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魁蚶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低温法保活魁蚶简便、易行。魁蚶的临界温度为0-1℃冰点-23℃。魁蚶在0-1℃下18天,存活率为100%;22天,存活率为94%。在0-6℃之间,温度愈低,魁蚶成活率愈高,失重率愈低,1993年9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产期魁蚶的生物学进行了测定。通过魁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体状态,确定了魁蚶最佳保藏温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魁蚶在最佳保藏温度内的存活率、失重率、化学组分和重量组成的变化及最佳保活温度以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失重率,从而确定了魁蚶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产期魁蚶的出肉率(足部湿重计,下同)为17.3~18.3%;(2)最佳保藏温度为0~-2.3℃;(3)0~-2.3℃下,魁蚶可保藏20天,存活率100%;失重率4;8%(16天);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魁蚶低温保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殷邦忠  滕瑜 《海洋渔业》1994,(5):204-207,214
<正> 魁蚶(Arca Inftata Reeue),俗名赤贝、血贝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北部水深3~50米的软泥或泥沙海底,它以个体大,肉质鲜嫩,经济价值高而著称。近几年,海产活体动物的交易十分活跃,但所采用的保活运输方法各异。1988年,日本水产品空运量就达10万吨,同年新西兰采用冷却法空运贻贝到美国,2~4℃存活12天;活牡蛎1~10℃可存活7天;马来西亚农业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仔低温保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27.0 ̄-1.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 ̄-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 ̄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5.
孙振兴 《海洋渔业》1990,12(4):166-169
<正> 魁蚶 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 在分类上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列齿目、蚶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魁蚶营养丰富,它的软体部的加工品就是“赤贝肉”。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魁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单靠天然采捕已不能满足需求,发展增养殖已成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魁蚶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琳 《水产学报》1997,21(4):455-457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所述研究中,对自然海区魁蚶亲贝性腺发育和魁蚶浮游幼体发生规律进行了观测,并通过有关试验,对魁蚶海区采苗有关的采苗器投放时间,采苗器材和采苗水层等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9.
10.
魁蚶     
名称、分类地位魁蚶(Arca inflata Reeve)是深水贝类;属于瓣鳃纲,列齿目,蚶科,蚶属。俗名:赤贝,血贝,瓦垄子。  相似文献   

11.
周玮  薛真福 《水产科学》1992,11(2):18-20
魁蚶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1990年长海县魁蚶采苗489万袋,获蚶苗6亿枚,不仅为魁蚶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苗种,同时也为采苗企业带来了较大经济效益。我国黄海北部及渤海大部海域均有广泛的魁蚶自然资源分  相似文献   

12.
周玮  薛真福 《水产科学》1995,14(3):20-21
在本文所述研究中,对自然海区魅蚶亲贝性腺发育和魅蚶浮游幼体发生规律进行了观测,并通过有关试验,对魅蚶海区采苗有关的采苗器投放时间,采苗器材和采苗水层等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青岛近海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10种等位基因酶中共检测到了22个基因座位,多态位点比例为45.5%,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布为1.000~2.469(平均值1.415),位点杂合度观察值分布为0.000~0.595(平均杂合度0.105±0.023),在6个基因座位上存在相当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文中讨论了杂合子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魁蚶的精子,揭示了其超微结构。扫描结果显示,魁蚶精子全长55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其中,头部长约2μm,最宽处直径为1.5μm。透射结果显示,魁蚶头部包括顶体和精核。顶体位于头部前端,较圆钝,呈倒"V"形,与精核之间有一间隙,精核位于顶体的下方,占头部体积的2/3左右,具有核后窝和植入窝,但是没有核前窝。中段由5个近圆形的线粒体围绕着中心体构成,线粒体横切面长轴直径为0.6μm,短轴直径为0.5μm。尾部细长,由尾丝包被质膜构成,内有轴丝。横切面呈圆形,直径为0.15μm,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15.
魁蚶海区采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魁蚶的繁殖习性和幼体的附着习怀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而适时投放采苗器,使魁蚶海区采苗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魁蚶生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人工育苗实践,魁蚶的生殖周期可分为5期,即形成期、生长期(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和休止期。魁蚶性腺在春天水温回升至4℃以上时开时发育;性腺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4~20℃;产卵季节是6月下旬~8月下旬,7月为产卵盛期;产卵适温20~25℃。  相似文献   

17.
6月上中旬采攮主荣成海域的魁蚶,在常温条件下,投喂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经11天促熟便可自然产卵。幼虫培育主要用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混投,育成率达55.6%,340m^3水体出壳长700μm以上稚贝20.1亿粒(591.2万粒/m^3),经40余天海上保苗出商品苗3.52亿粒(103.53万粒/m^3),保苗率17.5%。  相似文献   

18.
周玮  王树海 《水产科学》1993,12(11):10-11
魁蚶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海水养殖技术,其中许多技术方法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养殖对比试验,对魁蚶养殖中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水层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1年5月21日~11月23日,在长海县大长山岛拉树沟海区一排养殖筏上进  相似文献   

19.
魁蚶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亲贝选择及采捕  相似文献   

20.
当年常温育苗的稚贝生长期主要在8~11月,12月~翌年2月为越冬期。采用 W—a·L~b 这一幂函数描述稚贝壳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 代表体重、L 代表壳长)。风浪小、饵料丰富的内湾及虾池是稚贝适宜的中间育成水域。早育苗、早出库增加稚贝有效生长时间是获得大规格种苗的关键。稚贝壳长达5.0~6.0mm 时应及时分苗,调整网目及密度,保持网袋流水畅通。沙蚕、海星、蟹类是稚贝的敌害,夏季高温容易造成1龄贝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