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胁迫对3种豆类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梯度铅污染对3种豆类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了解3种豆类作物之间对Pb抗性的比较,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测定6种Pb2+处理浓度(0 mg/kg、100 mg/kg、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和3000 mg/kg)下3种豆类作物豌豆(Pisu sativum L.)、麦黑豆(Glycinemax (L.) merr.)和黑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的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Pb2+(≤1000 mg/kg)对3种作物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Pb2+(2000 mg/kg和3000 mg/kg)对麦黑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及豌豆的叶绿素a含量有抑制作用,对黑芸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及豌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黑芸豆的叶绿素b含量在100~3000 mg/kg Pb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豌豆和麦黑豆的叶绿素b含量在一定浓度(1000 mg/kg和100 mg/kg)下有促进作/用;麦黑豆叶绿素a/b值在100~3000 mg/kg Pb浓度胁迫下没有明显变化。3种作物脯氨酸含量与土壤中铅含量呈显著相关,随Pb2+浓度的升高,麦黑豆的脯氨酸含量增高,黑芸豆的脯氨酸含量降低。3种作物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在6种Pb2+处理浓度下有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Pb在芋主要产品器官中的富集及生理响应规律,以芋主栽品种8520为试材,采用土壤盆栽方式进行不同浓度Pb2+胁迫处理,分析芋不同器官Pb累积量的差异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Pb的累积量与土壤中Pb2+的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芋植株中较易富集Pb的器官是球茎,其次为叶片和叶柄。低浓度Pb2+胁迫(100 mg/kg)诱导芋不同器官中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 SOD、POD和CAT)升高,随着胁迫浓度逐渐提高到2000 mg/kg,除叶片和叶柄的POD和CAT活性仍呈上升趋势外,其他酶活性开始波动下降。球茎、叶柄和叶片的Pro含量和MDA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多在Pb2+浓度为10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冈优94-11为材料,研究烯效唑及其复配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浓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烯效唑浸种相比,干拌种的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下降0.04d和0.03,发芽势、发芽率和简化活力指数分别增加1.87%、0.56%和0.44;干拌种较浸种更能增加秧苗茎基宽和单株平均根数,但秧苗根活力、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极显著低于浸种;干拌种和浸种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mg/kg和10mg/L。烯效唑的药效强于矮多壮,两者不同使用方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4.
五指山野菜对镉的积累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富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80-285
试验通过对五指山野菜对镉的积累及其机理研究,从而为利用五指山野菜对土壤进行植物修复这一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在盆栽的基础上进行了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和镉含量,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质膜透性等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分析上述指标与土壤中镉浓度的关系。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根、茎和叶Cd含量逐渐上升,且根部变化趋势最突出;在土壤中处理浓度为50 mg/kg时,植物根、茎和叶含量就已超过超积累植物临界值,且当处理浓度为400 mg/kg时,三者含量分别高达6566.00、948.46、520.39 mg/kg;但为800 mg/kg时,植株出现死亡;在处理浓度为0~50 mg/kg下,转移系数和累积系数均大于1,但在100~400 mg/kg之间,转移系数逐渐变小;在0~50 mg/kg下可溶性蛋白逐渐上升,质膜透性、生物量和叶绿素变化差异不显著(5%),但当处理浓度再增加时(100~400 mg/kg),植物叶绿素、生物量、可溶性蛋白等呈现下降趋势,而质膜透性上升。以上结果说明五指山野菜是Cd超积累植物,且50 mg/kg时是五指山野菜正常生长的临界值,高于此浓度,将对其产生毒害,当浓度为800 mg/kg时,植株出现死亡;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转移系数逐渐变小,说明植物在高Cd胁迫下阻止Cd向地上部分转移而产生更严重的毒害。  相似文献   

5.
红英南瓜引自于澳大利亚,属于小瓜型品种,单瓜重2~3kg,浅裂叶,黄绿或浅绿色茎,抗白粉病,生育期85d左右适宜种植,瓜呈圆形或扁圆形,带有黄、红、绿色条纹。产量3.0万~4.5万kg/hm2,品质好、瓜质细腻、呈深黄或红黄色。适于鲜食或鲜食品加工。营养成分含量高,其中含蛋白质11%、糖13%。微量元素含量:铬含量≥5.0mg/kg、硒≥0.2mg/kg、钙≥3600mg/kg、钾≥4200mg/kg。有害物质含量:铅≤0.46mg/kg、砷≤0.12mg/kg、汞≤0.005。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根际Pb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根际土壤中重金属铅(Pb)化学赋存形态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b处理水平(0,300,600 mg/kg)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 Glomus mosseae对旱稻(Oryzal Sativa L.)根际Pb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处理下,旱稻根系侵染率以及根外菌丝量随着土壤Pb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Pb处理下根际pH;300 mg/kg Pb处理下,接种显著增加土壤球囊霉素含量,600 mg/kg Pb处理下,接种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球囊霉素含量(P<0.05);在Pb处理下,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可交换态Pb含量,显著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却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Pb含量(P<0.05)。这说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改变旱稻根际土壤中Pb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磷、镉交互作用对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添加可减轻镉对菠菜生长的毒害,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增加,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镉浓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升高,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土壤中磷浓度为150 mg/kg时,菠菜的生物量达到最大,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最高。当向土壤中添加镉浓度为1.5、20 mg/kg时,施磷均明显降低了菠菜植株中镉的含量。研究还发现,植株体内磷、镉的含量与土壤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乙烯利浸种对甘蔗苗期光合性状和分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3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0mg/L、100mg/L、200mg/L),分别对不同的甘蔗品种ROC22、GT17和ROC10在下种前进行10min浸种处理,在甘蔗苗期(4~5叶)进行土壤自然干旱胁迫。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100mg/L、200mg/L乙烯利浸种处理可提高GT17的类胡罗卜素含量,缓解叶绿素总量的下降,显著促进GT17和ROC10的净光合速率,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下降;对3个品种分蘖芽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效应,ROC22和ROC10的促蘖效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光合作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Zea mays L.)叶片光合作用、籽粒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O3(80nmol/mol)条件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而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说明使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则先降低后升高。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高浓度O3处理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与叶绿素a/b值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同;O3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其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降低,而粗脂肪和蛋脂总量略有升高;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玉米的光合能力,籽粒品质受到影响,抑制了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磷、镉交互作用对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添加可减轻镉对菠菜生长的毒害,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增加,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镉浓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升高,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土壤中磷浓度为150 mg/kg时,菠菜的生物量达到最大,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最高。当向土壤中添加镉浓度为1.5、20 mg/kg时,施磷均明显降低了菠菜植株中镉的含量。研究还发现,植株体内磷、镉的含量与土壤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