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物免疫接种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将有效的生物制品引入动物体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从而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动物变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失败是指经某病疫苗接种的动物,在该疫苗有效期内仍发生该疫病,或在预定的时间内经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即预示着有发生该疫病暴发的可能。2013年12月,我县某养殖户发生一例猪瘟免疫失败造成仔猪死亡,由于及时处理,指导对其他刚出  相似文献   

2.
1仔猪猪瘟免疫分为超前免疫和常规免疫。在哺乳阶段经常发生猪瘟时,可实施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每头仔猪肌肉注射猪瘟细胞苗2头份,注苗后2小时再吃初乳,仔猪60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每头仔猪肌肉注射脾淋苗2头份。常规免疫为仔猪25~30日龄首免,每头肌肉注射猪瘟细胞苗4头份;65日龄二免,每头肌肉注射猪瘟脾淋苗2头份。  相似文献   

3.
1免疫程序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和超前免疫3种免疫程序。种公猪、种母猪每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猪瘟疫苗,仔猪21~2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每头仔猪接种2~3头份,50~60日龄左右进行二免,每头猪接种3~4头份。仔猪的断奶时间为21~28日龄,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时,母猪若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如流产、死胎、返情复配,就会出现首免失败。如果母猪的猪瘟  相似文献   

4.
<正> 某猪场基础母猪存栏111头,半年间共计产仔98窝,其中活仔1048头,死胎84头,30日龄断奶仔猪916头,死亡仔猪132头。通过调查,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非典型猪瘟。1 病史调查该场,每年3月、9月两次集中给母猪进行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免疫(每头猪三头份),仔猪于生后21天进行猪瘟单苗免疫(每头猪2头份);被调查死亡的132头哺乳仔猪,除3头是被压死外,其余均为发病死亡;发病时间集中于生后4~7天,死亡时间集中于前2周,致死率高达91%;发病死亡的129头仔猪中,98头集中于14窝,其中两窝的猪全部死亡。母猪在孕期和哺乳期采食和精神状况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猪瘟免疫接种对猪场安全至关重要,临床上,由于母猪瘟免疫失败造成哺乳仔猪腹泻疾病时有发生。准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减少猪场损失。1发病情况河南省新蔡县某场,经产母猪70头,年出栏生猪1300头左右,母猪猪瘟用细胞苗跟胎免疫,每次注射商品苗2头份。该场从2月2日开始,3日龄以内哺乳仔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呕  相似文献   

6.
一、免疫预防(一)猪瘟污染严重的猪场可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哺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每头注射猪瘟兔化细胞苗2头份,待2~3小时后再放回母猪身边吃乳。仔猪于断奶前2~3天进行二免,每头注射猪瘟兔化细胞苗4头份。三免在二免后1个月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7.
猪瘟的免疫程序最好根据各地实践经验并结合免疫监测来制定。现结合以下免疫方法做进一步的阐述。仔猪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吸吮初乳前2小时就进行猪瘟注射免疫,剂量为每头仔猪1~2头份。理论基础是:仔猪出生时免疫系统已相当成熟,对抗原有免疫反应;母源抗体在血液中含量达到高峰前(6~12小时)进行免疫,疫苗毒在仔猪体内有时间增殖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仔猪无毒害。此方法不妥之处在于刚出生的仔猪根本不能完全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有部分抗原会被母原抗体所中和;出生2~3小时内仔猪吃不到初乳,将容易感染其他疫病。因此…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秋 ,辽宁辽西地区仔猪供应不足 ,养殖户纷纷去河北引进仔猪饲养育肥 ,引进的仔猪发生猪瘟 ,死亡率达 30 % ,淘汰率 10 %。在笔者指导下引进仔猪的养殖户没有发生猪瘟。1 发病情况 某养殖小区 12户 ,陆续从河北某地引进 15~ 2 0 kg仔猪 ,引进后 3~ 7天 ,有 8户注射猪瘟疫苗 1头份 ,另 4户在我们指导下 ,在途中和进舍后饮服电解多维或补液盐 ,并在进舍第 2天注射猪瘟疫苗 2倍量 ,结果这 4户直到出栏未发生猪瘟。而另 8户都于免疫 3~ 4天后发生猪瘟 ,陆续出现病猪并死亡 ,注射大量的抗生素没有控制病情 ,3周后死亡减少 ,逐渐停止 …  相似文献   

9.
据研究,对猪瘟抗体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疫苗种类、免疫剂量、免疫抑制性疾病、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其中免疫剂量尤其重要。试验表明,在仔猪二免时,每头使用猪瘟单联苗(猪瘟活疫苗Ⅱ)2头份,猪瘟抗体效价达5 log2以上的为92.3%;每头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2头份,抗体效价达5 log2以上的为77.0%~77.8%,优于每头注射3头份、4头份。  相似文献   

10.
2015年6月湖南常德某猪场,在外地猪场引进仔猪500头,3 d后出现猪瘟症状并有伤亡,给每头猪紧急免疫猪瘟疫苗2头份,瘦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1猪瘟在常发疫病地区,用细胞苗对发病的各龄猪只进行免疫,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各年龄猪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断奶前仔猪可接种4头份疫苗,以防母源抗体干抗。乳猪的超前免疫工作应在仔猪出生后3小时内做完。养猪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十堰市养猪生产中,时有散在疫病发生,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死亡总数的比例很高。对全市31个动物疫情监测点共58头病仔猪进行了监测诊断,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猪瘟和仔猪副伤寒疫病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此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动物免疫计划,从而有效控制生猪疫病、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河流漂浮,甚至腐烂,疫源地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都极易造成病原感染扩散。同时,汛期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流行和发生风险增大。为做好汛期动物防疫工作,应强化以下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有效的生物制剂(疫苗、菌苗、类毒素、高免血清等)引入动物体内,从而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动物转化成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及流行。目前,疫苗的广泛应用已大大减少了养禽业的风险,但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某养殖户到义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求诊,主诉其猪群陆续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顿。黄疸,胸腹部、四肢内侧出现紫红色斑点。初期粪便干硬,随后逐渐发生腹泻,成年猪症状较轻,仔猪病情严重。养殖户先后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5d无效,并有3头死亡。存栏生猪均进行过猪瘟等相关疫苗的免疫注射.周边地区无重大疾情发生.但饲喂过发霉饲料。经综合分析.诊断为由饲料霉变引起的中毒,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发病情况 重庆某种猪场饲养母猪10头,每头分别于产仔断奶后肌注1头份猪瘟i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其中有一头母猪产下12头仔猪,仔猪产出6d后陆续开始发病。至就医时共有6头仔猪发病,其中死亡3头。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免疫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将有效的生物制品(疫苗、菌苗、抗血清、高免蛋黄液等)引入动物体内,从而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动物变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供治疗.因此,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尤其是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长、效果好,已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免疫接种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动物防疫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如下影响免疫的因素,并积极克服,才能确保免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畜禽动物机体因素 母源抗体水平。新生动物可以从母体、初乳、或卵黄(禽类)中获得一定量的母源抗体,这些母源抗体对于防止疫病早期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过早疫苗免疫接种,进入体内的疫苗就可被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中和,可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接种时一定要注意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有条件的,通过抗体监测手段获得畜禽群中总体母源抗体的水平,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接近临界值时再进行免疫接种,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如一些无条件检测的猪场,猪瘟免疫可采用20-25日龄(4头份)和60-65日龄(3-4头份)两次免疫的方法。母猪的免疫应选在哺乳后期或断奶时,不要在配种期或怀孕期注苗,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仔猪免疫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后备公、母猪应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次免疫,经产母猪可于断奶时免疫一次,剂量均为4~6头份猪瘟细胞苗。  相似文献   

19.
<正>湟中县2013年春季防疫共注射猪瘟疫苗10万头份,其中猪瘟脾淋苗7万头份,猪瘟细胞苗3万头份。为切实掌握湟中县猪瘟的免疫状况,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流行趋势和政府采购疫苗的防控效果,结合湟中县实际情况,笔者对全县猪瘟疫苗的抗体进行了检测。1疫苗种类及选取地点1.1猪瘟细胞苗免疫检查地点:李家山镇、拦隆口镇、上五庄镇、海子  相似文献   

20.
免疫失败是指经某种药物或疫苗接种的动物,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在该疫苗的有效保护期内,仍然发生了该疫病,或者预定时间内经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预示着有发生该疫病的可能.我是一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从事畜牧生产发展、疾病诊疗、疫病防控、仔猪阉割、基层站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二十一年;在生产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免疫失败的病例,由于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最有效的关键措施;仔细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更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促进畜牧生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现根据我地生猪免疫流程,将具体操作中容易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作一些探讨,共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