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PI问卷调查显示,云南农业大学女生有心理异常的多于男生,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近3年UPI调查数据对比,运用心理学理论,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大学生的成因.并针对成因,从心理疏导、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对于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动荡,造成当前部分女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关注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加强教育引导,将女大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接班人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女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对女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角度寻求解决女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贫困女大学生是女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她们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掌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根据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她们走出心理困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对于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频发的女大学生"裸贷"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当代女大学生消费观的关注。本研究重点从女大学生的家庭、同伴与社会这几个层面对女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给予性别视角下的原因分析。通过对男性与女性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各自态度与看法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后发现两者在消费水平、结构、心理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女大学生的消费表现出一种消费水平较高、以外表和感性消费为主、消费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入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渗透心理疏导,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理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心理资本是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旨在养成自信、乐观、韧性、充满希望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则在实践层面提出应从环境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提升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环境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优化策略,从而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特困女大学生群体在特困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对特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帮扶工作中一定要针对农村特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专门从思想、心理、学习、沟通交流和就业等方面对其开展全面的帮扶,以便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特困女大学生群体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就业往往处于弱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就业十分重要,各高校应充分关注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她们克服自卑心理,摒弃依赖和等待心理,转变随意和攀高的就业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大学生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在思想与心理上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诸多因素,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改进方法与举措。强调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波及校园时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心理冲击,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具有不同特征,三个月以后对大学生内心感受的重新评估,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特殊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积极干预和科学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以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多渠道并举、多措施并用,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这就使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从民办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出发,探析其影响因素,寻求解决方法,促进女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相似文献   

13.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人因素限制、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用人单位对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别、婚孕、校别歧视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为提升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个人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农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政府应完善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制度,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该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特征,于是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通过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对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抽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的部分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心理与生理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并针对这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此进一步来提高课堂中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并促其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经济与心理的双重贫困日益成为高校、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通过立足于农科类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学业和生活因素、家庭、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压力源,并具体分析了应对压力的策略,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并为农业院校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高校弱势群体。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的主要表现,在对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难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就业竞争环境四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对贫困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关注和就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好恶成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的目的女大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较男生来说相对差一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是女生在上体育课时受到体育教材结构、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对体育课学习的好恶心理的差异。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好恶心理的调查发现,普通高校现阶段体育课,存在着教材内容设置庞杂,教学组织陈旧,重技术、战术的教学,轻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女大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羽毛球等,未列人教学计划,不喜欢学的项目又强制学习,这也是造成体育课学习好恶差异的原因。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好恶心理…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每个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女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她们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等带来诸多困扰。女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媒介辨识和自控能力还未成熟,凸显出媒介素养低下现象。基于此,政府、高校、大众媒介等要搭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网络,构建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尽快提升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她们成为具有完整而健康人格的媒介公民。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农业大学女大学生为例,对河北省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浓厚;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时间短;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放松心情、增强体质和娱乐等。通过对研究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加强体育教育、提升校园体育氛围、改善体育锻炼客观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