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批判现实主义的风头日显炽烈,浪漫主义的余威尚未消减的形势背景下,爱伦·坡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创作舞台,他别出心裁地将人的主观世界作为创作对象,标志着文学创作将进入以刻画人类心灵世界为主的时代中。毋庸置疑,人类心灵世界最具复杂性,将其作为创作对象,可以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女性角色在其中的境遇使这部作品更富悲剧色彩。戏剧中的女性角色都处在一种精神压迫的环境中。在这个由权力决定话语的父权社会中,她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我。因此,本文将从权力话语的角度,对该作品中女性的失语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通过"平淡"的对话和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生存状态.本文从环境、人物、象征手法等方面解读女主人公,展示女主人公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大校的女儿》是王海鸰多部描写爱情婚姻生活作品之一,也是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者亲自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并热播。多数评论性文章从婚姻家庭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送冰人来了》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戏剧里,奥尼尔用自己本身对于戏剧张力的把握描述了一群生活在哈里·霍普旅馆里终日以白日梦和酒精生活的人们。在这群显性人群的背后还有一些隐性的女性,伊芙琳就是其中的一位。然而,她的形象的塑造只是存在于男性的言谈和玩笑中。她是被剥夺了发言权的受害者,在里面既是温柔的天使又是邪恶的恶魔。伊芙琳的双重身份凸显了父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卑微和被歧视。  相似文献   

6.
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男权制社会下的文学产物,因此,该部小说并没有能够摆脱当时的文化背景与男性为中心的创作视角,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以悲剧的命运结束,极少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个性。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使小说风格厚重而沉郁,实际上体现了作家对于苦难生命的怜悯之心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韩利敏 《甘肃农业》2006,(9):152-153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艾里丝·沃克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和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及生活状况,突出体现了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小说的主题主要是主人公西丽怎么从一个逆来顺受、无知顺从的黑人女妇女变成一位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和为自己权利和幸福勇敢斗争的现代新女性的成长过程。本文试对主人公西丽成长历程的解读力求深入理解和探索黑人的成长与崛起。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奠定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就时空流转过程中三代女性形象的蜕变来看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她们看似更加独立和自由,却仍然受到夫权和社会的压迫,还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其诞生和成长同美国社会息息相关。自上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的推动作用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并 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美 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女勇士》以及《喜福会》两部文学作品为例,对美国华 裔女性文学进行简要探讨,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够为女性文学的进步、东西方文化冲突 的消弭以及多重文化视角写作的发展等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解释梦境的时候有三大发现:一是梦是潜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伪装的满足;二是伊底帕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三是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而《廊桥遗梦》则是满足了第一条发现,在女主角的潜意识里完成了所有对于情人和丈夫的想象,并站在男性的视角剖析了女性在追求自然本性的生态性和意识突破。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作品《活着》和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两部产生在不同时空下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们以对生命力量的尊崇作为人类探索生存价值的灵魂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生存考验,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生存主题上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探寻其中潜藏的生存内涵,在当代人遭遇生存困境时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记忆。《雷雨》以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集中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都市上层社会的糜烂与罪恶。小说塑造了繁漪、鲁侍萍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通过展现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控诉了封建社会和宗法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和思想的束缚。通过探析繁漪和鲁侍萍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表现手法及其社会背景,探讨人物角色性格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揭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探讨女性解放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丹·布朗撰写的惊悚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极具魅力。引人入胜的内容中有对女性形象的突出刻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小说凸显女性形象和其符号所指。本文梳理了女性形象的符号所指和四位女性:索菲;索菲的祖母;修女桑德琳和图书管理员帕梅拉,并分析四位女性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从而揭示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5.
过些日子便是父亲的生日,我打电话给父亲:"爸,您快过生日了,您需要什么?我好给您买呢!""保儿,爸什么都不缺,你就到邮局给爸订份《农村新技术》吧!"  相似文献   

16.
《京华烟云》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大都外美而内秀,可以看出林语堂有一定的女性崇拜思想,但由于传统男权意识的影响,无论他描写的女性如何优秀,也是他站在男性审美立场上发言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语堂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家》、《寒夜》有其独特的内蕴和魅力,其中潜隐着不可消释的“家”情结。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重新解读了两个文本。在这两个文本中,巴金巧妙地构筑了以“家”为中心的叙事话语语境,并设置一系列内外在的矛盾冲突,使文本呈现异质同构下相同的审美取向。当然,对“家”的书写不是一种感伤的旧事回想,而是一种对家庭文化和家庭所负载的封建家族制度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的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亚当之死是小说中主要意象之一,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意象可以揭示作品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9.
《喜福会》是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作品中,移民美国的华裔母亲们背负着落叶离根的痛苦,在挣扎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时,她们仍竭力想把中国文化的根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传递给女儿们。最初,生长在开放美国文化之下的女儿们并不理解母亲们的良苦用心。直到她们经历了人生的变故与婚姻的失败后,她们才真正明白了中国文化对她们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及母亲一辈的婚姻智慧。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文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