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要注意合理用药可以使用一种药物治病,尽量不要联合用药,必须联合用药的,要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免影响药效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还要注意给药途径和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抗菌药物,并采取适当的给药途径。要注意轮换用药、发挥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但要注意配伍禁忌、所用药物的副作用、残留及休药期等。常用抗菌药物及其合理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用药误区 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几乎所有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还有对机体有害的不良反应,因此不能盲目用药和随意增加药量。用药时不仅要重视药物作用的双重性,还要注意剂量、次数给药途径、适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4.
文介绍了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抗菌范围,并且针对适应症提出了应选用的药物、联用的增效剂、合理的给药途径以及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相似文献   

5.
1误区1.1不注意给药时间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注意给药次数,所有药物全部1天给药1次。不注意给药间隔,所有药物1天给药2次,白天间隔时间短(6~7小时),而晚上间隔过长(17~18小时)。1.2不重视给药方法不管什么疾病,一律自由饮水或拌料给药。片面加大用药  相似文献   

6.
1拌料给药拌料给药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让禽只采食时,同时吃进药物,是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该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效果可靠,适用于长期用药和预防性用药。在通过拌料给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1准确掌握混料浓度进行混料给药时应按照给药浓度,准确认真的计算出所用药物剂量。若按禽只体重给药,应严格计算总体重,再按照要求把药物拌进料内。药物的用量要准确称量,以免造成药量过小起不到作用,或过大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1.2确保用药混合均匀先把药物和少量饲料混匀,然后将它加入到大批饲料中,继续混合均匀。加入饲料中的药量越…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直接影响到兔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药物的作用强度.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一般来说,静脉注射药物作用最快,其次为腹腔注射,再次为肌肉和皮下注射,口服作用最慢.本文介绍几种治疗家兔的常用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直接影响到兔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药物的作用强度。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一般来说,静脉注射药物作用最快,其次为腹腔注射,再次为肌肉和皮下注射,口服作用最慢。本文介绍几种治疗家兔的常用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基层进行兽医服务时,要根据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指导养殖户(场)正确地处理动物疫病、正确的使用药物、正确认识和对待疫苗的免疫效果等。注意对症治疗、药物配伍、使用对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时机等,不要盲目滥用、混用多种药物,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的不良后果,造成难以确诊、延误时机和无药可治的不良结局,滥用疫苗或药物造成免疫失败等,因此在基层进行兽医技术服务时要注意以卜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养鸡的用药方法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药物在鸡体内的利用程度、维持时间等 ,甚至可以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现将常用的投药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1 群体给药法1 1 拌料给药。这是养鸡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 ,让鸡采食时 ,同时吃进药物。该法简便易行 ,节省人力 ,减少应激 ,效果可靠。适用于预防用药 ,尤其适用于长期给药。但对于病重鸡 ,当其食欲降低时 ,不宜使用。应用此法给药应注意准确计算用药剂量 ,严格掌握药物浓度 ,并且保证料、药混合均匀。1 2 饮水给药法。此法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给…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近年来畜禽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有些养殖户畜禽有病乱投医、乱投药。如何科学使用兽药,是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控制疫病,保证畜产品安全优质无公害,节约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的大问题。1用药注意事项1.1正确诊断是科学用药的先决条件一旦发生疫病,应尽可能采取各种诊断手段进行确诊,才能做到对症下药。1.2要对症下药,不可滥用每一种药都有它的适应症,在用药时一定要对症用药,切勿滥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一般常用药足以显效的,就不必应用“稀”、“贵”、“新”药,单药有效,就没必要合并用药。1.3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法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的性质来确定最适宜的给药方法。如危重病例,宜采用静注或静滴给药;治疗肠道感染或驱虫时,宜口服给药。1.4注意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应当准确,并按规定时间和次数给药。少数药物1次用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泻药、麻醉药。但对多数药物来说,必须重复给药才能奏效。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获得疗效,同时又不致出现毒性反应,就需要注意给药次数与重复给药时间。大多数普通药,1d可给药2~3次,直至达到治疗目的。抗菌药物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连续...  相似文献   

12.
1用药 气雾给药是家禽有效给药途径之一,是充分利用家禽独特的气囊功能特性,促进药物增大扩散面积,从而增大药物吸收量。使用时应注意控制雾粒的大小,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雾粒的大小主要由喷雾器的设计功能和用药距离所决定,如雾粒过小,与肺泡表面的粘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影响药效,但若雾粒过大,则易引起家禽上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13.
用药及护理是养殖场中常用的技术措施,合理、正确地使用能够起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畜禽健康生长的作用,但由于家禽的生理解剖等生物特性与其它动物不同,因此不能套用其它家畜的临床经验,而应根据家禽具体情况选用恰当药物及其护理。1 用药注意事项1.1 气雾给药 气雾给药是家禽有效给药途径之一,它是充分利用家禽独特的气囊功能特性,促进药物增大扩散面积,从而增大药物吸收量。使用时应注意控制雾粒的大小,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雾粒的大小主要由喷雾器的设计功能和用药距离所决定,如雾粒过小,其与肺泡表面的粘着力小,容易…  相似文献   

14.
家畜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用药物对家畜疾病的治疗是兽医临床中常用的方法,在临床使用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用正确的给药途径,才能达到用药的效果和目的。常用的临床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涂抹、注射等,静脉输液是兽医临床抢救和治疗患病家畜一种常用的重要给药途径。文章对家畜常用的给药途径及静脉输液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超标、滥用兽药,尤其是将抗生素及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或使用违禁药物,或不正确用药(如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未按规定要求,未执行休药期规定),都将造成药物残留,这不仅会降低兔肉品质,而且会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控制药物残留,生产出无公害安全兔肉,在肉兔无公害生产中预防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但同样药物,同样的剂量,如果用药方法不同也可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甚至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不同的给药方法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药效出现的时间、药物作用的程度以及药物在体内维持及排出的时间。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水禽的生理特点或病理状况,结合药物的性质,恰当的选择用药途径。1拌料给药这是现代集约化养禽业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让鸭、鹅在采  相似文献   

17.
动物在发生疾病后,为了使机体的病理学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保护机体的正常功能,就要把病原体清除。基于此目的,在治疗时就要注意用药的某些注意事项,做到合理用药。因为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疾病的类型和不同病理学过程,以及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均可影响药动学或药效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在治疗时必须对动物、疾病、药物3者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兽药使用的误区及禽病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禽病的用药误区目前,在禽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经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1.1不注意给药的时间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相似文献   

19.
《湖南畜牧兽医》2003,(6):31-31
1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抗菌药是兽医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品。要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临床用药应做好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药;②用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③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的临床症状;④注意观察患病动物的反应,及时修正治疗方案;⑤必须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⑥注意药物配合使用时的无关、累积、协调、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应做到:①联合应用的每种抗菌药,对该细菌有抑杀作用;②将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类抗菌药联合使用;③宜将两种抗菌药物同时应用,不要相继应用;④开辟新的给药途径,并根据病情有机结合。必须避免抗菌药的配伍禁…  相似文献   

20.
<正> 1 用药气雾给药是家禽有效给药途径之一,是充分利用家禽独特的气囊功能特性,促进药物增大扩散面积,从而增大药物吸收量。使用时应注意控制雾粒的大小,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雾粒的大小主要由喷雾器的设计功能和用药距离所决定,如雾粒过小,与肺泡表面的粘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影响药效,但若雾粒过大,则易引起家禽上呼吸道炎症。养禽场滥用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经常不论发病原因和药物敏感性使用多种抗微生物药物防治疾病。这种滥用药物现象危害很大,可造成禽体内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