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为了查清黄渤海近岸生物资源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以便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农业部1997年下达了“黄渤海近岸生物资源调查与研究”(HY126-02-06)课题。我所承担了“渤海定置网资源调查”任务,于1998年3月开始做准备工作,租用冀滦渔2150号船,使用架子网30条,在滦南县南堡外海渔场作业。按课题要求,每15天取一次样,每次5kg,从7月15日开始取样,截止到  相似文献   

2.
闽中渔场南部定置作业生产与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0年7月-1981年7月福建定置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是本省损害经济幼鱼、虾类较严重区域之一,特别是损害带鱼幼体尤为突出。据此,结合1984年至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任务,进一步摸清定置作业在该渔区生产和不同作业位置损害经济幼鱼情况,  相似文献   

3.
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网作业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海区渔政分局、东海区渔业指挥部关于开展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的部署,我们承担了定置网监测任务。1988—1989年间,主要进行基础调查,以石狮市东埔一村为基地,租赁闽晋渔9371号机帆船为调查船(载重量10吨、主机功率1764瓦),在泉州湾南部近海(北纬24°44′—24°48′;东经118°48′—118°52′)开展定置网作业周年渔获物分析。自1988年3月初至1989年2月下旬,共调查13个航次,于农历每月15—18日调查一个航次,每个航次4天,每天从定置网渔获物随机取样一批4公斤,调查其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海洋捕捞力量的盲目、快速增长,造成渔业资源明显衰退,渔业生态变得十分脆弱;同时,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实施及中日、中韩暂定措施水域的划定也对闽东渔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养护渔业资源,合理利用、评估渔业资源可捕量,研究与渔业资源相适应的最优捕捞结构和最适捕捞力量是首先亟待锯决的课题。鉴此,我部于2000-2003年开展了《闽东渔场渔业资源可捕量和捕捞业管理研究》项目,为今后实施TAC制度和渔获量配额管理做技术储备,为海捕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项目调查研究的资料,提出加强对闽东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看法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闽东渔场光诱鱿鱼敷网渔业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2005年闽东渔场鱿鱼灯光敷网作业技术试验和鱿鱼资源调查项目的资料结合近年来闽东地区鱿鱼敷网生产监测资料,对闽东渔场鱿鱼敷网生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闽东地区鱿鱼敷网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渔场范围位于北纬26&#176;00′-28&#176;00′,东经121&#176;30′-125&#176;00′海域;渔期每年的4—10月,旺汛为6~8月。主要渔获物组成为枪乌贼类、鲐鳄鱼、纯科类和扁舵鲣、其年间所占比重变化很大;本文还对其中部分主要渔获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总体来看,闽东渔场的光诱敷网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不宜过度发展,建议不要过早的捕捞产卵群体和过度捕捞幼体枪乌贼。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7-2008年闽东北外海光诱敷网渔业监测调查资料,分析该渔场光诱敷网渔业利用状况。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光诱敷网作业生产汛期一般为4-10月,旺汛期在5-7月,2008年产量260 t,比2007年增加2.5倍;主要渔获种类有扁舵鲣,占总渔获产量40-50%,其次枪乌贼约占40%。目前枪乌贼资源现状仍然保持相对良好,反映在光诱敷网作业枪乌贼所占比例及平均网产年间的变化很小,年产量不断上升。为更合理利用和保护枪乌贼资源,建议加强光诱敷网、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8.
闽东近海张网渔业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河北渔业》2012,(12):14-18,26
根据2009-2010年福建省渔业统计资料及闽东近海张网作业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闽东近海张网渔业概况、监测船生产情况、渔获结构变化及主要种类的渔获状况。结果显示,张网作业监测船平均网产为65.0~79.3kg,渔获物以小型大宗鱼类为主,占总渔获量的68.7%;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占总渔获量的3.40%~6.97%,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ecelellandii)、龙头鱼(Harpodon neher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低质鱼的渔获重量比例近年来渐渐增高。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渔场拖网渔业资源利用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长江口渔场20世纪90年代的拖网生产资料,分析该渔场拖网生产的渔业资源种类及优势种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渔获物以底层鱼类为主,但是中上层鱼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按照资源稳定状况,渔获物分为三种:1、资源状况较稳定的,如带鱼、小黄鱼、银鲳、梅童鱼;2、资源状况波动较大的,如鳓鱼、黄姑鱼、白姑鱼、海鳗、刀鲚、大黄鱼等;3、小型低值鱼,主要代表鱼种为黄鲫和龙头鱼。这些资源的稳定与否除了受高强度的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与该物种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压力的调节能力以及生命周期长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浅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有关资料和数据对闽南-台浅渔场相关渔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讨论,并就如何加强和保持闽南-台浅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闽东渔场底层三重流刺网作业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三重流刺网作业是福建省闽东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业。笔者通过调查霞浦县三沙镇189艘流刺网作业船,占全镇总数的89%,分析其经济效益及对渔业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目前闽东的底层三重流刺网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流刺网。该网具的渔获物选择性较强,渔场适应性广,生产水平高,效益好,但由于网目规格偏小,对经济鱼类的幼鱼损害较大,要适度发展该作业则应限制网目使用最小规格,以减少渔业资源损害,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近岸定置网资源监测工作于1998年开始,每年租用冀滦渔2150号船,使用架子网30条,在滦南县南堡外海作业,监测时间为5月1日~10月1日,间隔15d采集一次样品,通过对样品分析及生物学测定取得了大量数据,掌握了渤海近岸渔业资源的变动规律,为渔业主管部门制定渔业法规及繁殖保护规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05年调查及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法玲 《海洋渔业》2004,26(2):86-92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历次调查所获得的闽东渔场初级生产力资料,通过对该渔场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态容量(自然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平均为6.308×10~5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268×10~5t。1994年以来闽东渔场实际年渔获量3.435~4.685×10~5t,平均4.267×10~5t,已连续9年超过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必须实行渔获量负增长制度才能使鱼类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本文用 2 0 0 3年在长江口渔场 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 ,对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调查航次共捕获渔业生物 79种 ,其中鱼类 4 9种 ,隶属于 11目 ,30科 ,4 5属 ;虾蟹类共有 2 0种 ;头足类共有 10种 ,隶属于 3目 ,6科 ,6属。三个调查航次都是以鱼类的资源量指数最高 ,资源尾数密度表现为虾蟹类高于头足类 ,资源重量密度除 6月份虾蟹类低于头足类外 ,4月和 9月 2个航次都高于头足类。鱼类和虾蟹类的资源量指数值在 9月份达到最大 ,而 6月份为最低 ;头足类的资源量指数以 4月份最高 ,9月份最低。优势种组成的变化表现为 :4月份为黄鲫和小黄鱼 ,6月份为、黄和太平洋褶柔鱼 ,9月份为带鱼和小黄鱼。  相似文献   

16.
闽东北外海蟹类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8—1999年在闽东北外海进行四个季度月的蟹类资源定点调查及相关资料,研究调查海区蟹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蟹类组成有51种,隶属11科34属,以暖水性种类为多,具有热带与温带群落之间的过度性混合群集特点,主要渔获种类有细点圆趾蟹、光掌鲟、锈斑鲟等10种;其中细点圆趾蟹是本调查海区最主要渔获种类,主要分布于水深100—120m的海域,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的54.4%,尚有一定资源潜力,待于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鲨鱼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以来在闽中、闽东渔场开展的鲨鱼延绳钓探捕调查,以及东海区历次渔业资源调查中所取得的鲨鱼基础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鲨鱼渔业概况、种类组成、渔场渔期、洄游分布以及主要渔获种类的群体组成和生态习性。并建议进一步开展鲨鱼资源变动规律及现存资源量的调查研究,以便为科学管理和利用鲨鱼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区大型灯光罩网渔场渔期和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5年8月-2010年5月“琼文昌33180”渔船的生产监测记录,分析了南海区大型灯光罩网渔业的渔场渔期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结果显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鲹科(Carangidae)、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枪乌贼(Loligo)和舵鲣(Auxis)等为主要渔获种类,分别占总产量的40.94%、21.92%、13.56%、10.17%和6.21%;作业渔场可分为西、中沙邻近深水海域(Ⅰ区)、珠江口外大陆架海域(Ⅱ区)、北部湾大陆架海域(Ⅲ区)3个区域;Ⅰ区主捕鸢乌贼(91.10%),大型金枪鱼类也占0.83%的比例,Ⅱ区主捕鲹科(42.88%)、枪乌贼(20.34%)和带鱼(14.52%);Ⅲ区主捕带鱼(45.06%)、鲹科(22.16%)和枪乌贼(14.58%)。3月-5月主要在Ⅰ区生产,8月-9月和12月-翌年2月主要在Ⅱ区生产,10月-11月主要在Ⅲ区生产。外海(Ⅰ区)作业天数的年度波动较大,建议调整罩网外海休渔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吕四渔场鱼卵种类组成和生物密度分布,2008年4月至7月在吕四渔场(32°~34°N)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布设了31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鱼卵调查。调查共发现鱼卵12种,4月鱼卵优势种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5月为鳓(Ilisha elongata),6月和7月均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垂直网采样鱼卵平均生物密度为1.71 ind·m-3,5月生物密度最高为2.77 ind·m-3,6月最低为0.566ind·m-3,4月和7月居中,分别为2.06ind·m-3和1.35ind·m-3;水平网采样鱼卵平均生物密度为6.675ind·min-1,4月生物密度最高为12.484ind·min-1,其次为5月(6.916ind·min-1)和7月(5.323ind·min-1),6月最低(1.977ind·min-1)。吕四渔场鱼卵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北部海区多于南部海区。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1-4月、7-12月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闽南近海定置张网甲壳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定置张网甲壳类有25种,隶属于2目8科15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7种、虾蛄类2种.种类组成以对虾科最多,有5属9种.甲壳类占定置张网渔获物总重量的30.1%,总数量的84.0%.虾类在重量和数量上均占甲壳类的第一位.虾类在3-7月占甲壳类产量的76.7%以上;蟹类在8-11月占甲壳类产量的64.7%~ 88.0%;虾蛄盛产期为12月至翌年2月.甲壳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月最高,4月最低,周年多样性指数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