶量调查和叶质鉴定,初步选拔出三个比较优良的早生桑品种。一是广东蚕研所选育的“大十桑”;二是浙江蚕研所选育的“农桑8号”;另一个是本所通过芽变选育的“陕桑869”。这三个桑品种,春季发芽早,成熟快,产叶量高,养蚕成绩好,且均未发现原有早生桑品种容易感染的桑萎缩病,基本符合关中、陕南养蚕、制种的要求。现将部分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现行蚕品种间雌雄间微茸的发生以及外、中、内层微茸的分布情况作全面调查,以便生产上对微茸发生多的品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微茸,为丝织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为此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988年春期由本校蚕种室提供现行蚕品种的12个原种及12个交杂种。即春用品种原种有:杭7、杭8、菁松、皓月、浙蕾、春晓6个;春用品种交杂种有:杭7×杭8及反交、菁松×皓月及反交、浙蕾×春晓及反交6个。夏秋品种原种有:浙农1号、苏12、薪杭、科明、兰天、白云6个。夏秋品种交杂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以来,我所承担了“牧草饲料作物品种资源调查”的任务。到1983年底,已收集国内、外品种资源约1600份,其中国外品种材料约1000份,国内约600份。通过有关单位及我所试种,选出了一些优良品种,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113、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槠叶齐、福鼎大毫、平阳特早茶、龙井长叶、元宵绿、安吉白茶等。我场地处南昌县黄马,距向塘火车  相似文献   

13.
杂交优势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家蚕方面,无论在原种繁育或一代交杂种生产上早已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家蚕现行品系问、品种间主要性状的杂交优势,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是中系二化性浙龙,我组于1971年开始选育该品种时每年培育二代,  相似文献   

14.
编读互动     
《猪业科学》2014,(11):11-11
<正>读者:贵刊正在进行《猪业科学》2015年主题策划栏目有奖征集活动,我提个建议:现在生猪产业面临的困难有几个方面,如疾病、品种、饲料资源、产能过剩、土地、环保、人才等各方面。有些问题已关注较多,但是猪场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  相似文献   

15.
广东蚕桑业的发展,据史书记载,迟于黄河与长江流域,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产区之。 1979年以来,我们经深入我省佛山、肇庆、湛江、茂名、韶关、惠阳、梅县、广州、海南等9个地市(行政区)的28个县、市,58个区进行重点的考察。收集桑树品种资源材料351份,其中栽培类型288份,野生桑63份,并向外引进28份,资源来源包括江苏、浙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113、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槠叶齐、福鼎大毫、平阳特早茶、龙井长叶、元宵绿、安吉白茶等。  相似文献   

17.
《蚕桑茶叶通讯》2019,(1):23-23
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113、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槠叶齐、福鼎大毫、平阳特早茶、龙井长叶、元宵绿、安吉白茶等。  相似文献   

18.
我省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本文对省内征集的83份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物特性、作了有关定量分析或定性描述,为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发掘出的早生,特早生资源材料,可供直接培育利用。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113、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槠叶齐、福鼎大毫、平阳特早茶、龙井长叶、元宵绿、安吉白茶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113、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槠叶齐、福鼎大毫、平阳特早茶、龙井长叶、元宵绿、安吉白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